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魑魅魍魉怎么读(拗口难读的魑魅魍魉,最早指的是什么?)

提到魑魅魍魉这四个字,可能会唤起一些网民们心中的一代青葱岁月的回忆。曾几何时,网络上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几乎翻遍了整本《新华字典》,找出其中最生僻拗口的字词,作为自己的网名和评论,以此作为噱头。而魑魅魍魉,就是这其中最高频的词汇。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也在这一次网络风暴中,从最生僻的词汇,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口头语。但是应该庆幸的是,当年翻出这四个字的小网民,还留了一点余地。因为我们的先辈一共将古代鬼怪分为二十四类,除去魑魅魍魉,还有鬽、魁、魃、魈、鬾、鬿、魀、魆、魊、魋、魌、魉、魐、魒、魓、魕、魖、魆、魋、魖,这些你都认识吗?

魑魅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山神和鬼怪。《汉书》中就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描写。唐朝名士颜师古为其作注释写明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三国学者薛综也曾经说过魑魅,山泽之神。可见,魑魅两字不仅仅指鬼怪,也指山水之神,是对人间鬼神的一种泛指。

魍魉原为罔两。《说文解字》注释为罔两,山川之精物也。而《史记》则更加详细魑魅,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将魑魅描绘成用美妙歌声魅惑害人的山林怪兽。

魑魅魍魉的传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通典》和《路史》两本古书典籍中,都有蚩尤率领这四大鬼怪称雄四方诸侯的描写。后来蚩尤与黄帝大战于涿鹿,黄帝让手下吹响号角,模仿龙吟之声,吓得魑魅魍魉四散奔逃,蚩尤因此大败。

魑魅魍魉原本形容上古神怪,自魏晋南北朝后,逐渐开始指喻鬼魂之物,通俗地说就是由《山海经》的画风转变为了《聊斋志异》。但是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并不是单纯地形容鬼怪,而是一场心理战中对人心的比喻。

《左传》中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就是这个成语的最早的出处。春秋公元前606年,称霸的楚庄王讨伐戎狄,途径洛水。为了炫耀自己的功高盖世,竟然在周天子的都城附近进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

此时的周王室衰微,周定王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军耀武扬威,还得礼节性地派遣大臣王孙满前去慰问。楚庄王在招待王孙满时,心中的不臣之心已经按捺不住,竟然公然询问周天子所用九鼎的轻重。九鼎是国之重器,楚庄王这一问,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想要定鼎中原的念头。

王孙满知道楚王之意,便回答重量"在德不在鼎",直言国家强盛在于德政,而不在兵戎之盛。大禹仁义,制成九鼎,四方诸侯诚服,山林间的魑魅魍魉都不敢出来伤人。君王仁义则九鼎重,暴虐则九鼎轻。王孙满也在暗示楚庄王,周天子虽然势力微弱,周礼尚在。更是用魑魅魍魉形容心中不臣的楚庄王,告诫他,山林中鬼怪尚且有畏惧,你的野心又怎么能肆无忌惮呢?楚庄王也是明白人,自知理亏,悻悻率军回国。

未知的鬼怪固然可怕,但是险于山川的人心更为可怕。这也让魑魅魍魉这本来形容鬼怪的成语,亦可以用来形容行为行径卑劣之人。明代戏曲家徐复祚就在自己的《投梭记》中暗讽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将祸乱庙堂的奸臣形容成魑魅魍魉。人心险恶如鬼怪,小人暗算无处防,但是只要行得光明磊落,又怎会畏惧各类小丑。

搜索建议:魑魅魍魉怎么读  魑魅魍魉怎么读词条  
热闻

 赞美水仙花的作文

赞美水仙花的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水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