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玥堂主对话应星新材料刘学超:“微胶囊”产业的下一步,更高且更远?| 新科技物种

时间:2022-09-27 00:47:38 热文 我要投稿

观点|王玥、刘学超

编辑|穆馨培

责编|陈嘉武

微胶囊技术是用特殊的方法将固体、液体或气态的活性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而制成的固体微粒,目的是使活性成分与周围环境隔离。微胶囊型功能材料作为新材料领域的一大细分赛道, 近年来,正从医疗领域向食品制造、生物、美容、日用化学品等领域拓展延伸,成为有效保留功能成分的“新利器”。

当前中国微胶囊型功能材料的产业发展,与国外对比拥有哪些突出优势和关键机会?在微胶囊功能性材料领域,技术壁垒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在未来 5~10 年里,哪些技术领域还会有新的突破,成为下一波产业应用的竞争高地?

本期[新科技物种],玥堂主就上述话题,与应星新材料创始人兼CEO刘学超展开对话。

本期嘉宾:刘学超

刘学超,曾任三元控股集团和下属子公司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管,与全球电子、通讯和汽车行业包含华为、OPPO、3M、大众和奥迪等全球顶级客户深度合作,于2020年创立应星新材料,成为一家专业从事微胶囊型功能材料研发和生产的技术驱动型企业。

瞄准应用材料端精细化学品领域

市场+技术联手成就“王炸”组合

王玥: 先请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技术领域,以及这项技术本身有什么独创性?在产业里面有哪些应用?

刘学超: 我们其实就是做一件事情—— 在微观层面对物体进行包覆,我们可以包固体,包气体,也可以包液体。 像感冒胶囊它就叫大胶囊,对微胶囊来说,我们可以简单的想象成就感冒胶囊缩小成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现有的结构也是一样的,外面是壳,里面是芯,我们的“芯”有固体,也有液体、气体。

微胶囊技术应用方向

来源:应星新材料

王玥: 能不能介绍一下这项技术大概的历史,以及咱们在这方面技术的研发历程和优势?

刘学超: 微胶囊技术它在国外,存在比较长时间了,尤其是在欧美日,基本上从二战以后就开始发展成规模的。

我们为什么要做微胶囊?那就要从公司两个合伙人的背景说起,公司还有一位合伙人是隋博士,我们两个既是发小又是合伙人,他在欧洲留学、工作的时候就是做微胶囊相关的研究,而我以前是做下游应用材料的,当时主要是给电子通讯、汽车这些行业服务的,比如大众、奥迪、苹果等,所以以前我的产业背景,是作为微胶囊的使用方,而隋博他是技术研发方,在清华本科的时候就做一些微胶囊的产品,在欧洲留学及工作的时候,进入的也是当时顶尖的特种化学品公司。

后来2015年作为国家引进的重点技术人才回国内任教,恰巧我当时在一个集团的子公司任职负责人, 我对产业比较了解,而他对技术比较了解,我们一拍即合就联合创立了应星新材料。

现在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包括 我们国内材料相对成熟的公司基本都是在应用材料端,但是应用材料上游的这些精细化学品在国内还是非常稀缺的, 微胶囊也属于精细化学品的一类,又是一直从国外进口,就这样,我了解它的市场基础竞争格局,隋博了解技术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决定一起来做一家公司,去探讨国内材料行业的一些机会。

我们对标的企业是德国赢创,它作为一个全球精细化学品的龙头,每年有150亿欧元的收入,由十几个事业部,上千个产品线组成,生产的都是精细化学品。

王玥: 那么你看到的国内接下来几个最大的产业应用场景是什么?大概的市场体量和将来的增长率是什么样的?

刘学超: 我现在看到的 第一个是打印行业 ,他们的激光打印还有油墨打印,这里面微胶囊是必备的添加剂,而中国99%是依赖进口的,并且主要都是赢创的。

第二个就是胶粘剂涂料这个行业 ,微胶囊也是作为一个必备的“工业味精”用在里面的,尤其是比如说汽车工业里面的一些胶水,以及我们风力发电的一些结构粘接胶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这项技术,并且微胶囊这项技术在国内发展确实比较弱,一直没有行业龙头,所以我们想做这个细分行业的龙头。

随着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包括打印行业往中国越来越集成,以及中国的这些下游的制造对胶粘剂的需求,微胶囊技术会迎来比较快速的增长时期。

现在全球估计(不算药品),应该有个百八十亿美金的体量, 微胶囊不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它是解决效率、品质、环保等等一些问题,中高端是主流,行业头部他们会开始先用, 所以随着中国整个经济水平的提升,它现在会迎来比较快速的增长时期。

国产替代的能力在积累

半导体需求领域更迫切

王玥: 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个资本市场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国产替代”,你的技术将来做起来之后,有没有类似于国产替代的趋势会出现,你的相对优势又在哪儿?

刘学超: 一定会的,因为 我们现在做微胶囊的基本逻辑就是进口替代到根据时代和国运的需求做创新。 因为现在微胶囊的产品,它的应用场景都是很明确的,甚至有些行业对我们需求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核心半导体器件,国内现在也在做半导体的器件,好多器件里面最核心的一款原料之一就是微胶囊,而这项核心材料要依赖进口就很麻烦了。

当然,目前的进口替代更多的是短中期,因为我要先进行商业的变现,同步积累我的能力,越到后面微胶囊在半导体领域的一些需求会更迫切。因为我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包括 半导体的真正芯片级的封装胶水,对我们国内来说后续都要逐渐去替代的,最起码国内有人能做,它产业链的安全才是有保障的。

王玥: 既然当前是无法完全替代,那我们自身技术的积累就非常重要。你们在研发投入的积累和技术相对优势上,能不能给我们讲得再具体一点?

刘学超: 首先第一步要达到水乳交融,就是通过乳化的工艺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第二步我再慢慢的把这个壳给涨上去,通过很长时间一点点的温度变化,并且外面壳基本有十几种材料,要一点一点的加进去,整个是非常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面核心的材料好多是买不来的,都要咱们自制的。

最后总结形象一下,就像在微观搭积木,搭个七八层把小房子搭出来,好多国内做微胶囊的,包括一些上市公司都尝试过他们放弃了,因为最后做不出来,不知道哪一步出问题了,这个房子塌了。

你看我们那个设备,我们的搅拌、速度、温度、反应釜的大小结构都不一样,不同的产品它也不能完全通用,并且 它对微观的东西,对机理的要求又非常高,涵盖了多交叉学科方向,还需要大量工艺Know-How的经验和产业化的能力,这几个因素要统一匹配起来,才能去做好, 并且做完之后,它有下游的应用细分,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产品的诉求是不一样的。

往往客户他的应用场景提个要求,需要我刚才跟说的这些要素做一个重新排列组合,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这中间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

这个技术不是我们独创的,但 我们把它们做一个集成式的创新,把它们给真正的排列组合起来。 其中比如说我们做的微观的房子里有横梁有腿,你的国外竞争对手不卖给你,你就自己去给它合成,从单体开始给它做出来,才能真正把微胶囊这个微观的小房子搭好,最后我们做出来的是大小可控,壳的厚薄可控的产品,它整个是符合非常系统、细致的。

选择产业资本

重点布局新能源和军工领域

王玥: 能不能讲讲你们为什么最后选址落在杭州?前后的故事大概是什么样子?

刘学超: 一是因为我读大学就来杭州了,对杭州比较熟悉和了解,二是杭州的各个区我们也都去了解过,选在钱塘区是因为整个钱塘区的政府办事效率、扶持政策,以及这边有针对化学品企业落地的场地等等这些综合的因素,我们现在落地两年多了,对钱塘区政府感觉还是非常好的,并且这边无论是文化氛围还是大家交流合作,也都非常顺畅愉悦。

王玥: 我们也知道应星创立之后,有很多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主动找到咱们希望能够参与到应星的发展过程中。我想问下你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产业资本,你希望跟他有哪些协同?还有就是将来在资本战略规划上,有没有一些想法,比如说希望几年上市?

刘学超: 产业投资方都是有渊源的,当时我们有两家上市公司投资方,一个是三花智控,还有一个国瓷材料。

新能源汽车方面三花是做热管理的,而我们做的一款灭火微胶囊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是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的。而我们通过三花的渠道,弥补商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又能实现快速变现,所以我们跟三花是很好的产业协作。

国瓷材料也是一家非常不错的上市公司,它基本是侧重无机材料,而我们在有机方面特别擅长,所以现在我们也配合国瓷做有机方面的事情,同时针对我们5G上的短板,我们也请国瓷来帮忙补充,所以 我们跟三花和国瓷是有这样的一个产业协同和互动的关系。

王玥: 我们换个角度想,除了单纯的财务回报以外,你觉得这两家上市公司投资应星他们想获得什么?

刘学超: 我是这么理解的,三花他自己成立了一个三花研究院,因为他们现在没有涉足化学,但是他们需要弄懂化学,所以对于三花来讲,主要看中我们在材料方面的一些技术和积累。

而国瓷像刚才说的在有机方面的一些布局,是希望我们能支持到的,因为对有机方面我们的积累确实是挺深厚的,所以这是三花和国瓷他们对应星的一些诉求和期待。

王玥: 你们在上市或者进入资本市场,有没有一些想法?

刘学超: 我 们会往科创板这个方向去走,从进口替代开始,后面更大的发展是跟着咱们的国运和时代步伐, 比如说我们现在跟国家电网的配合,跟军工的配合,以及跟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电池里面材料包覆的配合)等等这些,所以我们是典型的从进口替代先行,但后面的发展是要紧紧的抓住时代的潮流。

王玥: 刚才你提到了两个特别重要的场景,比如说国家电网、以及和新能源电池企业的合作,这里面你看到了哪些时代的机会和国家机会,咱们应星新材料在这里面的角色又是什么?

刘学超: 我们跟国家电网合作是这样的,目前针对能源输送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火灾这一块是被动的,还是宏观层面解决的,我们是更深一步的从微观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不要让事情严重之后再去处理它,变成更早的预防,比如说类似火灾类的这些, 我们用微胶囊,去把火灾的隐患提早防范和解决。

跟新能源电池企业主要是解决下一代的硅碳负极的问题,讲通俗一点,就是解决电池的长续航问题和安全问题两大痛点,让它续航更长同时要更安全,这就是 我们要解决锂电池的两大核心痛点,也是我们跟着时代走的地方。

王玥: 有数据显示,当这个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2~13%,是不是意味着国内这个行业增长甚至比国外还要更快一点?

刘学超: 我估计百分之几十(年复合增长率)应该是可以的。

王玥: 但这个行业你觉得关键点除了在研发以外,尤其是下游的产业化,是不是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也很重要?

刘学超: 如果下游应用行业已经是中国的天下了,下游也在咱们自己手里,那么我们做进口替代的速度就会比较快。如果说下游应用还在国外的企业把控当中,我们做进口替代的速度就会变慢,最怕的是寡头供应,寡头需求那就太麻烦了,因为他们的利益联盟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像我前面说的寡头供应,全球三四家供应商,而需求分散,甚至一半以上的这种终端需求都是在中国人手里,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只要咱们技术能过关了,进口替代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上游供应链跑起来,下游就会跟着越来越快。

王玥: 你有没有想过国际化的问题?

刘学超: 想过,因为你看我们精细化学品它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首先研发出来的产品要量产且要跑稳定,还有客户的应用场景,要彻底地符合,相当于从研发到量产,到最后客户应用这个闭环必须先打通。 所以,这个闭环咱们先在国内打通,之后,我们第一波就会先到东南亚市场去,因为东南亚也有大量的这种制造业,他们有这些诉求和需求,我们把国内这一圈跑出来,基本上就形成一定体量和规模,抗风险能力、成本结构都会更优化了,第二波到后面我们肯定会走到欧美市场里去的。

所以精细化学品的逻辑主要是咱们 中国人掌握所有技术,全球化的市场一定会是我们的, 因为我们的反应速度,产能,成本结构,这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阻挡的是一个趋势。

王玥: 你觉得应星在接下来的发展路径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学超: 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以前是应用材料出身的团队,现在我们变成上游了,真正变成精细化工了,虽然都是材料行业,但是更往上游延伸了,所以 整个上游精细化学品的行业认知规律,尤其是我们化工厂怎么管理运营,怎么保障安全,这是我们的一项挑战。

王玥: 刚才你讲到化工生产,比如我们很多地方政府,它希望你这个项目去落地,大家都在讲绿色环保,都在讲碳排放,在这个方面会不会让地方政府有顾虑?

刘学超: 我们现在做的属于精细化学品,它不属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典型的特点是什么? 低能耗低污染,但是它是高产出的一个行业, 比如说我们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年销售额它能产生7,000万的收入,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好多行业很难能达到,并且我们用电量也不多,污水排放也不多,它是属于真正精细化工,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

从企业管理、人才引进、

技术研发, 看科学家创业的

经验与教训

王玥: 今天国家也特别鼓励科研人员去创办企业,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科学家可能不太擅长做总经理或者是董事长,你跟隋博是一个特别好的配合,请讲讲你们两个人的是怎么分工的,遇到矛盾是怎么协调的?

刘学超: 隋博的职位是CTO首席技术官,他是一个技术性的人才,但不适合管理,他也不愿意做管理,所以他在我们公司的核心职能是把控技术路线,以及核心外部资源的整合、内部核心技术的攻关。

而对我来说,因为我是一直是做管理、产业界出身,所以我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运营、管理的一些事情。我们怎么结合进口替代,国情国运,整个中国崛起的逻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更务实的技术开发、研究合作等等这些,所以两个人的价值观,对产业的看法越来越一致,这两年磨合下来发现越来越顺畅和默契了。

王玥: 在人才结构上,下一步你迫切希望能够引进的人才大概是什么样的?

刘学超: 第一,我们会引入得力的销售人员,他们以前是做上游这些精细化工品的,并且都是掌握两个亿美金的盘子,人脉资源、渠道各方面可以有大幅的加速。

第二,就是我们拿山东的化工基地,会陆陆续续的把这些真正做化工体系的运营和技术人才引入进来。

第三,是我们将引进我们海外竞争对手的退休工程师,这三方面的人才是我在接下来3年要去逐步实现的人才引进目标。

王玥: 我经常讲企业生命周期也翻译了那本书,你觉得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现在应星处于什么成长阶段?青春期的前期或者基本进入青春期了?

刘学超: 对,现在产品已经出来了,明年就是正式的大规模产能爬坡了。

王玥: 最后一个问题,这两年疫情,包括一些中美关系,实际上对很多企业都多少有一些影响,不知道这些因素对应星有没有影响?

刘学超: 一些公共的负面影响,长期不敢说,三五年内对我们是重大利好,因为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影响,我们国内的客户供应链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他们迫切的需要有国内供应商能够跟他们配合。

再者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有像连界这些资本的支持,我们的现金流各方面一直准备的非常充分,应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很从容。所以 三五年内对我们来说是结构利好,这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关于「新科技物种」

【新科技物种】对话栏目由连界创新发起,知名创新战略学者、产业生态投资人、连界董事长王玥先生作为访问者, 旨在邀请在共性科学研究领域具有突出成果的科学专家,通 过对话的方式,以连界“产业+科技+资本”融合视角,将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产业 挑战和未来机遇,以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给各个跨领域产业方,共同发现科技创新 的“中国范式”。

-E.N.D-

玥堂主

往期   /   精彩

A股增长论

投资老友记

新科技物种

"玥历"

采访/对话/媒体合作:mtoto2026

商务合作/品牌推广: mtoto2026

转载开白:wankudidai123(备注:玥堂主+转载开白/或后台留言)

加入社群:lianjiechuangxin

综合合作:J_chen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