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饮鸩止渴是为何)

人们常用成语饮鸩(zhèn)止渴来比喻不顾后果,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从字面看,鸩一定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事实真的如此吗?

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有毒的鸟,人要是喝了用它的羽毛泡过的酒,就可能会丧命。古书记载 :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根据记载,制作鸩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将鸩的羽毛浸泡在酒中就可以了。酒的颜色和香味虽然不会发生变化,但鸩毒已经进入酒里,喝了鸩酒的人会五脏破裂,神经麻木而死,所以鸩酒一直是帝王赐死罪臣的上品。

在古人及古书的描述里,鸩的形象是 :体型较大,眼睛充满血色,脖子长长的,全身长着紫绿相间的羽毛,生活在毒蛇毒蝎出没的深山老林里,并以毒蛇毒蝎为食,常常雌雄双飞,雄鸟叫运日,雌鸟叫阴谐。鸩一般生活在岭南地区,由于它毒性太强,所以很多朝代当政者都严令禁止南方的鸩过长江。据说,西晋时的大富豪石崇早年得到了一只鸩的幼雏,为了巴结晋武帝的舅舅王恺,石崇将鸩的幼雏献给了王恺,结果遭到言官上书弹劾,那只鸩的幼雏最后被当街烧死了事。

对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鸩这种毒鸟,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吃毒蛇的动物并不少,比如雕、蜜獾、蛇獴等,所以喝下用鸩的羽毛泡过的酒就能毒死人的说法,确实有些夸大其词。如果说鸩酒真的有如此大的毒性,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人们在酒中同时掺入了其他毒性物质。

饮鸩止渴最早出自《后汉书》。东汉时期有位读书人名叫霍谞(xū),有一年他的舅舅宋光被人诬陷说擅自更改了皇帝的诏书,当时的霍谞才 15岁,他给负责此案的大将军梁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 :舅舅宋光出身仕宦之家,仕途顺利,升官入朝指日可待,而且品德高尚。这样一个人,即便对皇帝的诏书有怀疑,也绝对不会冒死对诏书进行更改。如果他这样做,无异于止渴于鸩毒,断送自己的前程。试问,有谁会傻到如此做呢?霍谞的这封信说动了梁商,他经过一番调查,终于还了宋光清白。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常常把饮鸩止渴错写成饮鸠止渴。鸠(jiū)是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有 200 多种,很常见,大多也没什么毒性。大概是因为鸩和鸠这两个字太形近,所以人们才会经常写错吧。

本文来自《小百科》

搜索建议: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词条  
热文

 仲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根据的规定,仲裁的基本原则是:(1)自愿原则。这是仲裁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必须双方自愿,并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没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