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什么是系统思维能力?

时间:2022-04-19 02:13:21 热博 我要投稿

正高.《思维模型练习》

年度日更栏目 beta 365/303 篇

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

而是因为我会花更多时间思考问题

@爱因斯坦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

提出好问题好过好答案,

让我们像苏格拉底一样提问。

什么是系统思维能力呢?

正高也一直都在不断的反复内化自己的系统思维能力。

既然是一种能力,就必须要经过刻意练习而习得的。

我们也多次提到过刻意练习,几乎我们从上学开始,

在课堂上的作业就是让我们学会刻意练习。

现在的话说,就是刷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系统思维能力呢?

抽象的系统思维能力 图形化,方便理解

今天我们从一个生物系统中去了解一个系统思维能力的案例,

生物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蜂群思维,是生物系统中的系统思维能力。

我在看《失控》这本书中,有部分介绍了,蜂群思维,就是在说蜜蜂到了一个阶段之后,就会分出第二窝蜜蜂来,这个是怎么去分配的呢?今天来聊聊这本书的系统思维能力。

蜂群的系统思维

1、蜂群思维能力 这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是少数几只蜜蜂的侦查一个好地方,都会同时有好几批工蜂去探路的。 回来之后就会交流,慢慢的就会得到一些工蜂去再一次侦探,侦探回来之后,又有一部分工蜂的认可,因为他们同时有好几处选择蜂窝的地方。 在蜂巢中有一个交流的过程,就是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批一批的蜜蜂飞过去侦探一下,回来之后,就开始有投票的机制一样。 开始是一只工蜂侦查到一处好地方,飞回来,说这个地方可以,而后就有第二批工蜂去侦查,去考察一番,觉得可以,就会飞回蜂巢确定下。再就有第三批蜜蜂飞去侦查确认。 这样就是从一只蜜蜂,得到了第二批蜜蜂的认可,得到第三批蜜蜂的验证。最后看那一个蜂巢获得蜜蜂数量最多,就决定去那一个位置。 到了合适的时间,整个蜂窝就开始搬家了。 这就是群峰效应,很民主的决策权。 这些蜜蜂也有自己的语言,只是我们目前无法破解而已。 就是读不懂。因为编码不一样。 开始我也很奇怪,他们是听蜂王的指令的吗?我了解到蜂王是不会飞出蜂巢的。 要是蜂王出蜂巢了,那么就是整群蜜蜂都会飞走。 也有这个,有时候,我们在收蜜蜂的时候,它们分散成了好几堆,最后还是合成了一堆。 在群体生活的动物中,像蚂蚁,也是集群生活的。都有这样决策的过程。 系统性特征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动物生态的系统思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从一只蜜蜂开始,经过一批又一批的蜜蜂去求证,去验证,得到很多蜜蜂的认可之后,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整个活系统中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自组织,而且各层级又高度链接。 蜂群思维是能同时进行感知和记忆的分布式内存,是由许多独立的单元高度连接而成的一个活系统,具有典型的自适应性特征。 书中总结的非常到位: 蜂巢有四个突出特点,活系统的特质正是由此而来: 一: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 二: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三: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四: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这样的结构,就类似互联网中的一些产品一样。 微信的张小龙说“《失控》我给很多人推荐。 这本书很厚,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看完它,我自己也是,可是如果我们面试一个大学生,他告诉我他看完了这本书,我肯定就录用他——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个秘诀。” 在微信团队广州研发中心,产品经理们几乎人手一本《失控》, 因为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过:不读《失控》的产品经理,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 这么多年,我就是一个知识结构不完整的产品经理了,赶快去恶补这些内容。 系统思维能力的刻意练习而习得。 学了之后,就是练习。 下面是我对逻辑思维同追问事物本质的练习,这两种练习,都是在学会系统思维能力。 追问事物的本质,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质, 也是养成系统思维的习惯。

抽象的系统思维图形化

1、逻辑思维的练习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越来越喜欢古希腊的哲学,他们的思路同我们的思路不一样。我们平时说,眼见为实,实践出真知,他们是眼见为虚,逻辑上成立的,事实上一定成立。他们更喜欢逻辑推理。 最近一直都在哲学的问题。 其实很多问题,到最后都是哲学的问题了。 一个好的系统,就是一套很好的程序化思维。 系统开始是在A点,我们的终点在B点。 那么我们从A点到B点有哪些路径可以去选择。 假如,我们AB点是两个城市的距离, 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徒步,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我们可以衡量一个最优的,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交通工具,到达B点。 A点到B点,估计也有可以,所有的交通工具你都会使用上,才到B点。 程序化思维,就是最优的去匹配最优资源。 抽象的逻辑思维 图形化 2、追问事物的本质 通过不断的追问事物的本质,也是学会练习系统思维能力。 演讲的本质是什么? 抽象的问题 图形化 更有利于理解 这是我最近学习之后,所有问题,都必须要去追问到本质。 后来得到APP一搜索,哇塞,这个问题很多得到同学都在讨论,还有课程,我也关注了。 在王雨豪老师的课程中就有这个问题,是输出。 这个同写作的逻辑一样呀,写作是文字表达输出,演讲是口头表达输出,口语化输出。瞬间感觉明白了很多。 以前总是觉得演讲需要学很多很多,高不可攀的感觉,瞬间感觉有了进步的抓手。 再看了花姐聊学习,讲的其中有一段很有启发的,就是讲小课。 都是输出,那么这个抓手就更容易清晰一些了。 平时学习,多积累口语化的内容,通过小课输出,来练习演讲能力。 学习演讲这个抓手是不是又近了一步。 苏格拉底说: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的思维方式。 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状态。

文章:正高(2021.10.20)

校稿:正高(2021.10.20)

练 习

在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想学的能力都可以通过练习来学会,成长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用户思维,逻辑思维,洞察能力,都是可以练习来完成能力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