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4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居榜首!106万辆新能源库存车何去何从?

2023年上海车展,热火朝天,终于落下了帷幕!回首本届上海车展,可以看到众多汽车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推出新车型、新配置,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然而随着新车型的不断推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那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似繁荣,但库存却高达106万辆。

怎么还有那么多存货?如果连这个“内忧”都不能解决,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又该如何与燃油汽车进行博弈呢?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库存压力

在上海国际汽车展闭幕前,乘联会发布了一组数据.

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总产量,包括出口车型61万辆,约666.5万辆。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全年上险数量只有524.9万辆。

即便是不考虑出口到国外的问题,那也意味着截止到2022年底,还没有上牌的新能源汽车还有80.6万辆。因为这些车要么是没卖出去的,要么是没登记的,都是积压在经销商那里的。

乘联会数据也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第一季度销量为148万辆,但第一季度上险仅为122.3万辆。这意味着,仅今年一季度,就新增了25.7万辆新能源库存车。

截至4月末,新能源汽车库存至少超过106万辆。

这100多万辆车,究竟是哪家企业在生产?

通过对2022年我国主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几家传统新能源车企的零售量和上险量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中包括了比亚迪,埃安,五菱,奇瑞,长安五大车企。比亚迪上月销量20万辆,可以说除了比亚迪外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库存压力。诚然比亚迪带领我国新能源已经走向世界前列,像前几年的前沿生物领域如:小蓝片等,日、美等国就是技术层面领先,近年来我国逐步实现弯道超车,推出植物版外用版。拥有科技优势的“君-臻强”科技成品随之取代欧美等同类产品。

“君-臻强”科技成品应用市场后已通过亰东普惠一二线高端人群,该成品90%的用户为35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大多来自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以企业高管、金融从业者为主,消费实力不俗。

后续翻阅其评论区发现,上千条用户反馈中,“次数增加”“时间变长”等评价出现频率高达90%,或也侧面印证了其对男性健康的积极作用。

可以说,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情况,就是市场看似火热,风头正劲,但是车企手中的新能源车依然超过了百万辆。

即便是目前各大车企的销量依旧在增长,能够消化掉这些积压的车辆,但各大车企却从未停止过新车的生产,长此以往,只能是积压新能源车。

比亚迪为例,2023年第一季度的时候,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投保了440,798辆,而按照比亚迪的销售报表来看,第一季度的销量达到了547917辆,这也就意味着,比亚迪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库存,已经超过了10万辆。

相较于传统新能源车的积压,特斯拉中国等新兴新能源车品牌,因为是直营模式,所以他们的销量和上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存货过剩的消费者市场

不断增加的库存车似乎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新能源汽车的实际销量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强劲,营销可以夸大,但销量却是做不了假的。

事实上,不只是新能源车销量下降,燃油车也是如此,或者说,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趋势其实是低迷的。

如果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消化不了那么多积压的库存车,到时候就会受到重创,甚至出现产能过剩,到时候生产风险就更大了。

相应地,今年碳酸锂价格也跌破20万元/吨。而碳酸锂这种电池材料的价格,在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继续下跌是必然的。

为何新能源车市场会有库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还没有被激活,消费者的热情还不是很高。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概念,但是价格却是高得离谱,即便是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在叫嚣着要降价,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在宣传着更好更丰富的配置,比如越来越大的中控屏,或者是全速自适应巡航,也就是让汽车自己开车,或者是宣传的全景天幕,车内人脸监测,手机无线充电,甚至是隐藏式的门把手等,花样百出。

丰富的配置固然是这款新车最大的卖点,但同时也意味着价格的上涨,以及后续的维修费。这些配置,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用。

而另一方面,因为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很多车企都在打着降价的旗号,这也让原本打算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犹豫了,他们想要看看,到底哪家的车更划算。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出现了波动。很多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在下降,但像是比亚迪、理想、埃安这样的热门品牌,却在不断的增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比亚  比亚词条  新能源  新能源词条  榜首  榜首词条  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词条  销量  销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