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劳动的价值

时间:2022-04-21 11:39:11 热博 我要投稿

记得读小学、中学时,每次到了双抢季节,一批批学生背着水壶,提着竹篮在收割过的麦田拾穗。一个暑假下来,每个人都能收获三、四十斤的净麦粒,最后统一上缴公社或生产队,大人们给予孩子仅有的就是一个劲地表扬。当时小学课本上有一篇作文,叫《颗粒归公》,就是绐小学生们讲了劳动光荣、热爱集体的精神。其实,正是这种思想境界,像一颗种子默默地埋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纯真浪漫的岁月像一茬一茬庄稼被我们收割,后来,考上了初中和高中,我们变得些“脱离劳动”了,甚至“愈演愈烈”。那时到了双抢,父母为了孩子考学而承担一切田间和家务劳动,常常统过山乡到学校送吃送衣,让我们安心复习……那时,唯一喜欢读的文章就是毛泽东先生的《为人民服务》,因为那文章表达了所有人对劳动者艰辛的崇尚和呕歌。至此,我们深深爱着父母,爱着像父母一样的农民兄弟,爱他们吃苦在先,辛勤劳动的奉献精神,爱他们崇爱农业、钻研劳动的冲天干劲,更爱他们比花还红、不屈不挠的铮骨脊粱。

我最钦佩的是农民兄弟与命运之神抗争永不服输的钢铁精神。有几个山区,每年到了讯期,难免遭受山洪、泥石流的疯狂肆虐。家园、房屋、牲畜甚至自己的亲生骨肉往往被无情的大水夺走,一片汪洋上横漂几根木头,满目凄凉。可是,灾情一过,农民们就投入到再生产的斗争中去,打桩、搭房、垦荒、挖渠,原先凄惶的土地又一片生命的葱郁……你说说他们如此快的安置家园,靠的是什么法宝?两个字,“劳动”,劳动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境遇。我无法表达农民和劳动之间那股相伴相生的情谊,他们对劳动的感情太深太深,以至于半天不动弹,他们就烦燥不安,无所事事,许多老者这么说也都是这样。想一想人类简单的发展史,就一目了然。人类利用钻木取火之后,劳动使人类从原始森林走出后就脱胎换骨,人类的手工业和蓄牧业才得以分离和升华,世界从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在这个复杂的生产斗争过程中,冲锋陷阵的就是劳动人民,其不乏优秀的农民群体,他们用劳动改变了一切,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我们,不断汲取知识养料,正是为了日后重新投入劳动者的熔炉,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年轻人肩上的担子太轻,劳动的苦楚未尽其味,正是这种思想差距,才催促我们要回到他们身边。随从劳动人民,学习他们的闪光点,学习他们热爱劳动,贡献四化的赶超精神。想一想,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要养活占世界人口12%的农业大国,出路靠谁?农民。武器靠什么?劳动。

《毛泽东文选》中就有关于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精辟论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今天我们不再提“贫下中农”的话语了,更多的是“劳动光荣”了。湖南省高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已在湖南大学举行,我们一行南下蓝山,正是本着为农民兄弟服务的宗旨,把有用的东西带给他们,催促农民兄弟科技致富,科技兴湘,不失时机地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深化农村各项体制改革,解放思想,破除旧的、错的观念,从而更好地共奔小康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农村新典范。我们力争严于律己,接受农民兄弟的监督和指正,全心全意为农民兄弟服务,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实,在此建立与农民兄弟的深情厚谊。

劳动,这一朴素的词汇,有着诗一般神秘丰富的内涵,它的价值闪烁迷人的风采。正是劳动的价值,才使我们富有及充实,使我们欣慰地看到二十一世纪的曙光。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五日写于湖南大学暑期三下乡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