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苹果供应链加速撤离中国市场,已经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受到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郑州厂近期动乱影响,苹果公司制定计划,将于中国境外生产iPhone,苹果要求供应商积极地计划,将组装产线转移到亚洲其它地方,尤其是印度和越南。

此前有媒体报道,苹果已经与34家中国供应商终止了合作关系,种种迹象表明,苹果供应链正逐步地撤出中国市场,而且步子在加快。

苹果制造企业中的地位

如果有一家制造企业被纳入苹果供应商体系,往往意味着海量且稳定的订单,随之供应商的营业收入将会迅猛增长。

制造企业因通过苹果认证,至少意味着企业达到了世界级水准,对品牌声誉等软实力方面同样有所裨益,或成为各大品牌商首先考察的潜在供应商。

而这些行业龙头,如果被苹果终止了合作关系,对企业有何影响?

以近期风头浪尖上的歌尔股份为例:

2018年,歌尔股份获得苹果AirPods大额代工订单,约为代工总量的30%,一跃成为AirPods全球第二大代工厂。

之后的2018年-2021年间,在苹果产业链的拉动下,歌尔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由237.5亿元增长至782.2亿元。

11月9日,歌尔股份公告称“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此消息一出,以“果链”闻名的歌尔股份三日股价下跌超27%,其中两日跌停。

日前,歌尔股份发布公告,下修2022年全年度业绩预期,同比降低超50%。

由此可见,苹果对制造企业的影响还是相当之大。

苹果依赖中国制造?

以前一直认为,苹果也同样依赖中国制造,但事实证明这种猜想是一厢情愿。

这样认为的人还是低估了苹果,而库克“一手带大”的苹果供应链,已经成为支撑起这座万亿帝国基石般的存在。

在Gartner的供应链大师榜上,苹果这一坐就是连续十几年,不论是缺芯潮、争抢稀缺先进工艺,还是疫情冲击供应链,都没有影响到苹果核心产品的供应。

Gartner全球供应链排行TOP25,右侧圆圈内为“供应链大师榜”企业,位于TOP25之上。

虽然国内供应商在苹果供应链所占比例较大,但基本是中低端产业链,比如电池、外壳和镜头模组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而储存芯片和显示器则由日、韩提供,国内企业在技术方面还达不到苹果的标准。

苹果牢牢掌握核心零部件在自己手中,这样的后果就是,想来就来,挥挥手又可以潇洒地离开。

据不完全统计,iphone x的核心零部件国产比例在9%以上;iPhone12是4.6%;iPhone13比例小于4%,iPhone14则更少,反而是美、日、韩等国家零部件产品的比例有所增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苹果敢于中断中国供应商的联系,因为采用的中国制造都是容易被替代的产品。

今天我们必须清醒了,只有拥有了硬实力,才能变得不可取代,但这些硬实力绝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研发和测试。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苹果真正离不开中国的,其实不是那些中低端供应链,而是廉价的劳动力和热情高涨的消费市场。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诸如耐克、三星、富士康等纷纷把生产线搬离中国。

表面上,这些企业都把生产线搬去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是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但其实当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三星和富士康把生产线搬去印度之后,都各自承受了数十亿美元的亏损,但他们为何仍没有放弃?如果只是因为人工成本,他们搬厂承受的巨额亏损的钱,难道还不够弥补中国市场人工成本的差价吗?

真实的原因是:这些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越来越难招到人了。

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业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而工厂里越来越难见“年轻面孔”了,年轻人与工厂的供需关系难以平衡。

最新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为何如此?因为人才都跑去更赚钱的房地产行业或者更自由的外卖行业了。

曹德旺曾一针见血的表达,如果房地产问题不解决,那么劳工资源只会更快流向房地产,在工厂辛辛苦苦做一年,不如做房地产卖出一套房拿的提成高。

所以说不是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而是因为在如今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收支不对等的原因,多数年轻消费者对传统制造业失去了兴趣。

然而对于国家来说,制造业才是根本,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投身制造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不利的。

搜索建议:
热博

 租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问:租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律师解答:租房合同符合下列条件具有法律作用:(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