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青蒿图片(青蒿里的春滋味)

作者:孙南邨

寻觅春滋味,我是跟着苏东坡先生的诗踪走的——到郊外山地里剜青蒿。

坡翁诗句青蒿黄韭试春盘碎点青蒿凉饼滑中的青蒿,在我家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野菜。去年秋天,鲁南地区气温偏高、雨水也多,许多野菜得以快速生长。入冬后天气不是特别寒冷,且少有雨雪,秋末长出的青蒿到三九、四九之时,在野地里也没被冻得枯干。

乡言五九下暖升春打六九头,今年立春是六九第一天,挺过冬天的青蒿快要返青了。我蹬车来到山地,不大一会就剜了好多。这时的青蒿虽然梗叶灰暗,可是经开水烫过后却是鲜嫩碧绿,不论用它试春盘、还是试春饼,看着它就喜上心头,食欲随之而来。

青蒿又名香蒿、麦蒿,前者言其有野蔬清香气味;后者指其多生于麦田中。《诗经·小雅·鹿鸣》有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此蒿即青蒿,三国陆玑《毛诗鸟兽虫鱼疏》、晋郭璞《尔雅注疏》有证。

青蒿《本草纲目(白话手绘彩图典藏本)》

青蒿资料图片

我家乡常说的野蒿有三种:白蒿、青蒿和黄蒿;蒿,还泛指高棵的野草:俗语是棵蒿子就高过草割了蒿子狼出来。所言三蒿,以其色而名。白蒿,气味近似于艾,幼苗近似茵陈,可食,口感鲜嫩不如青蒿。青蒿,或越冬、或初春早发,叶细、花黄,多在麦收时节花落籽熟。黄蒿,又名黄花蒿,在刚拱出地皮时长得颇似青蒿,但叶密色黄,生长迅速,棵梗健壮,气味浓烈呛鼻,不是大灾荒年月,人不吃它。这三蒿,白蒿、青蒿皆可耐寒,黄蒿则不能。我少时放羊,剜野菜、野草,来回在田野奔走寻觅,对它们辨识也多,至今闭目嗅其味也可分辨三蒿。

古代有人把青、黄蒿统称为青蒿。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说,蒿之类至多。如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清代周岩在《本草思辨录》说,青蒿有二种,一黄色,一青色。说来黄蒿、青蒿不但色味有别,仅从人食与不食的蔬草划分,也不该混为一谈,这是各地同物异称所致吧。

近年青蒿素为国人大增光彩。初闻获得诺贝尔奖之时,我就猜测大约是在黄蒿中提取的,因为我知道黄蒿也称青蒿,以笨理猜想味烈、长势迅猛的植物提取药物功效当大;网上查看,二选一,必有一中,还真让我蒙准了,名曰青蒿素,实则出自黄蒿中。

有人还把茵陈称为青蒿。明代王西楼在《野菜谱·青蒿儿》说:青蒿儿,才发颖。二月二日春犹冷,家家竞作茵陈饼。茵陈疗病还疗饥,借问采蒿知不知。他把茵陈称为青蒿,或许是当地俗称,或许是据前人书上所载。茵陈幼苗与白蒿相似,药食两用,家乡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之说。因其口感较差,在正常年月人们很少食用茵陈苗,多是作药材或泡酒饮用。北京就有用茵陈泡酒的传统,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多次说到茵陈酒。

古人常把青蒿与长松并提。一个是微弱的小草,一个是挺直的大树,何以搭配一块?原来古贤多谦卑,常以青蒿自喻,以他人为松,表示敬仰、倚靠之情。青蒿得春早发,最可人处是食用。宋代诗人言食青蒿者极多,有人还把它当作馈送之物。年长于苏东坡的刘公是有《野人致枸杞青蒿》诗记其事:味薄时共笑,野人犹相高。春田有馀暇,馈我杞与蒿。酌酒谢其意,采之亦诚劳……信知老农美,颇欲耕东皋。因闲有馀力,从尔观芟薅。能把春天绿色野蔬枸杞、青蒿送给朝廷命官品尝的人,虽处于野,亦有高情;诗人不以俗客待之,对酌畅饮,还引起了颇欲耕东皋之想,可见这野人野菜的魅力不小。

我剜来青蒿用开水烫过,为去其草气,要在凉水中泡一天或半天,然后用作凉拌、热炒,或作饼馅、饺子馅,多吃的是用它凉拌春盘。除夕大餐,春节待客,有一盘碧绿的时鲜野蔬,那岂止是春联所盼春意盈门,眼前已经是春到桌上了。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1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搜索建议:青蒿图片  青蒿图片词条  
热评

 【歌词】亦算是缘份 / 歌手:许...

曾经共你是对小情人时刻共对话过永不分童真梦句未染过风尘世事明日那变更巳不想多问时光掠过共你分头行难得复听是你的声音曾经遇上代替你的人无奈你在我心内巳深深烙下印人...(展开)

热评

 【歌词】想飞就飞 - 陈子嘟 /...

亲爱的你别为我流泪亲爱的你别为我伤悲爱上了你 我不后悔一生真情能有几回亲爱的你别为我憔悴亲爱的你别为我心碎我为了你 痛无所谓让我一个人去体会你想飞就去飞自由不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