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北交所这一年|北交所开市一年带来了什么,看懂这四组数据就明白了

风口财经记者 许耀文

256亿元的募集资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在沪深两市,256亿元的资金也许只能服务一家企业。但在北交所,却有上百家企业因此获益。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交易已满一周年。这一年,北交所用256亿元服务了123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123家企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25%、19.43%,充分体现出北交所在过去一年市场建设发展成效显著,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绩斐然。

北京证券交易所 图片来源:网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着眼长远,面对越来越多双向奔赴的中小企业,如何为它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融资环境,北交所似乎已经有了新计划。

一年时间,北交所究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通过四组数据,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256亿元,123家”

北交所上市企业发展韧性十足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类企业有了融资主阵地。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已从开市时的81家增至123家。123家上市企业创新特征鲜明,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有4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5.4%,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一年来,北交所贯彻普惠金融政策导向,支持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业聚集发展,服务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的功能逐渐凸显。

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32.07亿元、净利润69.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25%、19.43%,整体业绩保持稳步增长,体现了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韧性。

这一年,北交所形成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提供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权益融资工具,发行融资灵活多元。

在充分博弈的定价机制下,123家上市公司单次融资金额从0.4亿元到17亿元不等,公开发行融资总额超过256亿元,平均融资约2.07亿元。目前,已有9家已上市企业启动再融资、3家企业已完成发行。

从上市、发行、交易制度等方面来看,这一年,北交所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色制度功能有效发挥,彰显出错位、包容、灵活、普惠的市场特色。

目前,北交所的123家上市企业覆盖24个行业,既包括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等新兴行业企业,也包括农业等传统行业企业;既包括净利润超10亿元的成熟企业,也包括尚未盈利的企业。

“降低北交所上市门槛对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北交所成立的根本目的。从这一方面来看,注册制的实行对于北交所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北交所适度包容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中关联交易占比高、区域及客户集中、业绩波动等阶段性规律性问题,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留足空间。

此外,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市场功能和品牌效应,丰富市场产品结构,北交所以政府债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债券市场建设,为北交所债券市场平稳起步奠定了基础。

截至今年11月11日,北交所累计服务政府债券发行45只,合计规模超5800亿元。其中包含11只国债,规模大4805.20亿元。

“72天,50”

重大改革举措接踵而至

开市一年来,北交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多项重大举措稳步推进。

自开市以来,北交所全面落实注册制要求,建立了协同高效的审核注册机制,发行上市审核预期明、时间短,从受理到注册平均用时145天,最短用时仅72天。

9月2日,北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将推出首只指数北证50,并就融资融券交易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北证50指数的推出或将为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和多样化投资者。”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规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表示,在他看来,指数的推出是北交所这一年最值得“点赞”的改革举措。

11月4日,首份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名单公布。11月21日,北证50即将正式发布实时行情,以反映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比较基准。指数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北交所良好市场生态的营造,支持北交所上市企业做大做强。

除首只指数备受瞩目之外,11月11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标志着北交所融资融券制度即将面世。

此次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能够为投资者采取多元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增强市场活力与韧性,对完善北交所交易机制、提升二级市场定价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体系愈发成熟,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发展合力,背后离不开多项政策紧凑有效的落地实施。诚如北交所,随着各项政策的制定、颁布与落实,各方资源在北交所加速汇聚,良性市场生态正逐步形成。

“321家,4倍”

“龙头”撬动作用明显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这一年,北交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

这一年,北交所转板制度平稳落地,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交易,打通了交易所之间的连接通道,丰富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选择。

此外,区域市场向北交所输送上市资源的路径已经打通,累计有760余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了“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交易所”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使得资本市场各层互联互通更加紧密。

开市一年来,在北交所“龙头”撬动作用下,新三板的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2022年以来,截至10月31日,新三板新申请挂牌企业321家,是去年同期的四倍。其中有180家为“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分层完成后,有557家企业新进入创新层,公司总数达到1723家,创下分层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26家公司在挂牌同时发行进入创新层。

“在过去一年中,夜光明的上市是北交所龙头效应的重要体现。”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告诉记者,这一年,夜光明的上市让他印象格外深刻,“夜光明是新三板首家二次挂牌并成功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能起到积极的市场示范效应,吸引其他摘牌企业重新回归新三板。”

记者从全国股转公司获悉,目前,新三板摘牌后再次申报挂牌的企业有76家,充分说明了北交所对新三板的“龙头”撬动效应和反哺作用。

“10亿元,1%”

流动性仍需进一步充盈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要之年,北交所每一桨激起的水花皆非寻常,但驶向正轨的北交所尚未行至中流。

这一年,流动性成为北交所绕不开的话题,并多次引发争议。开市以来,北交所的日均成交金额超10亿元,日均换手率约1%,呈现出与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流动性水平。但多位专家表示,目前,流动性的进一步充盈仍然是市场对北交所最大的期待。

盘和林认为,北交所的困局在于当前其投资者来源依然较为单一。下一步,要放宽北交所的投资门槛,积极拓展投资人入市渠道,比如吸引国外投资人、适当降低合格投资人门槛等,让更多的投资人进入北交所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崔彦军认为,现在北交所的审核及发行效率明显提升,但新增资金较少,需进一步提高北交所的流动性,“在北交所与新三板‘共下一盘棋’的背景下,下一步北交所可以充分考虑投资的连续性,允许私募股权资金投资北交所二级市场,或采取混合做市、适当降低交易税费、提高再融资审核效率等方式吸引增量资金进入市场。”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投教事业部首席导师兼总经理张翠霞表示,从北交所还在酝酿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加强投资端建设,大力推进各类资金入市;探索混合做市和融资融券交易等系列举措来看,将会非常好的促进投融资平衡,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发挥中小企业估值定价功能。

变局之下,只有不停前行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万全之策。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在崭新的图景下,相信未来北交所会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活力,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