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唯有稻花最国色,谷熟时节香全球(附水稻与花诗词集萃)

时间:2022-04-23 14:12:40 热闻 我要投稿

唯有稻花最国色,谷熟时节香全球

(附水稻与花诗词集萃)

作者:庞乾林 李红英 林海 阮刘青 徐春春 鄂志国 钱前

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文发表在《中国稻米》2022年第28卷第2期P110-P116

DOI:10.3969/j.issn.1006-8082.2022.02.023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82(2022)02-0110-07

摘 要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加上牡丹确也色泽艳丽、繁华似锦,清末慈禧还曾钦定其为国花,以至于现在还被好多人误认为是国花。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没有确定过国花。一些行业协会、学者、地方仍是想把牡丹作为国花。但我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国色的花不是牡丹,而是稻花。文章论说了“唯有稻花最国色,谷熟时节香全球”。中国色乃“和”,稻花果色最抚国人心,我国祖先早在一万多年前开始驯化水稻,水稻与粟麦一起孕育繁荣中华文明,现在则是奠定中华文明基石,中国水稻现在大江南北年种植3 000多万hm2,总产2亿多t,是世界水稻绿色革命源头,杂交水稻发明地,超级稻最先实际应用地,精耕细作,在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中有着重要地位,今后还将起着基石作用。国花表征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反映该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国花也最该为稻花,稻花代表着中国人的性格和追求,代表着中国精神,代表着自立自强与开放融合。

关键词

水稻;稻花;国花;文明;中国;世界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加上牡丹确也天生丽质、色泽艳丽、繁华似锦、国色天香,清末慈禧还曾钦定其为国花,以至于现在还被好多人误认为是国花。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还没有确定过国花。直至前不久,一些学者、地方、行业协会仍想把牡丹作为国花[1-6]。但我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国色的花不是牡丹,而是稻花,我国国花也最该为稻花。因为国花表征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反映该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7]。

1 中国色乃“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个“和”字惊艳世界。

“和”,浓缩千年中国文化传承。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从未改变。“和”即“禾”+“口”。意指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禾”指禾谷类,很早前南方禾即稻,北方禾即粟。五谷,万民之宝,国之重宝。

中国地大,物是否博另当别论,历史悠久,资源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姹紫嫣红,繁华似锦;人口众多,人民朴实谦逊、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中国历史就对人类有重大贡献,今后将会更大。

中国有长江黄河,有三山五岳,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千万朵花,有人文城市,有美丽乡村,有长城故宫,有四书五经,有孔孟老庄,有秦皇汉武,有唐诗宋词,有李白杜甫,有四大发明,有神舟卫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追求和践行“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一个大众中不那么起眼的是,中国是栽培水稻(大米)和粟(小米)的最先驯化者,也可以叫发明者。栽培水稻是中国南方祖先从普通野生稻驯化而来。中国祖先驯化的水稻和粟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华文明即以农耕文明为底色而发展。数千年农耕文明,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甚至都变得没有多大作用,而现代有人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水稻发展持续养活养大养壮了中国,直至今天,今后还将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北方孕育的粟后来被引自西亚的小麦取代,但小麦产量在新中国建立前还很低,只有水稻的三分之一,更早前更低,繁殖系数只有水稻的五分之一。唐宋以来,南方水稻大发展,水稻承担起养活中华民族的重任。宋前中国人口从没有超过8 000万,宋末中国人口首次近1.4亿,现在更超过14亿。新中国国徽四周稻穗和麦穗即反映水稻在中国的重要地位。中国的水稻推广传播到国外,还养活了地球上的众多人口。古有徐福东渡东瀛为日本带去稻作五谷和农耕技术及文化,众多向外传播的稻米之路不仅有艰辛的接力耕耘,更有欢歌笑语,谱写一曲曲人类文明发展的动人赞歌;现代有中国最先育成矮秆水稻,为世界水稻绿色革命源头,袁隆平等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全球粮食安全送去福音,水稻传递友谊与和平,也为“一带一路”增添成色。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作物之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与许多作物都有关,但三大主粮作物却是最重要的。衣食足,知荣辱;仓禀实,天下安。

你看,中国人追求和平、团圆、协调(作)、统一的性格也像稻花稻穗、像水稻农耕民族一样绵远漫长,水稻农耕民族“守望田园、精耕细作、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合人间”精神不也跟中国、中国人的性格相通相合的吗?

2 稻花果色最抚国人心

花有千万种。唯稻花果色最抚国人心。

虽然,在中国的百花园里,没有稻花的位置,但稻花也是花却是不争的事实。

水稻播种在春天的季节里,生长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千丘万壑。稻花开在亿万农民田里,开在国人心头,谷熟时节稻谷色泽金黄,硕果累累,象征着丰收,象征着踏实,也象征着代代炎黄子孙的颜色。如余秋雨书中所说“可让儿童偎依的妈妈不宜于盛妆”,稻花朴实,不与百花争艳,正如这种色泽。

“毕竟,眼前的花总会凋零,心底的花却可常青”。

稻花 [宋] 连文凤

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

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

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

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

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

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

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

田者告我言,乐岁兹或必。

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

早在有史之前,经众多历史朝代,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以至中华民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稻花花开不败,愈开愈艳,遍撒神州,香遍五洲,越开越有味。

有部纪录片中说:“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有多少爱与温暖,都是在饭桌前流淌出来的。

人间烟火味,最抚国人心。

稻花开放在中午时分,而且多是炎热季节,即使稻农们也不一定能睹其真容。但是,无数的农民们是知道的,虽然他们不善言辞。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秋天来了,我走向田边,当田野里传来一股股惬意的微风,我忍不住闭上眼,闻那难得的清香,“那是稻花香,我闻了几十年了还是那么新鲜”,父亲说。“稻子有花吗?”父亲摸摸我的头,指着那一片稻穗说,“看,那上面的金黄色小穗就是花,她很香很香”。“也许这稻花太小,太不惹眼,你根本没有把她算作花。但顿顿吃白米饭的人,是不应该忘记她的”。

来稻田看看吧,凝视一朵稻花开,祈愿盛世享太平。

你看,稻花稻粒,朵朵温情,粒粒香浓。

3 水稻奠定中华文明基石

农业是人类社会向高级形态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农业, 人类就不能摆脱穴居和迁徙不定的生活,就不可能有剩余的产品,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就不会有后来的城市革命和工业革命,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大小麦成就了两河流域文明,玉米、土豆等造就了美洲文明,高粱则是非洲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8]。

以前认为中华文明、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炎帝神农是传说中上古时代农耕文明的始祖和代表人物,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稼”;炎黄时期距今5 000年前后;国际上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水稻的两个亚种还在1928年被日本的加藤茂苞定名为indica(印度型,籼型)和japonica(日本型,粳型),这也是近代中国人心头的痛。但近百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和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快速发展,特别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杭州余杭良渚古城遗址、浦江上山文化遗址圈,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澧县彭头山、八十档、城头山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等的考古研究表明,我国祖先对野生水稻的驯化早在1万年前即已开始,是“世界稻源”。水稻成为良渚时期早期区域性国家的物质基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大米、小米孕育了中华文明。

唐宋以后我国南方水稻得到大发展。唐朝发明的江东犁加快了南方水田的开发,宋朝引进的占城稻使水稻可种两季,且适应土壤瘠薄的山地区域,加上科技进步单产提高,稻米成为五谷之首,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担当起支撑中华物质基础和文明的重任,使得中华“和”文明底色十足。甚至可以说,是“自立自强”的水稻挽救了中华文明。宋朝以前,我国不但人口少,朝代更替更是频繁,北宋人口迅速增加,宋末首次近1.4亿,到清朝末期超过4亿。现在,中国人口超过14亿,虽有多种因素,但水稻作为基本口粮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中国56个民族,历史上要归类的话,是可以归为北方的粟麦农耕民族、南方的水稻农耕民族,以及游牧民族。中国民族分分合合,游牧民族屡次入主中华,建立中华王朝,但文化上终归还是同化于农耕文化。虽然农耕民族也有缺点,但人类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熠熠生辉。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水稻在矮秆品种、杂交稻、超级稻选育和栽培制度及技术研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不仅引领了中国水稻生产发展,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源头,为世界粮食安全与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矮秆水稻的杂交育成(1959,广场矮品种)比世界上绿色革命的水稻源头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品种IR8的育成早了7年,IR8还利用了我国台湾的水稻矮源品种低脚乌占;袁隆平引领和我国科学家大协作育成和配套的杂交水稻(包括三系杂交水稻和两系杂交水稻),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水稻增产发挥了重大作用,杂交水稻还广泛推广到世界各地,在全球水稻增产和粮食安全中发挥作用。超级稻特别是籼粳杂交稻也是我国最先研制成功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为水稻安全增产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稻在我国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下降,如总产占粮食的比重1972年达到47%,现在只有31%左右。但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中国人手里,而且主要要装中国粮”,要“保障口粮绝对安全”,水稻仍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9]。

4 中国水稻,世界水稻

中国是世界水稻地理王国、水稻生产大国、稻作科技强国、稻种资源富国、历史文化古国。

水稻是我国和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中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世界上5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北至黑龙江黑河,南至海南岛,西至天山南北、云贵高原,东至台湾均有水稻种植,面积约3 000万hm2,总产2亿t左右。2020年我国的水稻面积只比1949年增加17%,但总产为4.4倍,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水稻单产是1949年的3.7倍。水稻单产(7.043 t/hm2)高于玉米(6.318 t/hm2)、小麦(5.742 t/hm2),及粮食作物平均(5.733 t/hm2)。水稻与小麦、玉米三大作物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约81%,总产占粮食总产约90%。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第一为印度),但总产排名第一,单产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0%左右。我国水稻以类型多(籼粳稻、早稻中稻晚稻、陆稻、糯稻都有)、灌溉面积比例(9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8%)、品种以高产优质、栽培以精耕细作而著称。中国水稻更是不灭的精神文化篇章。

亚洲水稻面积约占世界的85%,总产约占世界的90%。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种植面积16 000万hm2,总产7.5亿t左右[10]。

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占世界谷物面积的63%,总产的89%。

引自FAO网站

5 稻花最该为国花

关于国花,一般认为,她是指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表征的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反映了各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7]。但对于具体标准,1994年,中国林学会曾经拿出一个国花评选的标准,认为国花的评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这个标准刚一出台,马上就有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 “分布要广泛”的要求不妥,“外观漂亮”也不宜作为硬性规定。后来,在一次关于国花评选的研讨会上,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修正为八条标准:一是要原产地在中国,地地道道、土生土长;二是要为广大民众所熟知,人见人爱,雅俗共赏;三是其姿态、特性等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性格,是一国的精神象征;四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要有自己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文化体系,能代表中国风范;五是要分布广泛或者有广适性,使各地都能养植;六是用途要广泛;七是要兼顾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能在56 个民族中犯忌;八是应考虑我国两岸四地的现实情况。明眼人一看,这样一个标准比前面的四条标准更苛刻,要求更高[11]。

稻花虽其貌不扬,但最符合上述国花标准[12],而且更代表“粮食安全”理念和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追求,代表着中国精神,代表着自立自强与开放融合。如果需要确定国花,稻花应为第一选择。稻花作国花最“合情合理合势合利”,花为果硕,稻花香 “大江南北、世世代代”。你细看细品,稻花其实也很美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谁知盘中餐,粒粒皆稻花”。

稻花朵儿,由内而外的美丽。

6 水稻诗词传古今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水稻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以下我们选取部分我们认为相对重要的,并择定居美国的中国学者褚启人发来诗中几首于后。我们更希望书画歌大家和爱好者创作相关作品,以拟于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3日)前后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展示会暨水稻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发展论坛期间展示研讨,唱水稻之歌,扬中华文化。

○《我的祖国》 乔羽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朱子家训》 [清] 朱柏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稻花》 [宋] 董嗣杲

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

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

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

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插秧歌》也叫《插秧偈》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稻花》 [宋] 连文凤

文中已有,此处略。

○ 《沁园春·咏稻花》 秦乐明

中秋时节,新禾初秀,稻花乍芳。

奈春兰秋菊,丝毫难学,牡丹富贵,更不同行。

不求殊色,不贪夺目,花开自有朴素香。

待来日,寄满腔豪情,和秋登场。

身弱并不娇养,传媒只需微风轻扬。

任蝶恋蜂缠,不卑不亢,大智若愚,少露锋芒。

农夫勤恳,花为果硕,汗水换来稻谷香,瞻原野,虽绿波起伏,丰收在望。

○《稻花桑花》 [宋] 舒岳祥

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

余花毕嫔妃,以色媚左右。

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

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

下以饱苍生,亿兆哺其口。

桑花虽无华,红葚映纤手。

皇后首亲蚕,六宫承傅姆。

天生众裸虫,无羽毛飞走。

匪此皆冻死,性命安得有。

予谓二花者,斯民之父母。

昔予赋麦花,适当来牟候。

未及歌二花,三花谁可后。

请续时夏诗,以为风化首。

○《白华》 诗经 [先秦]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大雨苗苏》 [宋] 曾几

(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杏帘在望》 [清]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刈稻了咏怀》 [唐] 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

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

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解闷十二首》 [唐]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登灵应台北望》 [唐] 白居易

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

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

[唐] 白居易

惯和麹糵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

小器不知容几许,襄阳米贱酒升宽。

○《与歌者米嘉荣》 [唐] 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 [宋] 苏轼

君家稻田冠西蜀,捣玉扬珠三万斛。

塞江流柹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

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

惟余旧书一百车,方舟载入荆江曲。

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遥望刘郎薮。

明朝寒食当过君,请杀耕牛压私酒。

与君饮酒细论文,酒酣访古江之濆。

仲谋公瑾不须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杭州伍子胥庙封英烈王)。

○《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 [宋]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早稻诗》 [清] 康熙

紫芒半顷绿荫荫,最爱先时御稻深;

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稻针。

○ 《京西稻》 [清] 乾隆

“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

“新辟水田千顷绿,喜看惠泽利三农。”

○《新凉》 [宋]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唐] 温庭筠

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

门带果林招邑吏,井分蔬圃属邻家。

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

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

○《游庐山山阳七咏 白鹤观》

[宋] 苏辙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苏台悯农》

[宋] 王之道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瀰茫隔寸堤。

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风涛决,千顷空怜稼穑低。

朝满夕除应可信,望晴心绪忆昌黎。

○《雨後田间杂纪五首》

[宋] 杨万里

稻田滴水价千金,溪涧求分不肯分。

一雨万畦都水足,却将倾泻作溪浑。

○《至後入城道中杂兴十首其一》

[宋] 杨万里

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

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闻赵芳洲已归武康梅廨》

[宋] 董嗣杲

归来慰我思,山畴稻田熟。

雨骤不终朝,水退出平陆。

梅庐暮色黯,欲入足尚缩。

月地举深杯,杯光泛纖菊。

灯明不藉辉,来去绝惭恧。

所恨怀宝迷,失计资薄禄。

鄙人更旷纵,肯作阮途哭。

有时得亲书,多是不再读。

○《赞县境稻乡》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 纪晓岚被遣戍新疆,曾写诗道。

十里春畴雪作泥,不须分垄不须畦。

珍珠信手纷纷落,一样新秧出水齐。

○《稻陂》 [宋] 陆游

白水满稻陂,投种未三宿,

新秧出水面,已作纤纤绿。

年来残俸绝,所望在一熟;

见之喜欲舞,不复忧半菽。

想当西成时,载重压车轴;

病齿幸已牢,往矣分社肉。

○《溪南草堂即事 》

[明] 刘基

溪上草堂盈十寻,疏杨密竹各成阴。

绿烟绕舍桑畦静,白水当门稻穟深。

过雨忽翻金碧影,凉蜩乱发管弦音。

此时不省愁何在,坐到鸦栖月满林。

○《咏田鱼》 徐容丛(1886—1950)

一升麦子掉鱼苗,红黑数来共百条。

早稻花时鱼正长,烹鲜最好辣番椒。

○《戏咏老农观稻以秋字为韵》

[宋] 方回

扶杖行阡陌,粳籼极望秋。

儿孙邀按视,父宿听分抽。

村佃同黄馘,山妻对白头。

负禾难努力,拾穗尚明眸。

粪薄嫌苗瘠,耘迟讶草留。

后生无乃懒,今岁更奚尤。

籴价先朝贱,租期旧尹优。

迩来非昔比,谁复为侬忧。

路远筋骸倦,风凉咳唾稠。

采壶炊破甑,啖茹荐新篘。

一饭都能几,三杯即告休。

堆场喧鸟雀,隘巷集羊牛。

幼稚茅茨候,吹呼果栗求。

虽无玉鸠赐,端胜富民侯。

○《稻田》 [唐] 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观田家收获》

[清] 归庄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

○《社日》 [宋] 张演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汴上书事》 [宋] 张耒

荒陂浮雁啄寒水,古木老乌啼夕阳。

酒市喧呼人醉余,丛祠歌舞岁丰穰。

黄花半落经寒雨,红稻初坚得早霜。

倚岸老枝榆骨白,出林丹实柿肌黄。

空林啅起团惊鹊,槁叶悲啼有暗螿。

腰兔暮归人臂隼,扣门问宿客担囊。

貂裘西去冲寒早,泽国东归寄梦长。

入洛自惭文价薄,却凭山水助清狂。

○《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

[宋] 陆游

其三

小南门外野人家,短短疏篱缭白沙。

红稻不须鹦鹉啄,清霜催放两三花。

○《旅食》

[宋] 郭祥正

旋煮青芹滑,新炊白稻香。

僧居同淡泊,旅食幸康强。

未拟沉湘水,深防死耒阳。

上书终自达,圣世本虞唐。

○《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绝》

[宋] 范成大

其二

潮到灵桥绿绕船,海边力穑屡丰年。

淡青山色深黄稻,恰似胥门九月天。

○《采桑子·稻花》

[当代] 褚启人

颖尖开蕊飞花絮,细奏弹丝。

玉露飘时,舞媚馨香卧羽枝。

柱头扇展羞人醉,风韵君迟。

含爱春思,云雨交欢若现痴。

○《海棠春·授粉》 [当代] 褚启人

新歌踏夏君行早,恋水稻、长生不老。

轻捋母株穗,张颖雌花傲。

子时授粉多微妙,稻之道、雌雄聚早。

试比海棠花,夏日开多少。

○《水调歌头·稻之道》 [当代] 褚启人

破天荡西夏,起义震天涯。

千年耕种,话尽香稻出中华。

七窍板块追溯,双向演分驯化,产稻凭农家。

突变本天意,栽种妙如花。

农耕烈,人增寿,量须加。

贡官弄雅,青睐食味听君夸。

战后科研加速,育种精筛良法,遍地出金花。

优势凭贤士,精黍献百家。

○《清平乐·杂交制种》 [当代] 褚启人

日拨云雾,吹散相思露。

青冠绿枝招展处,又见柱头外渚。

蕊散岂念亲疏,隔行珠粉撒泸。

君任鸳鸯相配,结实蕾蕾如初。

本文初稿承蒙本所内外专家沈希宏、章秀福、陶龙兴、王磊等审阅并提出意见,承蒙董彦君教授应邀提供大米拼图等图片,承蒙高振宇、毛昌祥、李云峰、钟铮铮及北大荒集团等提供部分照片,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张家明. 牡丹想当国花,梅兰菊都不同意[J]. 新周刊公众号,2019-07-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486883519786 189&wfr=spider&for=pc[2022-02-21].

[2] 国花”投票揭晓,两座城市杠上了[N]. 每日经济新闻,2019-07-23.

[3] 关于尽快评定牡丹为我国国花的议案[J]. 大陆桥视野,2010(4):63.

[4] 王保忠. 关于梅花牡丹双国花的深度思考[J]. 中国园林,2020,36(S1):13-16.

[5] 陈冠群,江源,任丽,等. 国花、市花设立现状调查与分析[J]. 园林,2012(4):76-80.

[6] 陈冠群,李洁,申晓辉. 世界“六大”洲国花设立现状研究[J]. 中国园林,2020,36(10):116-121.

[7] 崔金钟. 再论国花之争[J]. 生命世界,2014(4):92-93.

[8] 郑云飞. 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J]. 中国稻米,2021,27(4):12-16.

[9] 程式华.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2021,27(4):1-6.

[10] FAO. FAO统计数据库[DB/OL] . https://www.fao.org/faostat/en//#home.

[11] 陈廉. 中国为什么没有国花——关于国花评选的种种争论综述[N]. 中国绿色时报,2009 -12 -17 / B-01. 花草园林周刊.

[12] 庞乾林. 稻花,可以做国花吗?[J]. 生命世界,2015(4):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