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汕头澄海:田埂子变湾区“菜篮子”

时间:2022-08-08 06:49:37 热评 我要投稿

广东是蔬菜消费大省,在无数“老广”心中,少了青菜的一顿饭是不完整的,“菜篮子”工程关系着百姓民生。汕头澄海地处广东东部,历来是广东省蔬菜的选育种、原种生产、良种繁育、蔬菜生产核心区,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县区”“广东省蔬菜生产先进区(县)”等荣誉称号。

2018年,澄海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产业园立足澄海区蔬菜产业的资源、区位与基础优势,全面实施蔬菜绿色安全名牌战略,狠抓优质蔬菜产业培育,提速生产要素集聚,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一二三产融合。2020年产业园蔬菜产业总产值25.6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14.75亿元,二产产值5.92亿元,三产产值4.93亿元。

2021年,澄海蔬菜产业园再次入选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扩容提质类),是全省9个扩容提质类产业园之一。

和利农蔬菜种业基地航拍图

种业引领

打造湾区高品质“菜篮子”

汕头市澄海区以“精耕细作”而闻名,素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躬身阡陌的一代代澄海“佬农”,不仅辛劳栽种出各色蔬菜,也凭借过人的技艺与钻研的精神,曾远赴贵州等地传授种菜技艺。上世纪70年代,澄海蔬菜的杂交品种渐趋成熟。由当地知名的种子研发推广中心——白沙农场所培育出新澄西瓜、蜜本南瓜等品种,一时享誉全国。

陈木溪

广东和利农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利农”)创始人陈木溪是澄海最早涉足蔬菜育种的种业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陈木溪每月往返深圳运送种子,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需要坐一天一夜的客车。“幸好产品是受欢迎的,全国各地的有不少客户到深圳购买我们的种子,我们所做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随着种子生意逐渐成型,1996年,陈木溪开始着手组建科研团队,成立了潮汕地区第一家民营蔬菜种子研究机构——汕头市澄海市利农蔬菜良种研究所,为种业的发展提供系统化科学研究的支撑。

“定制的品种最快1-2年就可以推出,速度就是实力。”陈木溪介绍,和利农以繁、育、推三位一体为发展目标,同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自1980年创办企业以来,至今已研发、繁育、销售品种1300多个。 2017年,和利农成功上市,成为广东省蔬菜种业第一股,也是全国第 55 家上市及挂牌种企。

和利农企业荣誉展示区

2018年,由和利农作为牵头实施主体,澄海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以强化种业基础,促进融合提升为导向,澄海蔬菜加快现代化转型步伐。 至2020年,全区蔬菜年播种面积 28.11 万亩,总产量 72.31万吨,有早、晚萝卜、包心芥菜、大茎芥兰、豇豆、杂交白菜、杂交苦瓜、杂交南瓜等各类名优品种近 20 个,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 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高品质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蔬菜产业规模和生产效益水平全省领先。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根本。接下来,围绕扩容提质增效,澄海蔬菜将继续着力开展蔬菜种源“卡脖子”育种技术攻关,打造集新品种试验展示、科技成果推广、产业发展论坛、科普示范教育和市民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永不落幕的种业博览会”。并根据园区所在乡镇的区位条件、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建构联结蔬菜种业研发、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一心驱动、一带联结、两区协同、多基地支撑”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澄海区蔬菜产业园功能布局图

产业延申

菜企加速抢滩预制菜市场

“祖辈人眼里,做橄榄菜‘可安家不可发家’。”广东潮汕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潮汕佬”)董事长史定生是橄榄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史定生起初跟随父亲学艺的时候,橄榄菜制作远远算不上一个“体面”的行业。橄榄菜重要原料——芥菜在冬天收成,匠人们也在这时进入一年最忙碌的时节,没有机械和分工,开着小作坊的他们往往是前店后坊,从收菜、腌菜到卖菜的过程都得自己完成。“冬天的时候抱石头、浸盐水,手掌都磨肿了,很不容易。”史定生上学的时候,因为家中做橄榄菜的缘故,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让其一度产生了转行的想法。

潮汕佬橄榄菜

但从1993年入行开始,往后近30年的行业变化却是彻底颠覆了他曾经的认知。作为最早推进橄榄菜标准化、商品化生产的潮人之一,史定生坚持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上推陈创新,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推进橄榄菜生产工业化进程。“刚接手企业的时候80%的环节靠人工,20%靠机械,现在恰好相反。”史定生介绍,橄榄菜的品质判断标准经历了从感官到数据的改变,设备不断升级的同时,市场销售范围也在扩大。“不只是潮汕人爱吃,东北地区渐渐发展成橄榄菜最大的销售市场,至90年代末,潮汕橄榄菜远销全国甚至全球市场。”

史定生

史定生的经历是澄海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风口中,不少澄海农民和手工业者乘风起航,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置办工厂,加入创业的浪潮,澄海蔬菜产业由此搭上现代化快车。 如今,澄海蔬菜产业园现有农产品大中型加工企业10家,蔬菜腌制加工厂40多家,年加工蔬菜达36万吨以上,加工产值5.92亿元。每年出口的净菜及腌制加工产品创汇超500万美元,蔬菜加工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借助产业园建设新机,以潮汕佬为代表的的澄海蔬菜企业将持续精进高新技术设备,把握市场热点,开展食品加工基地厂房、冷链仓储配套升级改造和蔬菜衍生新产品研发,以科技创新带动园内产业链各环节的全面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在澄海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潮汕佬、恒源冷链等蔬菜龙头企业正参与启动澄海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 后疫情时代,澄海企业加速预制菜万亿赛道布局,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全新增长点。“公司新研发预制菜产品已进入测试阶段,将在近期推广上市。”恒源冷链负责人陈兴翔说道,作为仓储、加工、运输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恒源冷链将依托原料、物流、合作餐饮客户等渠道资源优势,推进预制菜研发生产,抢滩新市场。

恒源冷链

创新机制

产业辐射带动近3万农户

“下岱美村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农民种植经验丰富,曾创造了一年种植15造、亩产值15万元的高复种高创值奇迹,被誉为‘世界第一菜园子’”澄海溪南下岱美村委书记陈春兴说。

在澄海,像下岱美村这样,靠辛勤劳作,打破人多地少困境,实现亩产值超10万元的菜园不在少数。菜农们时常把“种田如绣花”挂在嘴边。他们形象地比喻,种菜是个精细活,蔬菜的生长状况、土壤的湿度、紧实度等都是必须每天观察的对象。菜园就像一件工艺作品,是靠“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下岱美村蔬菜种植基地

而在立足经验之外,减少人工投入,稳步提升农民收入,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此,产业园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产业园开发建设与运营机制。

一方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实施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在下岱美村等种植核心区进行道路拓宽硬化,引进、排灌系统,建设大棚设施、防雨遮阳设施、购置小型翻土机等设施化建设。

下岱美村蔬菜种植基地自动化喷灌系统

另一方面,深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理念,严格推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种子种苗供应、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收购)。同时引导农户以资金、设施装备、收益权等入股参与产业园建设,让农民更多分享涉农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带动产业园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澄海蔬菜产业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6万元,产业联结农户近3万户。

【统筹】黄帼蓉

【作者】陈思蓝 冯晓华

【来源】南方农村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