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上海博物馆有一面古代铜镜,精美至极,可是为何铸造手段却至今成谜?

时间:2022-04-17 11:17:10 热闻 我要投稿

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的铜镜数量非常庞大,只要有文物和古玩的地方就随处可见,售卖的价格也都不高,收藏级别属于大众一类。而上海博物馆这面铜镜铸造于西汉中晚期,不但精美,而且有一个透光的特点,这也是她的珍贵之处,所以才会引起世人的关注。

汉代的时候,封建经济得到空间繁荣,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非常强盛。农业生产发展,铁器广泛使用,手工业的规模和水平都空前发展,金属制造工艺不断进步。正当许多青铜日用品逐渐被漆器和陶瓷器取代的时候,铜镜的制造却得到了重要发展。原因不难理解,人民生活富裕了,生活档次也就提高了,女人更注重日常的形象,自然就离不开一面镜子来妆扮美丽的容颜。

上海博物馆里藏的这面铜镜,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镜型。

此镜直径12.1厘米,圆钮,内区有同心圆及八曲连弧纹,外圈刻着文字:“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之月不泄。……”其中夹以7个“而”字,共21字。边缘宽阔,铭文两边各有锯齿纹一周。不同时期,流行的铜镜也是有差别的。

西汉前期和中期流行草叶纹镜,到武帝和昭帝时,草叶纹镜的地位渐为行云纹和弧纹日光镜所取代,星云纹镜纽座呈圆形,不见草叶纹镜上的大方格,而且上面不会有任何铭文,简洁而大方;带座的大乳钉布于四方,期间安排若干小乳钉,乳钉高低错落,像星云一般灿灿,铜镜因此得名。

连弧纹日光镜的内区有一圆连弧纹,镜缘上的连弧纹则被略去,代之以稍宽的平缘,外区中有一圈醒目的非隶非篆的铭文,铭文开头大都用“见日之光”四字,铜镜因此得名。这种镜的奇特之处就是具有透光效果。

铜镜的透光效果,就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他光源时,在墙背上可以反映出镜背的纹饰和铭文。对于铜镜的这一特性,我国隋唐、宋、元、明都有过研究,而且也有文献记录。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及日本学者也做过不少研究,发表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铜镜的透光效果是由镜体薄重不一造成的,因为镜面各部分出现了与镜背图纹的凹凸不平和曲率差异而形成。对于这种曲率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通过快速冷却方法加工而来。铸造研磨时产生各种压力重形成。加工过程中刮磨不均形成在铸造过程中冷却速度不同形成。

如果按上述方法,用我们现代铸造技术去铸造的话,还真做不出来。所以关于透光铜镜的铸造方法,目前还有许多分歧,这也正是宝物的魅力所在。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