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女子试衣遭男童掀帘,反抗却遭荡妇羞辱:视频疯传后,网友炸了…

这条新闻看得人恼火又窒息。

河南信阳一位女子发布了一条视频,讲述的是自己在优衣库试衣间被男童掀帘偷看的遭遇。

熊孩子的举动的确让人感到冒犯,但真正激怒这位女子的,是孩子家长在事发后的一系列骚操作。

视频下的网友也一致表示,这几个家长的反应简直不可理喻。

“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这样,孩子做出这种事也不意外了”

“家长这样的袒护,其实是害了孩子”

说实话,阿呆爸看完整件事的魔幻走向,第一反应不是震惊或者气愤,而是替孩子感到悲哀。

有这样的父母,是一种不幸。

01.错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事发当天的情形是这样的:

小K拿着两件看好的衬衫走进试衣间换,刚脱下外衣只剩一件打底的时候,试衣间的帘子突然被掀开了,两个小孩(一男一女)从边缘探头进来。

小K一惊,下一瞬就看到孩子还想钻进来,她立刻出声阻止:“你们不要进来!”

可孩子恍若未闻,小K只好慌忙喊道:“这是谁的孩子啊!没人管吗?里面有人试衣服啊!”

仍旧没人管,反倒外面传来几声议论,说她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没素质。

小K气闷,这时听到外面好像是孩子妈妈过来了,她决定与人对质。

可还没等她说什么,家长先不依不饶起来,质问小K是哪儿的人?没事跟一个两岁的孩子计较什么?

小K在视频里说,从孩子拉帘子的手掌大小和身高来看,绝对不止两岁。

但不管孩子几岁,家长这种摆明了想推卸责任、倒打一耙的行为,都让人无法接受。

看着对方一副不得理还不饶人的做派,小K担心事后还有争端,就拿起手机准备拍视频存证。

但没想到对方居然直接扑上来,一把夺走了她的手机。

期间还骂骂咧咧,说她打扮成这样一看就不正经、不检点,是从事“特殊职业”的。

小K被围在人群中央百口莫辩,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孩子做错在先,家长非但不肯道歉,还一直摆出强硬的姿态羞辱自己。

小K发布视频后,大部分网友都支持她保护自己、报警维权,但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

有的报道强调小K并未走光,紧跟着就有人说小K是小题大做,太把自己当回事。

还有网友揣测是小K要直播带货,整个事件都是炒作。

但这些说法,无一不是在模糊重点。

小K考虑到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遭到实际损害,因此选择不报警。她曝光此事的初衷,并非是讨伐孩子,而是谴责那几位不负责任的家长。

坦白说,孩子年纪还小,在试衣间做了超过分寸的事,未必是有恶意。

家长此时的袒护,不但使事件影响更恶劣,还错失了一个教育孩子的良机。

克鲁普斯卡娅曾说 ,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深以为然,没有底线的家长,会把孩子变成恶魔。

02.家长随口袒护,孩子无法无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熊孩子”成了大多数人谈之色变的“恐怖分子”。

曾有网友分享过自己被熊孩子狠狠伤害的经历:

当时,亲戚家的孩子跟着家长到家里作客,一家的大人在客厅谈笑风生,而孩子却悄悄不见了踪影。

网友刚回家走进自己的房间,就发现仿佛闯入了“案发现场”。

自己珍藏的明信片、耳机、手表被扔了一地,上面全都是用口红肆意涂破坏的痕迹。

网友当时心态崩塌,简直要气哭,可当她想要一个说法时,孩子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而是打哈哈道:“他还小,你和他一般见识干嘛。”

此时据理力争的网友在他们面前显得像是“无理取闹”,吵到最后,孩子家长居然随口开始人身攻击——

“你还是个学生就用口红,指不定干什么职业。”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但对那个犯了错却躲在父母身后看热闹的孩子来说,这件事永远不会过去。

在以后每一次犯错的时候,他都会仿照这样的行为模式:拒不认错,反咬一口,随意甩锅。

俗话说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家长选择颠倒是非,孩子便不可能学会分辨黑白。

我们见到过太多“熊孩子”闯祸的案例,背后统统都有“熊家长”在推波助澜。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四川一位女医生,在游泳时被一个13岁的男孩子摸了屁股,在她要求对方道歉的时候,男孩不以为意,还朝她做鬼脸、吐口水。

女医生的丈夫在一旁看不下去,打了孩子一巴掌又训了几句,结果男孩的父母看见儿子被欺负了,直接追到更衣室把女医生打了一顿。

抱着大事化小的想法,女医生的丈夫选择先开口道歉,可没想到对方得寸进尺,第二天就把事情闹到了女医生的单位去。

他们恶意剪辑视频引导舆论,逼女医生辞职,又让她被千夫所指。

最后女医生不堪受辱,崩溃地选择自杀。

从一次意外冲突,到闹出人命的悲剧,一切几乎是孩子家长一手造成。

难以想象,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

父母对孩子的每一次纵容,都使他们的人生朝着堕落的深渊摇摇欲坠。

03.孩子的教养,在于家长的修养

《犯罪心理》中有一句话: 儿童的教养源自成人的修为而非说教。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子。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

同一栋楼的三个小孩准备下楼玩,一起坐电梯到了9楼。

可刚走出电梯,一个5岁的小男孩突然转身,抱起穿着小裙子的2岁女孩走回电梯里,按下了18楼的按钮后,自己退了出去。

可没想到,18楼的护栏损坏了,电梯到达18楼后,小女孩懵懂无助地迈出去,没走几步就一脚踏空,坠楼而亡。

男孩也许只是想“恶作剧”,吓唬一下小妹妹,但却让一个两岁的小生命,轻飘飘陨落了。

你说这是“无心之失”吗?

当“恶作剧”中的“恶意”越过了安全的边界,就再也不是一句“不小心”能挽回的了。

也许这个男孩从小到大有过无数次恶作剧,但家长却从没提醒过他这些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可怕的不是孩子无法无天,而是家长在背后为孩子的错误行为“保驾护航”甚至“拍手叫好”。

纪录片《镜子》里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同样是涉及电梯安全的事,一位家长的教育方式堪称范本。

孩子坐电梯时闲着无聊,随手把电梯的所有楼层都按了一遍。

家长知道以后,借机好好跟孩子讲了电梯文明,又拉着孩子写了检讨书贴在电梯里,告诉孩子做错事情要勇于承担。

她不但让孩子道歉,自己也写了检讨贴在孩子那份的旁边,向邻居们表示是自己的教育失职。

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小题大做”时,这位家长言辞恳切地表示,让儿子写检讨,不仅是让他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也能让其他小朋友知道: 乱按电梯按钮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能像这位家长一样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想必那个恶作剧的男孩也不会酿成如此恶果。

作家珍妮·艾丽姆曾言,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可这个错误是成长的契机还是恶意的种子,取决于家长的做法。

如果今天孩子犯错,你选择推卸责任甚至纵容包庇,那 总有一天,社会会把你缺席的教育,用更残酷的方式补到孩子身上。

养娃就像培育一株小树,不仅需要灌溉,还需要时时修剪、扶正,才能使其笔直参天。

如同《人民日报》对此事的评论一般: 爱子,教之以义方。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打牢教育的基石,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搜索建议:
热博

 【歌词】I Want It No...

《I Want It Now》曲:谢天耀词:李焯雄 天空没有边界好奇不设上限没有句点的地平线渴望无限兑现带我到你身边we are Born To Win谁能拒绝...(展开)

热博

 电瓶车交通事故扣车最多几天

一、电瓶车交通事故扣车最多几天根据目前达到最新规定,一般情况下,事故车被扣的期限不应超过25天(其中20天的检验、鉴定期限加上55天通知取车期限);经上一级公...(展开)

热博

 中国唯一双国籍人

开国大将粟裕在战争年代时,麾下有三名悍将,他们分别是叶飞,王必成,陶勇,1955年授衔时,三人的军衔也分别是上将,中将和中将,在这三人中,一生最为传奇的,或许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