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人生在世,学会独来独往,多是源于这四种心态

时间:2022-08-20 10:40:48 热评 我要投稿

很多时候,生活犹如雾里看花看不穿、读不透,我们在这个社会中一步步地学会摸爬滚打,在夹缝中求生存。

渐渐地,从呼朋唤友过渡到学会一个人“独来独往”。在人生的路上,这标志着我们的生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有的人能够适应,并且乐在其中,有的人无法承受,依旧曲意逢迎。

最初的时候,我们以为步入社会的我们功利心重、弱肉强食。却惊异地发现,有时孩子的世界里,也是如此。

看过一位母亲的倾诉:她的女儿小小,最近情绪很不好,哭闹着不上幼儿园。小小现在读幼儿园大班,初入学时都没有这样抵触过上学,这引起了母亲的怀疑。

后来在耐心询问下才得知,小小班级里有一个女孩长得很漂亮,一路众星捧月般被夸赞着长大的。有一次小小周末的时候涂了粉色的指甲油,周一就没有卸掉。

结果周一这一天,小小成了班里女孩子心中的公主。那个漂亮的女孩跑上来,要求小小把指甲油扣掉,小小害怕就愣了一下,漂亮女孩拉过小小的手,就狠命地扣起了小小的指甲。

最后虽然,小小的指甲油都扣掉了。却依然被这个漂亮女孩孤立了,女孩还让其他的小朋友都冷对小小,不能和她一起玩。于是,形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可怕吗?那么小的孩子。也许,人性本就是如此吧。我反正是心底凉飕飕的,压抑得很。

哪怕是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如果没有过一些人生经历,很多也难以消化这样的负面情绪,何况是一个孩子。

有过人生经历、看透生活的成年人也许会觉得,这并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独来独往反而是一种解脱、一份安逸。

但那些孩子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不会这样想,他们需要群体生活,需要别人的热爱与肯定。

让他们从群体生活中“脱离”,需要的是在生活中的一次次的实践,和学会对人心渐渐地去识别、认清。

虽然,成长之后我们明白,别人的看法其实对于我们的生活不值一提。可这个过程需要经历的阵痛,却是必不可少的。

即便如此,内心里真正能够不去在意的,真的少之又少。这是一种自我信念,是一种心灵的修炼。

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了外界的打扰,我们反倒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思考也可以变得更加有条理性、更加深入

可是想要学会独来独往,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是一份心态的改变,通常源于这四点。

经历世态炎凉后,不再期待朋友

人生如行路,不同的年龄阶段,倾向于不同的风景。每个人都从热闹的年少走过,也曾捧着一颗真心去交友。

可在人际关系里吃过亏的人,真心被践踏过的人,很难再信任别人,也不再期待可以遇到全心全意的朋友了。

这类人更想安心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将自己再次全盘托出,换个遍体鳞伤。

发现独处的魅力,不再强求合群

有的人因为某些机遇,经历过独处的时光,并在这段时间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好。他们享受独处,并渴望独处。

他们身边虽然少了热闹和喧嚣,但那种清净与自在却着实让他们着迷。于是,他们不再为融入交际圈子而花费心思。

这类人看透了交际的本质,不过是利益的衡量与交换。于是,不再强求自己合群。

爱上简单的生活,不再曲意逢迎

每个人想要的活法都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来我往的呼朋唤友,有的人偏爱简单、自在的生活。

他们一点点地认识生活,发现相比起违心迎合别人,他们更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他们不再曲意逢迎,而是全心全意、安静自在地去生活。

这类人既不是自卑、也并不内向,只是选择了更简单的活法而已。

找到心灵的归宿,不再浪费生命

在喧闹中,很多人看不清自己的心,当我们经历过独处并能够从中受益后,才是内心成熟的开始。

渐渐地认清自己,爱上那个安静自在的自己,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找寻。在清欢之处,拓宽自己的生命。

正如《乌合之众》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实际,那份安全感和归属感不过是人生的虚幻,过后是加倍的落寞、空虚。莫不如,随心而活,方得始终。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