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迎校庆,共回首 | 广海局师兄团: 怀瑾握瑜,聚火散星

时间:2022-09-17 03:19:16 热评 我要投稿

第3 期

 本期寻访实践团很荣幸邀请到了4位广州 海洋地质调查局 的校友和1位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湛江分公司的校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校友

王复元校友

山东郓城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1年8月出生,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构造专业,1965年9月毕业分配到南京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工作,1970年因工作需要单位搬迁到湛江,并改名为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二海),1976年搬迁至广州,更名为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1993年以前主要参加海上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多次担任大洋地质科学调查首席科学家助理,以及南极科学考察调查部长,1993年之后调到二海机关工作,进行技术管理和863项目课题研究。

·············

·············

·············

·············

刘德海校友

山东省曹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40年11月出生,1960年9月考入北京地院物探系,原本是海洋物探专业,班号64601,1962年国家形势发生变化,该班级被调整到石油构造专业。1965年毕业分配到原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1970年因任务机构变动,单位整体迁至湛江,先在北部湾找石油,1979年为扩大工作领域迁至广州。一直从事海洋重力、磁力海上资料采集和室内处理工作。

·············

·············

·············

·············

张国祯校友

山东莱州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党委书记兼队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1940年出生,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入学时是在8系81601班,1962年调整到物探系构造专业。毕业分配到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作,1970年研究所搬迁湛江,更名为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二海),1976年搬迁至广州,更名为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1989年正式改名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长期从事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多次担任"海洋四号"船首席科学家,获地矿部找矿特等奖、珠江口盆地找矿二等功、中国大洋协会"为我国大洋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等荣誉称号。

·············

·············

·············

·············

张在朝校友

197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装备管理处处长,后升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负责造船工作至退休。

湛永燊校友

高级工程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61602班。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255队,1968年调至283队。1970年随队参加长庆油田石油会战。1982年响应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调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公司(湛江)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野外勘探,海上迆和资料解译工作,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退休,退休后返聘到上海分公司三年。

访谈记录

访谈内容

01: 作为学弟学妹,我们对你们在北地的经历是非常好奇的,可以请你们分享一些在北地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吗?

@ 刘德海

·············

·············

·············

·············

1960年,我们进学校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国家的困难时期。困难时期我们是在学校度过的。那个时候我们吃饭定量,这个粮票呢,就是很少,我们吃的粗粮和细粮,分配细粮比较少,多数是粗粮。不管怎么样,你们要好好学习。 要在好好学习的同时注意身体,健康第一。

@ 张国祯

·············

·············

·············

·············

我是1960年踏入了北京地质学院的大门,1960年开始,国家进入了困难时期。国家好多企业都调整了,我们这个新专业也取消了。我的专业就变成了构造专业,这个构造专业也就是找石油的构造。困难时期确实我印象很深,学校采取措施弥补粮食不足,另外学校在鲁台有个农场,种稻子,我们还去农场劳动过,这就说明当时学校也千方百计想办法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在那段时间内,确实是大家都很辛苦。

      还有一个印象深的是我们学校体育抓得特别好。有一年,我们学校组织了冲破接力比赛。围着这个学校转一圈,接力赛每班是十个人,我是我们班第一棒。第一棒我跑了一圈以后,把我们的小队儿拉下五六十米的后边儿。最后我们取得了胜利。文革前最后一次北京市大学生运动是在我们北京地质学院举办的。

@ 张在朝

·············

·············

·············

·············

我是1965年入学的,在家里收到这个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一片激动,到北京上学去了,从福州坐火车到北京两天两夜。北京站的广场上面各大高校,每个学校都制作很大的横幅,把自己学校的名字贴在上面,大家都非常自豪。从北京站出来,所有的学校毫无例外就从天安门广场经过,我们走在大路上,那一阵子给人的感觉是全新的。我们那个时候呢1965年是困难时期以后了,整个国家处于这个全面恢复的阶段。

我到学校的时候,生活上有了很大转变,那个时候我们伙食费是每个月五块五毛,每天五毛钱的伙食费绝对是每天有肉吃的。一个月以后我照相了,寄回家里去,我们家里人觉得认不出来的,胖得不得了。所以我们那个到1965年的时候真的是国民经济是完全恢复过来了。可惜的是我们这一届人五年在北京读书的时间只剩下一年,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们最精彩的大学生活被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因为书没有读啊,被耽误了。我们到毕业之前就很发愁,接下来怎么走向社会?就是很艰难。

      这个时候在学校期间,尽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上课受影响,但是我们做了很多,同一年,我们打了一口井,从头到尾老师带着我们在北京中医学院,学校里头。并不是完全纯粹的劳动,是一边劳动,一边讲。我感觉到我们很多同学都已经意识到我们就要走向社会了,竭尽所能的学习一些东西。

      1985年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到了旧金山机场。肚子饿,想吃点东西,但是只会哑巴英语,饿了,正好进去。到了机场那个小仓去就去去问了,没有问题,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我后来我就跟我一个同事讲,我说好了,我的哑巴英语可以用了,难不倒我们了,困不死我们了。

希望大家珍惜在大学的时间,尽可能地把各门功课扎扎实实的掌握。走向工作岗位,不会嫌知识太多,肯定都不够用的。如果说有信心有兴趣,读那硕士,博士。在20左右岁的时间,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习的话,那对人生的价值提升是不可估量的。

@王复元

        我在北地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副主任。他身体不好,坐着轮椅给我们讲课,我们都很感谢的。年纪那么大还给我们讲,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再一个呢,就是还有一个老师虽然教的是技术课,但是对我们要求很严,所以我们学生都很怕他,都要加紧学习,加油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好基础课。

@湛永燊

·············

我在学校最感动的是我在学校入了党。我是在第五年,毕业前入了党。以前我家里很穷,在学校里面都给我免费食宿。另外,每个月还给我三块钱的零花钱,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度过五年的学校生活。我感谢党,感谢学校!

02: 走出校园投入工作,你们是怎样的一种体会或者感受呢?   

@王复元

·············

·············

·············

·············

毕业以后要求我们服从分配,要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最后被分配到了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我是很高兴的,因为它是研究单位。住的地方条件很差,但是大家为了完成任务都努力工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搞地质工作是很辛苦的。

工作当中,我们要踏遍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确确实实,我们已经在南海、在黄海都进行了工作,三大洋当时还没有条件,我们只去了太平洋。大西洋去了一点。登上了南极,1990年至1991年在南极进行了调查。这些工作对我们进行了很大的考验,特别是这个大洋调查过程当中,1987年至1989年都到太平洋进行调查。1990年到1991年是在南极进行地质科学考察。

这一段时间,我是一直搞野外工作的,为了国家的海上事业尽了我一份力量。但是在工作当中,确确实实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这风浪大,仪器设备落后。在海上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也很高兴。

@湛永燊

·············

·············

·············

·············

我在毕业的时候,我想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因为我是党员。组织上考虑我是广东人,爱吃米饭,所以后来把我分到了四川石油管理局。长期跑野外生活,挺艰苦的,但是我们觉得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艰苦也不要紧。我能够从很贫穷的一个小孩子成长为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这是党对我最大的关怀。

03: 你们 有什么话要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说呢?对未来北地学子有哪些期许呢?

@刘德海

·············

·············

·············

·············

我们学校现在规模比我们原来的要大得多,因为根据社会发展,科学也在进步,我们学校规模现在相当大。我2012年的时候到北京参加了咱们学校的校庆,离现在将近有十年了。今年我已经82岁了,因为疫情的影响我可能去北京的可能性不大,我希望在广东能参加学校成立70周年的庆祝活动。

@ 张在朝

·············

·············

·············

·············

   我们学校建校七十年了。我真的非常感谢我们的母校!很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是什么呢?就是 除了在学校尽可能地夯实基本功。数理化很重要,非常非常有用的。

      第二个, 不管你们学哪门外语,学英语也好,学俄语也好,一定要学好,现在的条件好得多了,而且不要学成哑巴外语。 英语不要看它是美国人,英国人的,它是语言,属于世界人民这个共同的社会的文明。

@ 张国祯

·············

·············

·············

·············

    我的希望是学校第一要严,就是严格要求学生,要达到标准,不能马马虎虎。这样才能出高质量的学子。我也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办得越来越好,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地质院校。

04: 今年是我们建校的 70 周年,请问你们有什么祝福想送给母校吗?

@王复元

·············

·············

·············

·············

母校6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也回去了。看到学校的发展,各方面呢都走到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先进还要好。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今年可能回不去了,我祝母校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中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祝愿我们的学校办得越来越好,祝愿我们的学校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大学!

@ 湛永燊

·············

·············

·············

·············

6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回母校了。感觉很高兴,祝母校蒸蒸日上!

@刘德海,张在朝,张国祯

2002年的时候,我们 参加了50周年校庆。我们三个都去了啊!但是我想可能现在因为疫情,今年能再去北京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有点难,我们现在这个岁数也大了,家里也觉得挺不放心,也不想给学校增加麻烦。但是我们这边肯定要好好组织好好庆祝的。在这里祝母校:70周年生日快乐!枝繁叶茂,结硕果累累,七十华诞,谱世纪新歌。

师友寄语

广海局的老校友们在采访的最后为母校70周年华诞献上了祝福。对老校友们来说,既有一些至今想起来仍会会心一笑的经历,也有一些,由于特殊原因在大学无法继续深造而产生的遗憾。 老校友们为国家的地质工作奉献了一生,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北地校友

文案 / 努尔艾拉

排版 / 努尔艾拉

审核 /史卓航 韩政航

责编 /陆海娜 蔡炜嘉 杨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