聚热点 juredian

关系中最隐蔽的情绪霸凌,它排第一

作者:玉成 编辑:清筠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你遇到过那种,喜欢暗戳戳和你较劲的朋友吗?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很典型的帖子。

女孩儿参加完闺蜜的婚礼,在社交网络上发出与新娘的合照,并配文道:

“闺蜜结婚请我当伴娘,合照出来啦,好多人都说我比新娘还漂亮,大家觉得呢?”

照片中她紧挨着闺蜜,露出亲昵而愉快的表情,却背地里玩起了拉踩。

实在是倒人胃口。

评论区的网友们可不惯着她,纷纷吐槽:

“你这哪是闺蜜,是敌蜜啊!”

“请你去是把你当真朋友,不是让你这里当显眼包。”

成年人的友谊,本就来之不易,有很多所谓的朋友闺蜜,其实经不起细细打量。

今天,我们想和你一起聊聊网友所说的“敌蜜”

——亦敌亦友的友敌关系

来源:pexels

01

致命敌蜜

背后的友敌关系

费德罗曾经讲过:

“朋友这个词人人都挂在嘴上,但是真正的友谊却很罕见。”

相信每个有阅历的人,都很难不对这句话表示赞同。

进入成年人的世界之后,纯粹的爱和恨都会被稀释;

更多的人处于一种既爱又恨的中间状态,心理学上将这种关系称为友敌(Frenemies)关系。

友敌关系,指朋友之间既高度亲密,但又不妨碍他们相互嫉妒以及伤害的心理。

来源:pexels

友敌关系既复杂又普遍,研究友敌关系的学者Holt-Lunstad认为:

成年人一半以上的友谊,都有友敌关系的影子。

亲密的表象背后,攀比、嫉妒和贬损相伴而生。

换句话说就是“我希望你好,但不能比我好”。

那我们如何能分辨一个朋友是真正的闺蜜,还是塑料敌蜜呢?

关键要看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对方站在什么角度。

如果你拿不准,不妨思考:Ta究竟是在真正为你着想,还是为Ta自己着想?

一个典型的敌蜜,往往有以下几个表现:

1)索取大于付出

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朋友”,嘴甜又积极,让你觉得这人好,能处。

但这样的甜蜜画面,只存在于他们需要你的时候,相反,当他们不再需要你,或者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查无此人”了。

那是因为他们关心的并不是你,而是你在某个特定时刻,能为他们提供的功利或情绪价值。

当时过境迁,你价值不再时,他们的心思,自然就不会再过多地浪费在你身上。

来源:pexels

2)自我中心

还有这样一种“朋友”,你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总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觉。

因为他们的话题,总围绕着他们自己,就算偶尔聊到你,他们也会很快把话题拉回自己身上。

最常用的句式是这样的:

“你这个收入还算可以,和我两年前差不多”

“你家闺女真厉害,我儿子这次也考了第一呢,太骄傲了……”

无论是谁分享了多有趣的事,最后都会沦为她的陪衬。

这种“朋友”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倾听和交流,而是满足单方面被关注的虚荣感。

来源:pexels

3)不尊重

有一种“朋友”,你也许已经认识了很久,也自认为感情很深厚了。

但他们总会在有意无意中,让你感觉到冒犯,比如会很习惯贬损或嘲弄你。

“你穿这条裙子真丑”,又或者未经同意,将你的丑照发到朋友圈。

当你表示不满的时候,他们又会倒打一耙:“这叫忠言逆耳”,或者“我只是开开玩笑,你怎么就较真了呢?”到最后反而显得是你小气了。

但请相信你的直觉,这种不考虑当事人感受的“玩笑”,是缺乏边界感的表现,而真正的朋友,并不会这样做。

如果你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自己也很难过得好,因为他们总会把你拉回负能量的漩涡。

面对敌蜜,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擦亮眼睛。

来源:pexels

02

怎样的人

更容易成为敌蜜?

敌蜜固然有可恨之处,但相处时的甜蜜时光,也很难说全是假的。

因此面对敌蜜,很多人感受都很复杂,相比于一味远离,人们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让人成为敌蜜?

对于这一点,电视剧《小舍得》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来源:剧照截图

《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和南俪,是重组家庭里的一对异父异母的姐妹,典型的塑料姐妹花。

参加家宴,表面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实际上两姐妹暗自较劲。

田雨岚拼命凡尔赛,一口一个“我家子悠”,还让儿子当众背诵圆周率;

南俪则绵里藏针,暗讽讽刺对方小家子气,说自家奉行的是素质教育。

两人之间也有真感情,但这份真感情,被攀比心理稀释得面目全非。

田雨岚从小家境贫穷,母亲插足别人的家庭后,生活才有所改善。因此田雨岚内心深处,潜藏着浓烈的自卑。

为了掩盖这种自卑,她必须说服自己“我比其他人更优秀,我配得上现在的生活”。

“比南俪优秀”,成为了她在大家族中底气的来源所在。

来源:pexels

另一边,南俪尽管表面知性优雅,但同样是因为少年时期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

“既然父亲能被抢走,那么我拥有的其他东西,同样可以被抢走。”

一旦出现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她心中就警铃大作。

面对疑似过得比自己好的田雨岚时,一边瞧不起对方的小家子气,另一边又忍不住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这份焦虑,最终促使她在相互攀比中不断迷失。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并非每一个敌蜜,都在故意伤害彼此,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受情绪和价值观的驱动,无意识地做出伤人的行为。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敌蜜,有可能是下面这些因素引起的:

1)低自尊

低自尊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忽视。

低自尊的人,更有可能积极地寻求补偿性友谊,通过他人的不好,来反衬自己的价值,以弥补在家庭中的缺失。

但这种代偿行为,很容易造成矫枉过正的后果,比方说他们会对别人的反应非常敏感,希望对方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他们迷恋的,是被朋友围绕和关注的“我很好”的感觉,但同时也很难在一段友谊中,给予相应的付出。

来源:pexels

2)自恋倾向

科胡特认为,每个人生而自恋,所以在婴儿眼里,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要啥有啥。

只有当人成长起来之后,才明白世界并非围绕着自己转的,所以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恋减少的过程。

但如果这一过程受到阻碍(比如孩子长期被溺爱),人就会成为巨婴。

这部分人习惯自我膨胀,缺乏同理心,自然也不会寻求平等的友谊,而是将他人当成“哺育者”的替代品,一味苛求别人以满足自己。

来源:pexels

3)习惯性比较

如果生活在一个功利色彩浓厚的家庭里,家长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进行比较:“你看谁谁谁又拿了第一,你再不努力,以后就扫大街吧。”

久而久之,别人的成就就容易成为我们焦虑的来源。

03

如何

应对友敌关系?

并非每一个敌蜜都是故意膈应别人的,但敌蜜的存在,的确让人头疼。

蜜糖和炮弹齐飞,站在被爱和被伤害的边缘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抉择?

每一个人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选择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但如果你正面临类似的困惑,不妨参考下面几个“解题思路”,说不定可以让你茅塞顿开。

1)思考:“我为什么要维持这一段关系?”

之所以维持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是因为“糟糕的关系,要好过没有关系”。

很少体验高质量的关系,才会沉湎于目前伤人的关系模式。

一个更合理的解题思路就是,想一想,有这个朋友和没有相比,哪个更痛苦?

“和Ta相处时,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自己呆着很孤独,但我可以学着认识新的朋友。”

如果一个人不停剥削你的情绪,与你相处时让你觉得很不自在,那么长此以往只会让你越来越疲惫。

不如学着开拓新的关系。

来源:pexels

2)建立界限感

“朋友”的身份做掩护,有的人即使是冒犯了你,也可以理直气壮:“朋友间开个玩笑怎么了?”

你需要做的,就是不被对方的思路带着走:“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就应该讲究分寸感。”

在行动上,你可以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的不满,以及希望对方调整的地方。

比如“你擅自发了我的丑照,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希望你下次在发我的照片之前,要先给我看一下”。

如果对方开始胡搅蛮缠,你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最后亮明红线:“你下次再这样,我就再也不和你拍照了。”

如此,需要纠结的就成为对方,Ta是要继续我行我素,还是为了朋友而让步,这也许,就是考验你们这段关系是否牢靠的重要一环。

来源:pexels

3)明确:你希望这段关系未来走向何方?

敌蜜是亦敌亦友的存在,但正所谓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所以你需要明确:

你希望Ta未来成为你的什么人呢?

如果你想要一个真正的朋友,那么需要努力的地方,可能有很多。

比如你可以尝试和对方深入沟通,争取对方的信任,并提出你的疑惑和希望。

如果了解到对方的问题和成长经历有关,你可以尝试帮助对方构建支持型系统。

但成长终归是个人的事,如果对方进一步显现出情绪依赖,将你当做垃圾桶,那么请果断离开。

来源:pexels

朋友二字,本就包含了相互尊重、体恤,建立在他人困扰上的自我疗愈,是一种自私。

没有谁能注定获得所有人的喜爱,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上那么几个敌蜜。

我们也许曾经迷茫过、委屈过,但幸好,我们最终都做出了最无愧于心的选择。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但真正的朋友,两三个足矣。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将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值得的人身上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隐蔽  隐蔽词条  情绪  情绪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热议

 《镜花缘》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