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读懂青春涌动背后的文化需求

近日,一些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在老年大学享受愉快的学习生活,在网上引发不小的关注。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老年大学在招生启事中为年轻群体开辟了绿色通道,虽然名额稀少、推出类似举措的老年大学也不多,但这一现象的出现凸显出年轻人极其旺盛的文化需求。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该如何应对?

“花小钱办大事”:

解读年轻人的文化消费心理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北北,是微博汉服社群主理,“00后”的她具备这一代年轻人生活消费的基本理念:花小钱办大事。在日常消费中,她喜欢游走于各大平台凑满减、算优惠、列清单、找平替,在享受文化生活方面,她更愿意把目光放在传统文化内容相对较多的机构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这些公共文化场馆。

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90后”四川姑娘张一然称自己“负债累累”——一年前她在北京买了房,首付花了约300万元。在消费方面,她已经不再频繁换手机,还穿起了拼多多上20多元一件的衬衣。但对于体验式消费,她仍然十分慷慨。“文化馆、图书馆这些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项目我比较喜欢,如果有瑜伽、摄影等课程我也会选。与市场化的培训机构相比,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和活动性价比更高、质量也有保障。”张一然兴致盎然地介绍着她的业余文化生活,“用最少的钱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是我目前的消费原则。”

物质生活相对稳定、消费意识超前、生活方式高度数字化,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几个特性,这也使他们的生活需求更加开放自由、充满个性化。在文化生活的选择上,他们喜欢以社群方式在网络上聚集,却也十分注重线下互动和体验。

“很多年轻人看到老年大学丰富的艺术课程后,十分羡慕,也想参与。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价格上的优惠,也因公共文化机构具备一定水准的师资力量。”成都市文化馆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当下年轻人表现出与以往几代人不同、更个性多元的文化需求,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机构新的课题。

线上引爆 线下奔赴:

公共文化机构多重应对

“上周我去了一个沉浸式互动党课项目,深受教育,也特别有意思。”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郑志玥喜欢在微信中与朋友分享接触到的新活动。近年来,为了将年轻人的兴趣点及时有效地与文化馆服务嫁接,宁波市文化馆始终走在摸索的前沿。2022年,该馆打造出“趣”文化馆IP,通过与优秀社会团队合作,推出插画、设计、书艺等创意展、分享会等,同时围绕国潮和宋韵两大当下文化热点,推出民乐演奏、汉服换装、宋式点茶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一边利用网络平台引爆话题,一边开展体验活动实现线下聚集,有效建立起年轻群体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互动链接。据统计,“趣”文化馆开展“看见插画梦境”展的第一周,观众就突破5000人次,其中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流的观众超70%。

为了保持对年轻群体文化生态的敏感,启发文化馆服务年轻人的创意,郑志玥一直与相关社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剧本杀+解谜+游戏’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特别喜欢的体验项目。”郑志玥说,年轻人注重体验感,文化馆又是公共文化机构,如果能将市场化的体验项目引入文化馆,既符合人们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又推动了文化馆逐步向“趣”和“潮”的方向迈进。

向年轻人靠拢,是近些年公共文化机构尤其是文化馆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当下文化馆人积极寻求服务突破的方向之一。有的场馆利用新馆成立之初空间布局的优势,将年轻人喜爱的活动板块及时嵌入。比如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新馆,考虑到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从空间功能上设有街头艺术空间、黑匣子剧场、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体验厅、下沉式阅读空间等;在活动策划方面更是不间断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Cosplay快闪、文创市集、潮玩分享、桌游互动体验等活动。有的场馆通过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出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形式,使活动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比如在广东东莞,面对“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4岁”的城市特点,东莞市文化馆不断推出具有青春色彩的服务:2022年创新策划“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联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分馆,全年举办250多场“小而美”“在身边”的音乐活动,线上线下惠及1874万人次;今年的“潮流东莞”品牌活动包括“潮业态、潮音乐、潮非遗、潮生活”四大板块,将“潮”文化与传统文化、制造业发展、城市文化生活深度结合,大大拓展了文化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博物馆近年来也深受年轻群体青睐,这从旅游业的数据中可见一斑。携程2023年上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文博游的受欢迎程度提升显著。截至5月15日,携程平台上预订量最高的景区类目中,博物馆展览馆超过动物园、主题公园,从去年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博物馆热不仅与年轻群体更加热衷传统文化有关,更与近些年博物馆线上趣味横生的宣传、线下创意无限的活动有关。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而这些转变都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重要要素。

研究人群特点 服务有的放矢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王全吉调研过全国不少文化馆、群艺馆。他说,长期以来,文化馆一直在群众文化发展和城市潮流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文化馆也面临着如何打造服务新场景、满足人们新需求的挑战。过去,文化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文化馆人戏称自己是“386199部队”。如今,面对年轻群体旺盛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应该重视面向这一群体开展服务,因为相比老年人、青少年,中青年群体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公共文化机构为之服务。

近些年,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机构逐渐推出一些为年轻人打造的新场景、新举措,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但由于公共文化机构受编制制约,在人员配备、资源供给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转型的步伐。“因此,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盘活社会资源,将其与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有效嫁接。同时,还应当认真研究年轻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真正为他们提供喜爱的服务项目。”王全吉说,不仅是公共文化机构,其他公益性机构或组织也应关注年轻群体的文化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便捷、有趣、物美又价廉的文化产品或项目,使年轻群体的文化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杜洁芳)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来了年轻人

黄艺芹 中国文化报记者 韩 洁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深受市民欢迎 受访者供图

零基础的青年人从越剧小白,变成了舞台上的“名伶”;特意从浦东通勤3小时到奉贤的学员,终于做成了一把榫卯结构的四仰八叉凳;上海市青浦区文化剧场的观众席被挤得满满当当,1小时的演出让学员们意犹未尽……经过3个月的学习,7月,2023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各校区、教学点陆续迎来春季班结课典礼,学员的精彩表现和如潮好评为本学期课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今年春季班共开设点位123个、课程278门,吸引了近38万人报名,最终招收学员6507人,其中“80后”“90后”占比高达79%。从最开始的探索延长服务,到如今上海16个区全覆盖、线上线下课程齐开、课程及招收学员数不断倍增但仍需“拼手速”抢课,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近几年“火”出圈,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并热衷到市民艺术夜校学习。

在上海开设市民艺术夜校之前,老年艺术大学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办艺术普及类项目之一。其以专业的艺术师资队伍,举办了各类艺术特色培训班,让许多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羡慕不已。2016年,上海市群艺馆开始探索延长服务,以零门槛、公益收费、高品质为特色,为中青年量身定制了市民艺术夜校。“针对当时中青年艺术类培训少、门槛高、价格昂贵的情况,馆里进行查漏补缺,吸引更多年轻群体走进文化场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面。”夜校项目负责人杨玲芝说,“一开始,我们根据馆里优质师资开设了年轻人喜欢的书法、国画、中国舞等课程,反响不错。于是趁热打铁,探索与具有市场优势的第三方机构合作,丰富课程设计。”

通过对年轻人兴趣好爱的调研,市民艺术夜校又研发出手碟、拇指琴、非洲木箱鼓等市场上少有的课程。“我们的秋季班还针对刚毕业正要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开设了PPT制作和商务礼仪等课程。”杨玲芝说,课程的开设需要建立在市民的需求上。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蒯大申说,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推出许多针对年轻人文化需求的课程,从各种乐器的学习,到插花、香道、戏剧表演入门等,不仅课程琳琅满目,老师也都十分专业。市民艺术夜校的服务形式不仅满足了白天上班的年轻人的艺术需求,也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因此,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成为一种必然。

今年春季班的上海淮剧团课程作为艺术夜校“新秀”,报名当日8秒即被抢光。任课老师陈荣荣抓住学员需求和基础情况,经过对课程多方面的吸收改编,让即便是零基础的学员也能有很好的展现。学员口碑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最好的扩音器。无论是夜校的老学员还是新学员,都对课程和老师充满信心。即便是疫情期间,课程从线下变成线上,也不减学员热情。

供需关系推进了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进一步扩容,在入门级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提高班。此次春季班结课现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特意到几个教学点位去了解学员心声,他说:“只有更好地了解市民的艺术需求,才能把课程研发设计工作做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来,让社会大美育之花越开越盛。”

多元主体服务文艺青年

中国文化报驻广西记者 宾阳 通讯员 莫曲

夜色下的书巢成为年轻人聚集地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随着夜幕降临,在广西南宁的唐人文化园群众文化活动基地,邕城市民艺术夜校戏剧表演班正在上课:学员们围成一个圈,通过轻松愉快的入门级戏剧体验课,激发了解、学习、热爱戏剧艺术的浓厚兴趣。

结合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文化需求,聚焦“表演艺术”“生活美学”“流行时尚”等,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于2022年底创新打造了馆外活动阵地——邕城市民艺术夜校,首期开设了戏剧表演、形象设计、创意手工、流行演唱4门课程共8个班次,开放报名不到一天时间,名额就被一抢而空。“面对现在年轻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艺术需求,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加多元化的课程项目,也将加入精品课、艺术沙龙等活动形式,帮助更多有艺术梦想的人提升自己、实现愿望。”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活动部主任廖斌说。

“过去,文化馆艺术普及呈现‘两头热,中间冷’态势,即少儿艺术教育火热、老年文艺辅导如火如荼,但中青年艺术培训却鲜有人问津。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我们经过有针对性的调研,结合年轻群体的需求和时间规律,在工作日的晚间时段开设了丰富多元的艺术课堂,面向大众尤其是中青年群体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帮助他们在工作之余学习充电、提高艺术素养、邂逅美的灵魂。”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赵岚说,该项目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

与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不同,书巢是一个由社会力量创办、运营的新型文化空间:艺术展区的各种创意艺术品琳琅满目;阅读区域环境安静,图书种类繁多;文创区的创意衍生品多种多样,服饰、手机壳、DIY音乐盒、香制品和民俗小物件等令人眼花缭乱;红椅剧场经常有话剧、音乐剧等多种演出,颇受青年剧迷的喜爱……在这里,人们可以阅读、参观展览、看演出、欣赏文创和音乐唱片,甚至可以畅享下午茶。诸多贴合年轻人喜好的元素以及时尚有趣的艺术氛围吸引了很多人到此打卡,积累下不少常客,也为意趣相投的年轻人提供了交流交往的空间。“每次来这里都待上大半天,可以开心地体验各种新奇的艺术文创和活动。”经常来这里的小曾说。

在南宁,特色主题艺术展览、展演也是年轻人学习文化技能、提高艺术素养的平台之一。机器人互动体验、“认识中国画及青绿山水画赏析”分享会、系列绘本活动……今年以来,包括出版社、书店、艺术机构、工作室等在内,南宁市的一些公共文化机构或文化服务商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特别是针对年轻人“潮”的特点,推出各种戏曲沙龙、艺术书展、知识市集、休闲旅游、创作分享和非遗体验方面的项目,扩大了年轻人的视野和选择。

“夜间”模式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洛阳市洛龙区市民艺术夜校插花课现场 受访者供图

吃完晚饭,抖落一身疲惫静坐在温暖惬意的书桌前,手捧一本书,将自己完全融入书海中,是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夜生活的首选模式。

走进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客文一街10号的郑州图书馆夜读吧,“夜来书香,映月夜读”两句话首先映入眼帘。夜读吧内图书种类丰富,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军事、信息科技等多种类别,环境优雅舒适。

“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吃完晚饭来学习充电,让我有一种难得的平静。”“90后”沈冰参加工作已有两年,感觉知识不够用,便想着要考研“充电”。如今的郑州图书馆夜读吧越来越受年轻人,特别是考研族、考证族的青睐,每晚他们都会一起夜读到24点闭馆时才回家,很多人还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

“夜读吧我们已经免费开放多年,延长服务时段让我们能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市民被郑州图书馆夜读吧的灯光吸引,让阅读成为更多郑州人夜间的生活方式。”郑州图书馆馆长李红岩表示。

有人喜静,有人爱动。夜幕降临后的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文体中心内灯火通明、人来人往。钢琴、国画、网球、街舞、茶艺等课程在洛龙区市民艺术夜校火热开展,参与夜校的群众在文艺志愿者的带领下,陆续解锁新技能,享受多元化文化服务带来的全新体验。

洛龙区市民艺术夜校已经持续了3年。2021年5月,洛龙区市民艺术夜校作为该区文化合作社公益性文化培训项目正式立项并启动。针对上班族特点,夜校设置多个小班课程,分春、夏、秋三季开课,三个月为一期,开设美术、音乐、舞蹈、传统文化、生活时尚、体育、精品手工类七大类30余门课程,目前共有3000多市民参与其中。

据洛龙区文化馆馆长刘利伟介绍,洛龙区将市民艺术夜校项目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探索,交由专业运营团队负责。在坚持课程公益性质的基础上,将志愿教师作为骨干力量,同时吸纳文化协会、培训机构和文化产业企业团队等作为辅助力量,给予其相应的资源置换,在优质师资力量及场地平台等服务保障上进行社会化运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既要考虑大众需求,也要满足年轻群体对品质生活的新需要。”夜校负责人王友政介绍,时尚、实用、零起点,是课程设置的重要标准。除了深受市民欢迎的书法、水彩、古筝等传统课程外,夜校还开设了咖啡品鉴、美妆、手机摄影、木艺手工、服装设计等进阶课程,吸引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青年群体等加入。

专家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作出一系列部署,及时开启公共文化场馆的“夜间”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正是题中要义。

责编:勾晓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懂青春涌动背后的文化需求  涌动  涌动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需求  需求词条  青春  青春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热议

 许昕(32岁许昕正式亮相)

北京时间8月7日,32岁的国乒老将许昕接受了一次专访,谈到了自己过去一段没有比赛的生活,许昕多次谈到在家带孩子的经历,还强调说以前因为比赛多没有好好陪家人,这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