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气大伤身、如何做一个不吵架的、平静淡定的人

时间:2022-08-23 21:52:28 热评 我要投稿

(一)

前几天和朋友言辞激烈了一下,好像一种小型吵架,现在回想起来思绪万千,故意沉淀了几天才写下这些文字,便于可以看清真相。

本来以为刚从道场回来应该是能量满满,现在看起来貌似假象,或者说那个“保护伞”比较薄,稍微雨点大一些就容易打破,然后又凌乱了。

这次小型冲突的一个深刻的教训是: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哪怕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曾经累积了何种业力,它终究会在某种时空中和你不期而遇,然后显现某种不可避免的果报。不禁让人感慨:因果真实不虚,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这好比一个比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时候,那些我们认为的小事,并不单纯局限于事情本身,一方面它会因为某种因缘、各种施肥浇水使得自己会不断增长广大,最后从一棵小树成为参天巨木;另一方面,一件小事会不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犹如触发了某种多米诺骨牌一样,最后产生实际效用的可能已经不是先前的小事本身,而是后面一连串连环事件的其他作用或联合作用。比如说,你说了一次谎,然后用更大的谎圆先前的谎,最后谎言暴露之后,不仅仅是谎言本身会让你遭受某种果报,而且你从此还成为一个不可信赖的人,甚至由此影响了一生命运。

最后,我们认为的一件小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许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一件大事。这不仅是因为人们都同一件事情本身就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而且还会因为一件小事也同样会在别人那里发酵、滋长,进入一种无限循环叠加当中,最后在某个节点引爆。

此外,人性有一个可怕的弱点,就是我们非常容易记得别人对我们的不好,而且常常忽略或者有意无视、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好。比如,你请一个人吃了100次饭,但第101次不请时,那个人可能会和你反目成仇,马上认为你是不够大气,甚至到处宣说你的“小气”、“吝啬”;“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也是如此。

一旦结了不善缘,当结果显现的时候,凡夫的我们往往会追悔莫及、恐惧不已。这大概就是佛法所说的:“众生畏果”吧,但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像“菩萨畏因”那样,从事情的原初、起点就保持一种警觉,提醒自己不要种下不善因,否则必将收获不善果。

然而,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仅用于事后反思,而不是事先预警;而且,即便面壁思过之后,我们依然还是明知故犯,一次一次轮回不已。

(二)

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我们缺乏预警,缺乏觉察和觉知,没有能够实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以蔽之,修行不够。

但深层次原因或许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和演练,并没有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本能反应。一旦对境显现,所以我们还是遵循我们已经养成的不自觉的习惯,而且是处于生物本能、最小能量消耗、最慵懒和最直接高效的反应模式——就是我们日常惯性状态下、野蛮生长状态下的自然反应。

因此,如果修行没有成为我们生命的本能,如果我们起心动念不是基于一种习惯性的、觉知的、如法的反应,如果没有进入这个频道,则一定会进入凡夫心的频道,最后就是凡夫心的各种造作。而凡夫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明、迷惑、我执,由此自然会生起种种颠倒,收获种种果报。

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某种有意识的训练和演练,使之成为一个习惯。而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刚开始都是难受的,生理和心理(包括我们根深蒂固的“自我“的投机取巧、耍奸弄滑)都会进行各种抵触。但是,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缘起的,身心习惯、思维模式同样如此,因此我们在开始的时候需要进行某种强迫,需要进行某种安忍和经受,一旦身心习惯了就慢慢扭转了;并且,用一种好的习惯替代不好的习惯,配合某种循循善诱,可能是目前最为简单直接阻力更小而成效更快的方式。

人们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可以努力地健身挥汗如雨,我们知道这会让我们瘦身、塑形或者练出八块腹肌,但从来没有进行大脑、心性、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任由其如脱缰野马、恣意妄为。

所以,从明天开始、从当下开始,从较短的时间(哪怕一分钟)和较小的事情上开始(开车的时候坚决不看手机、回微信),然后逐步加大力度、广度和深度,最后让自己在尽可能多的时空中都保持那种习惯。

而习惯的最高状态,或许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自觉的、本能的状态,而且是一以贯之的状态;并且,这种习惯最后会升华成一种禅定状态,就是无论是动还是静,在一切时空中都是那种觉知的、清明的、如如不动了了分明的状态,或许那就是我们佛性智慧开启的状态。

而“禅定”的状态,也会使得我们的智慧、慈悲、觉知、菩提心不断生发出来,最终实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誓愿。所以,没有禅定,修行无法落到实处、无法功德圆满,甚至无法见到实效。

同时,我们人生中经历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中进行“正思维”,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找到病因,然后采取具体的、可执行的、可落地的、有实效的举措一一对治,并且立刻、马上执行。唯其如此,才是真正的修行,否则只是某种纸上谈兵。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