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从龙场悟道到知行合一,阳明心学思想对于管理者精进的六点思悟

时间:2022-07-13 12:15:06 热博 我要投稿

作者:郭朝刚

王阳明的思想文化、军事武功,两者堪称一流。能以文臣带兵建功立业且无败绩者,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为数不多、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阳明儒家治世的心学思想彪炳史册,其文治武功影响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而且其声名远播东南亚,蜚声中外。

作为一名资深的管理实践与教学研究者,了解阳明的历史功绩,学习阳明的心学思想文化,结合实践颇有感悟。

如今,围绕龙场悟道和知行合一,郭老师付诸笔端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

01. 龙场悟道:阳明从立定成圣之志,历经百苦千难,向内而求觉悟其道。

阳明之所以能够悟道,并非偶然时于阳明洞中顿悟而得。究其实际,其悟道是一个经历渐修过程而得,经历了一番求学、失败、挫折、磨难,也曾多次面临生死之考验,而后才自苦中悟得圣人之道。

阳明自少年时期,自13岁时就经历丧母之痛,同年他就立定“成为圣人”的远大志向。其后,阳明经历了“南昌成婚、道观求教”、“痴迷朱熹、七日格竹”、“乡试中举、进士两败”、”触怒刘瑾、被贬龙场“。由此可见,阳明的悟道之路曲折坎坷。

面对人生学业不顺,阳明没有悲观灰心、自暴自弃,而是保持了良好心态,正如他所言“世人以不登第为耻,吾以不登第动心为耻“,他调整心态,为了实现圣人之志首先研究科举登第之事,终于在经历两次落第之后能够取得二甲进士第七名的好成绩,而后得以从政,观政工部。

谁曾料想,阳明从政六年之后就迎来了祸事。因耿直上疏议政,得罪当权派刘瑾,被廷杖四十,贬官龙场,去贵州的蛮荒之地龙场就任途中还被暗杀,几经生死,阳明才得以和仆人来到龙场。

在龙场的艰难困苦之中,生活日常,阳明亲历亲为,而且还能够照顾生病的仆人,夜里他就睡在阳明洞的石棺之中,他这是在对过去的种种事件、学问、为官等深入的反思。终在一夜里,阳明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事事物物者,误也。“

至此,阳明悟道了。这也是为什么悟道的人是王阳明,而不是别人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儒家文化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世人记住了阳明,阳明影响了世人。

凡此种种,我总结阳明悟道的精华之语,12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结合辩证法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我们常说:”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是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就是新生命。“

02. 道,究竟为何物?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学道、修道、悟道、传道呢?

阳明能够悟得其道,那是在当时磨难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多次挫折之后的反思,思维发生了质变,想清楚、看明白、弄懂了、悟透了。从立志到找到实现志向的方法,从拨开迷雾见青山,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思考维度得到了升级,自身的修为实现晋级。

道,到底是什么?

今天读来思,思而悟。道,在万事万物的内部,而不是外显的。

道,是一种形而上的思想认知,规律的洞察、路径的选择,这是内在自在觉知。道,虽无形,世皆可通过学习与实践,借助于外力而触发内心的良知,增进自我的智慧,可以去迷得悟。

儒家之”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道家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佛家之”道“:去迷得悟,自渡渡他,明心见性,般若智慧。

今天,我们常将”道“,理解为:道路、社会制度、自然规律、人际关系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各行各业,精于一技,钻于一艺,成之在精,败之在惰。一事精致,便以动人。由动转静,动中思静,由静生定,定而能慧。慧根生发,觉在其中。事中道理,人能悟之,学懂能通,反思觉醒,持志于心,方有所悟。

03. 管理者精进:从学校到企业,学知识勤实践,修炼内功才能实现职业晋级升华。

管理者,从初级的基层管理者、中级的中层管理者、直到晋升为高级管理者。管理者,包括三方面的管理:管理自己、管理他人和管理组织。

管理者的职位名称,大致可以从低到高依次为:班组长、主任/主管/科长、经理/部长、总监、副总、总经理、副总裁、总裁/CEO、董事长/董事局主席。

当然,在不同国度、不同组织规划与类型,其名称存在各异。大抵是如此排序的。然而,职位名称,包括薪酬福利、职责权限等,这都是外在的职业生涯方面。

职业人士,从学校到企业,其内在的就是人力资本的价值。郭老师总结,人力资本 = 教育+培训+经验+健康。它是具有价值的,并且可以保值与增值,具有未来导向的创造性与延期兑现。

一个人的人力资本,不仅仅是成本、资源,更重要的在于其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想问题、办事情、有创新“的智慧。这就是自我投资持续精进内在的”道“!

此处,就以一个字”我“来阐述其内在道。我们可以将”我“字,具有三层人格境界: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追求利益;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欲望;

超我,遵循理想原则,追求价值。

那么,你是在哪一层级的,或者说是哪一层占主导的呢?

欢迎留言交流。

04. 知行合一:阳明的本意,你认为的,与我所知道的是存在差异的。

你认为的”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知道与行动。

阳明的”知行合一“:其中”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它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判断力。找到内心的良知,事事依知而行,则可以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一体两面。知而不行,并非真知。

我所理解的”知行合一“:学然后知其道,行而后悟真知。有心人思考决策,有志者行动成功。(如上两句,这是八年前我的感悟所得。在我的多篇文章中多次提到。)

05. 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阳明心学作为一种实践学问,随机应变、建功立业。

阳明,是从龙场悟道之后,让世人知晓的。正是从龙场悟道之后,阳明的”心即理“大行其道,其学问得以开课授徒,传之深远。心学智慧之光,照亮了明代的万古长夜。

自龙场悟道之后,阳明的人生实现了开挂。将知行合一实践之道,智慧地应用其学问与事功,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凭借心学建功立业,生前以平宁王之乱的军功获封”新建伯“,谥号”文成“。

阳明的知行合一,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于四方面:

1、王阳明为心学集大成者,创立”阳明心学“,成为著名的思想家。

2、兵贵善用,践行心学,运用智慧,南赣剿匪成功。

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以少胜多,平定宁王之乱,获封新建伯。

4、广西戡乱,平定思田;天泉证道,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6. 从悟道到知行,社会各级各类管理者,如何立志践行,担使命建功业成就自我。

郭朝刚指出:管理者的因上精进、事上磨炼、勤于反思,心上觉悟,这是为人成事的关键所在。

首先,管理者必须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能力强弱、能量多少、气场大小。终身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做出业绩。

其次,管理者提升修为,提升能力,从量变到质变,通过修炼提升格局与境界,带团队、赋能于激励员工,帮助下属获得成功取得业绩,利他近仁,就是莫大功德。

第三,管理者成为领导者,具有精神能量,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学深悟通弄懂做实,识高人、做贵人、选将任贤,具有长远的格局与战略思维。

最后,管理者德能勤绩,正心诚意,具有智慧,从人治到法治,时常思考用心治,创新文治建功成名,打造个人与团队的卓越IP文化。

领导者,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特别是企业家、高管们,大多都是从基层锻炼,逐级而上,历经艰难困苦,从学习到实践,持续修炼而成的。

本文作者 郭朝刚:奇哲创始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管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