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省级两会密集开启:国企改革怎么做?地方“拼经济”纷纷出招

自1月10日起,各地两会陆续拉开帷幕,至1月12日,全国已经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进入“两会时间”,其余省级行政区也公布了时间表,均将于1月中旬陆续召开。

回顾盘点,摆成绩,找不足;擂鼓出征,定目标,拿办法。新年伊始,开局起步正当时。

各省凝心聚力谋发展,斗志昂扬再出发,掀起轰轰烈烈的干事创业热潮。开局年、换届年,各省两会议程丰富、看点颇多。

关于“国企改革”各地怎么提?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地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0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国有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1月至11月实现营业收入33.7万亿元,同比增长8.1%,投资拉动作用突出,税收贡献明显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基本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地方的国企改革“路线图”也逐渐浮出水面。多个省(市、自治区)在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会代表发言中提出了国企改革新方针。

上海市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落户。新增民营企业总部501家。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服务能级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市市长龚正提出,未来五年,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作用更加凸显。高水平改革开放走出新路,浦东引领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持续增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安徽省提出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发挥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平台作用,加大新基建、新兴产业等领域布局。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整合重组,支持省属企业与国内国际一流企业合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四川省提出实施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支持国有资本参与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依托主业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计划,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等六个优势产业营业收入翻番,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计划,开展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五年行动,打造“地标”产业。实施“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山东省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上加力提效。在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方面,落实好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实施省属企业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做精培强国企核心主业。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出台省属企业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制定监事会改革方案,稳妥实施中长期激励。完善混改等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权重,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报告指出,扎实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加力提效。建强用好高能级开放发展平台。放大战略平台叠加优势,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月11日,2023年江西省“两会”第一场“厅长通道”举行,江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陈德勤介绍,自2020年实施三年行动以来,全省98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连续两次在全国评估中获得A级,成为全国连续两次获评A级的8个省份之一。

下一步,江西将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让龙头企业多起来,重点在人才、数字、环保、后勤、建筑等领域组建和整合一批省级产业集团;聚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业化“小巨人”企业,打造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子企业和市县国企改革工作的穿透式检查和督导,全面打通基层企业改革和微观治理“最后一公里”;高标准建设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法治化体系化监管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

日前,天津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勇表示,《报告》体现了天津的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将天津摆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布局中,深度挖掘了天津的资源禀赋。其中,“十项行动”和2023年的工作部署,释放了强烈的“拼发展”意识,同时也非常务实、接地气。“《报告》结合天津实际,也强烈地‘抓落实’,为新一年发展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张勇说道。

张勇表示,在2023年的工作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握住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要围绕天津市工作大局谋划布局,展现国有企业的作用和担当。“其次,2023年,我们还将继续秉持‘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2022年是天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我们也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表彰,但这只是第一步。新的一年,我们的‘深化改革’不仅要‘有形’,更要‘有神’‘有效’,激发企业活力。”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浙江省两会代表委员表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浙江“两个先行”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浙江国资国企将进一步扛起责任担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全面塑造新优势,更好助力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取得优异成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

本次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港口”“强港”“交通强省”成为高频词。政协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剑宏说,2023年,浙江省海港集团将推进宁波舟山港和浙江海港一体化2.0版的深化实施,建立健全全省港口区域化、专业化管理体制,实现宁波舟山港“核心层”港口,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义乌港“紧密层”港口和内河等“联动层”港口的深度融合,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巩固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样板地位。

江苏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政治站位高、视野开阔、目标明确、措施实在!”作为一名新任的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宏平一遍又一遍仔细阅读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频频点赞。“报告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的有关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它符合江苏省属国有企业实际,抓住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1月15日上午,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任振鹤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3年全省要聚力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宽领域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拓展外向发展空间。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开展一流企业创建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吸引更多央企来甘投资兴业。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五转”工程,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户以上。安排用好纾困专项资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支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六必访”制度,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给予公平政策支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管好资本、放活经营。要推动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担当、发挥更大作用。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王佳喜建议,要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尤其是三、四级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进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坚决打通“能下”的渠道,畅通员工市场化流动和退出渠道,实现员工合理流动,以“限高、扩中、提低”为重点深化国企收入分配改革。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把混资本和改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以“混”促“改”,让国有企业真正迸发出新活力。

“交卷”经济大省挑大梁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6个经济大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六成。一份份厚厚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梳理了经济大省的作为和贡献,传递出满满的信心。

第一大省广东,过去五年GDP跨过三个万亿台阶,预计2022年达到12.8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2022年,广东强化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责任,稳住经济基本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为全国大盘作出突出贡献。已经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

江苏省在承压中“勇挑大梁”,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冲击,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月、逐季回升向好势头,全年经济画出“V”形曲线,再次展现出经济大省的较强韧性,充分展现江苏“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山东省聚力推进“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着力扩需求、稳增长,推动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工业、投资、外贸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好于全国、在经济大省中名列前茅,为全国稳大盘作出了山东贡献。

过去5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迈过6万亿元、7万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5.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9.5%提高到1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0.1%提高到62%,市场主体总量从593万户增加到943万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升到全国第三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4缩小到1.94以内。

河南省扛稳“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稳住大盘有力有效,创新发展全面起势,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战高温,战震灾,战疫情,战下滑……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形势,天府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超常举措稳住经济大盘、多措并举稳市场主体、想方设法稳就业稳物价、化危为机补短板增优势,通过艰苦努力,经济运行走出一条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超过5.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6位。

新年伊始,经济大省抓紧开局起步,在拼经济上作出表率。

“重头戏”扩内需、抓制造

扩大内需是各省2023年的“必选项”和“重头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当前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可以预见,2023年一定是需求“回补”之年,尤其是消费需求。必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让消费既当“领头羊”,又当“驱动器”。

广东提出,将着力扩内需,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等具体安排。

上海提出,将着力扩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将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

浙江提出,将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按照“千项万亿”工程年度计划,安排2023年省重点大项目1000个左右,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四川提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大力促进消费复元活血,调整制约消费过时政策,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福建提出,提升内需驱动力。强化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深化“全闽乐购”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强化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适度超前布局一批稳基础、优结构、利长远的项目。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是一省经济的立身之本。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实体经济作出部署,尤其是对制造业发展着墨颇多。

制造大省广东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上海提出,深化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加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的未来产业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浙江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目标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以及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四川提出,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随着各省两会的陆续召开、大量最新数据的持续披露、“拼经济”地方蓝图的愈发清晰,2023年中国经济版图也正渐次展开,让人期待。

(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官网、青报观象山、国资智库)

值班编辑/高 彤

设计制作/姜春天

编审主任/董 雷

执行总编/王继勇

搜索建议:
热议

 【歌词】乌鲁木齐之夜终结篇 / ...

有一种诱惑它在人群中传播人的道德理论在一刹那全部断货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不敢说因为它到最后就是一个字!脱!!!别在我的面前说什么老公老婆~人家假戏真演~你却那么快乐...(展开)

热议

 【歌词】敖包又相会 / 歌手:大...

敖包又相会词曲:徐子淳演唱:大庆小芳月亮之下温柔的情话是谁在轻声问是谁在回答月亮之下多美的图画谁的脸红彤彤谁的脸羞答答是谁在轻声问是谁在回答你爱我吗当然爱啦我会...(展开)

热议

 我家乡的芜湖长江大桥作文

我家乡的芜湖长江大桥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