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病机与临床·上篇·第一章·病机十九条

时间:2022-04-21 13:04:01 热闻 我要投稿

中医特别重视《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把病机十九条作为临床“辨症求机”的指南。病机十九条的理论价值,是作为一些例证,说明中医临床“辨症求机”思维的逻辑规范,为中医临床立规矩、树典范,而不是定标准。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这段经文,具体阐述了如何“审察病机”和判断临床疗效的问题。 病机十九条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基本内容。症状是客观,如“诸湿肿满”、“诸痉项强”等,是病人反应出来的疾病现象;“皆属于某”是主观,如“皆属于脾”的脾,“皆属于湿”的湿,是医生对“诸湿肿满”、“诸痉项强”等“审察病机”之后,形成的主观认识。病机十九条说明了“病机何如”,也就是什么是病机的问题。什么是病机呢?“皆属于某”的“某”就是病机,有五藏之病位,有六淫之病邪,有虚实之病性。从逻辑意义上看,病机十九条是对“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具体说明,即如何“审察病机”,审察哪些病机,可以简单表示为:症状→病机要素(病位、病性和病邪)。 《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诸**皆属于*”的逻辑格式,说明了病机的具体内容,确立了“审察病机”的逻辑规范,明确了症状→病机的思维程序,病机十九条的意义就在于此。症状→病机不是按图索骥,而是“审察病机”症状“皆属于某”的具体性质,有了“皆属于某” 的认识,论治决策才有对应,诚如朱丹溪所说,“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为汗、吐、下投其所当投,寒、热、温、凉用其所当用。”(《丹溪心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原则,不仅反对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也反对随心所欲的信马由缰。从语境看,在病机十九条之前,有“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指出活生生的人因应“天地合气”发生疾病形成病机,分析病机除了立足于临床症状群,还要结合与就诊病人相关联的天文、地理、人事等实际情况,遵循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病机十九条之后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强调了病机对临床思维的规范,就在“各司其属”,具体地求之、责之,不是对号入座。没有“谨守病机”-从症状到病机的逻辑规范,不能“审察病机”;没有“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具体分析,同样不能“审察病机”。中医临床的思维活动,既有从症状到病机的规范性,又有从临床实际出发,客观求实、求是的灵活性,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叫“辨症求机”。只有“辨症求机”,才能明确治疗目标,治疗才能获得“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效。 临床疾病不是医学理论的复制品,症状和病机的实际联系多种多样,不能把病机十九条机械化,更不能用标准化、规范化束缚“辨症求机”思维。 如“诸痉项强”在病机十九条中和“皆属于湿”联系起来,但并不等于“诸痉项强”的病机只有“湿”。“湿”在病机理论之中,属于病邪要素,很多症状相关,不仅仅是“诸痉项强”。以经典理论为依据,“诸痉项强”的病邪,还有哪些呢?《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欲作刚痉”的病邪是风寒,不属于“湿”;13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介齿,可与大承气汤。”“痉为病”由于阳明府实,也不是“湿”。就病机十九条和《金匮要略》,分析病邪要素,“痉”就有湿、风寒、阳明腑实的不同。再如,“诸湿肿满”,病位也不一定只是“属于脾”,有的属于肝、属于肺、属于肾。《金匮要略·水气病病脉证治第十四》14条:“肝水者,其腹大”,15条:“肺水者,其身肿”,17条:“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 就临床看,病机情况也很复杂,如大便干燥,阴虚有之,热结有之,风郁有之,阳虚有之,气滞有之;腹泻可能脾阳虚,可能肾阳虚,可能脾阴虚,可能脾湿,可能积滞,可能清阳不升,种种不同,离开就诊病人根本无法确定。在理论上,病机要素的性质是清晰的,寒热虚实、六淫七情、五藏表里彼此区别,临床中,病机要素与病机要素关系是不确定的,阴虚和湿邪并存,阳虚和热邪同在,气滞因为气虚,血瘀因为血虚等等都可能发生,只有根据活生生的人的临床客观“审察病机”,我们才能确定。学好了经典理论,在各家学说中丰富“辨症求机”思维,举一反三,以不变之五藏阴阳,应万变之生命气化,辨各种不同的病机,就能确定就诊病人的证候。 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在病机十九条基础上增加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对病机理论做出巨大贡献。病机十九条没有燥,不是《内经》作者的疏忽遗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之前,无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还是风、火、湿、燥、寒五运,燥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病机十九条不应该没有燥。那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以天人相应的基本观念、逻辑规则和概念体系为立学,而天地气交是动态变化的,活生生的人是彼此差异的,因应调节和因应变化是多维联系的,临床之中的症状与病机的关系,复杂多样不可尽数,动态变化无法标准,病机十九条作为对医生临床思维的逻辑规范,不可能用“诸**皆属于*”把临床症状和病机要素的内在联系,无一遗漏地囊括进来,病机十九条中没有“燥”的病机就很好理解了。 ——病机与临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