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喇叭是一种乡土乐器:百般乐器(这些乐器都被认为是汉族传统乐器)

喇叭作为民族器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得民间居民广泛欢迎和喜爱,尤其是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举办花会等活动中都离不开喇叭的助兴或示哀。人们在欣赏、陶醉抑扬顿挫的喇叭声声中,大多数民众并不太了解吹喇叭的作为七十二行中的其中一行,也有被文、化了的行规和行话。其实每条行规和每句行话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极富神秘色彩的故事里,既凸显着业内人士的幽默与恢谐,同时也表达着业内人士的传统、习惯、思想、信仰和愿望。

清人说:欲探风雅之奥,不妨先问谣谚之涂,诚以言为心声,而谣谚皆天籁自鸣,直抒己志,如风行水止,自然成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达下情而宣上德。其关系寄托,与风雅表里相符,盖风雅之述志,著于文字,而谣谚之述志,发于语言……作为民间艺术吹喇叭这个行当,千百年来一直在内部存在约定俗成的行规与行话。虽然与谣谚有着不尽相同之处,但其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在幽默、恢谐、互动、交流中,始终起到桥梁和扭带作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表述,不单是传递讯息,而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可以让人从中惬意地体味出带有浓郁冀东农耕文化的特点,捕捉到历史文化的幽深与亮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到底吹喇叭的行规是其内部的一种行为约束和规范,而行话则是其内部交流、沟通的一项专利。尽管外行人听起来好似在讲外语,只听其音而不知其意,但其蕴涵着的文化却是不同时代艺术生命的律动与跳跃。虽然言语土得直掉渣儿,乍听起来又似懂非懂,但当明了其中语汇的意境时也往往会让人心生感动,不仅对民间民俗文化产生认知感,也会从认知提升到认同。因此,从远古走来的行规与行话因真而美。笔者把捕捉到的点滴收获,根据谐音注释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即:括号内属行话。

一、对人的称谓:

人(衫儿),好人(和火衫儿),坏人(各乙衫儿),大劳忙的(朗忙活衫儿),爷爷、奶奶(朗衫儿的朗衫儿),爸爸妈妈(朗衫儿),儿子(棱子),儿媳(棱子蒯衫儿),兄弟(丁头儿),姐妹(丁头灶衫儿),孙子(棱子的棱子),老年妇女(老蒯),年轻妇女(蒯衫儿),大姑娘(大朗灶儿),未婚女子(灶衫儿),小姑娘(苗灶儿),少年(苗),老人(朗),内人(蒯衫儿),亲戚(亲头儿),男人解手(驾凉儿),女人解手(撇柳子儿),头发(须子儿),小偷、盗贼(荣点),官(晃衫儿),大官(朗晃),村干部(筒子朗晃),八路军(华衫儿),日本鬼子(日衫儿),特务(特衫儿),警察(平顶子儿),这个人(照根衫儿)。

岁月荏苒,时光更迭,时至今日在吹喇叭这一行当里仍然保留着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传统和习惯,行话在业内口耳相传,心心相印,语言表达纯粹出于一讲就明、一点就透,只是在打开窗户说亮话中更具含蓄、婉转、幽默、恢谐罢了,绝无任何对人格的不尊重,更无歧视、调侃。有的称谓通俗易懂,且大俗大雅,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二、数字里的游戏:

一(流)、二(月)、三(安)、四(苏)、五(中)、六(龙)、七(兴)、八(华)、九(耐)、十(居)。

十二元钱(居月个库儿)、二十元钱(双居)、一百元钱(流个杆子儿)、一百五十元钱(流个杆子儿中)、一千元钱(流个朗杆子)、一千五百元钱(流个朗杆子儿中),十一元(居流个库儿)、八十(华居)、七十一(兴居流个)。

仔细推敲、琢磨,中国汉字可谓博大精深,而在行话中对数字的戏称却已经释放出天知地知、他知我不知的奇妙,在这个数字游戏中浸透着民俗文化的魅力,彰显着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从神秘而又令人费解的数字里让人感到新奇与神秘,但更多的是精彩和联想。

三、对剧种和器乐的叫法:

河北梆子(明条),唱河北梆子(条明条的),评剧(柳蒯),说大鼓书(海轰子),吹百鸟朝凤(老百),吹喇叭(插口衫儿),大喇叭(朗插子儿),小喇叭(苗插子儿),大鼓(朗轰子儿),钹(叶子儿),大钹(朗叶子儿),小钹(苗叶子儿),笙(团子儿),胡弦(龙弓子儿),影(照条),唱影(条照条的),吹死人(插口切衫儿),办会吹秧歌(插口老办爷子)。

俗话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从远古走来的剧种和器乐,从表现形式到内容一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活跃在舞台上的艺人彼此交流听起来有些拗口,但意思表白的却恰到好处,可以做到言为心声,言到心随。

四、日常生活中的表达:

土地(垄子儿),村庄(筒子儿),房子(窑儿),衣服(扇叶儿),鞋(提筒子),帽子(盔),灯(光子儿),车(轮子),猪(哼子儿),鸡(尖嘴子儿),猫(须子儿),狗(梆子),兔子(样点),龟(旋点),鸡蛋(轱轳子),王八蛋(旋点轱轳子),点心(支子儿),香烟(熏子儿),水(阀子儿),喝水(抄阀子儿),钱(拨),支钱(挡拨儿),做饭(造根儿),吃饭(抄根儿、安根儿、打根儿),大米粥(马牙稀流根儿),大米饭(马牙根儿),小米饭(金根儿),秫米饭(榔头根儿),菜(安子),肉(丝),鱼(混水),烙饼(翻张子儿),豆片(钱张子儿),粉(千条子),豆腐脑(橙浆子),酒(柔儿),喝酒(打柔儿),饺子(漂洋子),早晨(清水儿),黑夜(昏天儿),睡觉(脱条儿),找人(滑衫儿),来到(滑来),走了(滑了),说话(拴哗儿),不会吹或吹不好的人(曹衫儿),外行人(斗儿),行家认可而外行人不认可(挡行不挡斗儿)。

在与生活交织、与自然相融中,彼此交往营造了和谐甜润的氛围,凸显了文化的根脉在民间、在乡土的浓浓情结。真可谓一语出众人惊,让人兴奋与感动。

五、丧事中的行话:

人没了(阳关衫儿了),死人(切衫儿),扎纸张(潦子儿),帆儿(挑子儿),棺材(斗儿),入殓(入斗儿),送行(送潦子儿),发行(发潦子儿),开眼宫(开目子儿),出殡(出斗儿),磕头(摔瓢儿),供桌(面子儿),摆路祭(摆面子儿),出棚、出杠、出照(楼子衫儿),闹意见(各乙)。

喇叭作为民间器乐的一种,它在大喜大悲中演绎着其它乐器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婚庆、开工庆典、舞蹈伴奏中表现欢乐、吉祥、喜庆,给人以温暖和温馨,而在送走逝者中却表现出极度悲伤,在低回、悲怆的旋律中寄托亲人、朋友的思念与哀情。从不直白的行话中表达对生者的尊重,对逝者临终的人文关怀。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民间器乐——喇叭,在京东尤其是在滦河流域的民间一直经久不衰地广为盛传、流行,而在这个特殊行当中流传的行规与行话,尽管有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在语境和语意中却有同样的真情实感。无处不在张扬着自然生命的活力和民间大众文化的厚重。字里话里都洋溢着冀东农耕文化的亮丽与辉煌,充盈着一种不可遏止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给后人留下神奇的文化积淀和记忆,从中感悟到文字的激扬与活力。

历经千百年的这一民间艺术,在滦河流域广播,代代相传,其间留下许许多多值得欣赏和回味的乡土文化故事。笔者在寻觅渐行渐远,土得不能再土的文字和沟通与交往的行规、行话中选摘于下,与读者分享,意在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其颇具地方特色的史料价值,挖掘、传承、保护的文化价值。

1、今天我们筒子切了一个阳衫儿,华居,丁头儿棱子是筒子朗晃,筒子的衫儿都来摔瓢儿来了,老上爷子。

注释:今天我们庄死了一老爷子,已经80岁高龄,他大儿子是村干部,庄里人都来吊唁、磕头,并且都上了礼。

2、正月你是插口切衫儿,还是插口老办爷子?

注释:正月你是吹死人、做白事儿,还是吹办会去着。老办爷子意指吹秧歌喇叭。

3、你是在那脱条,还是滑本窑儿脱条儿?

注释:你是住在那儿了,还是回家住的?在那儿脱条指在办会的那庄住下了。

4、问:窑儿和不?根子儿、安子儿都和不?有柔儿没?

注释:住屋子好不?饭菜都好不?有酒没有?

答:窑和,根子儿、安子儿都和,有柔儿。清水、中根都是马牙根儿,安子有丝,混水,昏天插口完了抄漂洋子儿。

注释:屋子住的好,饭菜都好,有酒。早晨、中午都大米饭,有肉有鱼,晚上吹完了,吃的是饺子。

5、问:你和某某怎么各乙的?

注释:你和某某因为啥不对劲儿。

答:我和某某各乙是因为他是荣点,我窑儿的拔荣去了。

注释:我和某某不对劲儿,是因为他是小偷儿,我们家的钱被他偷走了。

6、咱们和朗忙活衫子儿拴拴哗儿,让切衫子儿的灶衫子们出点喜拔儿。

注释:咱们和大劳忙的说说,让死者的闺女们出点喜钱。

7、今天我柔朗了,各乙了。

注释:今天我喝多了,感觉不好受。

8、今天昏天不造根儿了,抄点支子儿就中了。

注释:今天晚上不做饭了,吃点点心就中了。

9、今天中个点出斗儿,都昏天儿了,再到别的筒子儿插口子去,肯定各乙。

注释:今天死者下午5点出殡,都快天黑了,如果再到别的庄儿做夜去,肯定人家不满意。

10、老做爷子耐个点阳关。

注释:做夜到九点结束。

11、明天上我们筒子儿来居个插口衫儿,其中来月个条柳蒯的。

注释:明天到我们庄来10个吹鼓手,其中要两个会唱评剧的。

12、我朗了,阳关插口了,再当插衫子儿要挨目子。

注释:我岁数大了,不吹去了,再去吹要挨别人白眼儿。

13、你现在滑儿来,清水根儿、阳关了。

注释:你现在才来,早饭没有了,不用吃了。

14、照根衫儿看上去不是播青垄子儿,是各乙衫儿。

注释:这个人看上去不像种地的,是个不地道的人。

15、平时对他们朗衫儿各乙,现在他们朗衫儿切了,撇苏儿,真各乙。

注释:平时对父母不好,等到父母死了,大哭、大叫表示后悔,真没用,也不应该这样做。

16、问:昨天你阳关插口儿,干啥着?

注释:昨天你没有出门吹喇叭,去干啥着?

答:昨天我们月曹棱子走蒯,老相爷子。

注释:昨天我们二小子说媳妇,相家来着。

17、明天我们窑儿,月曹灶衫儿老骋爷子。

注释:明天我们家的二姑娘出嫁。

18、后天,唐筒子我们亲头走蒯,我还得滑去打柔儿。

注释:后天,唐山亲戚家的儿子结婚,我还得去喝喜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善良、智慧的草根人默默无闻地创作了草根文化。虽然在文字和表达上不够精准、华丽,但依附着方言土语,清淡之美的口头文学、乡间文化却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极致思想和纯真艺术。无疑是滦河文化的一块瑰宝,值得珍视、保护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冀东文化的一个亮点、一张名片。

行规与行话作为滦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韵悠悠的岁月中曾经得到不断打磨,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活力和张力,更多的是给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人称吹鼓手的这个行当中行规与行话正面临着断挡失传的境地。特别是在当今吹鼓手的队伍更加趋于年轻化,对这一古老的交流定式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厌倦和逆反心态。如果不能正视这一社会现实,对远古走来的民间文化给予公正、公平的评判和定位,那么,很有可能逐渐被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记忆中消失,将成为文化传承上一个不小的遗憾。经过风雨岁月洗礼的这一乡土文化艺术传承理应得到重视与发展。文化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来自于文化艺术,在文化艺术中生活,在生活中享受文化艺术,这也是民心向所、大势所趋。因此,笔者抛砖引玉,十分渴盼热爱民俗文化研究的专家、文史学者给予真情关注,把这一极富魅力和给力的民间语言艺术不断发扬光大,让这朵冀东沃土里生长出来的集自然之美、文明之风、历史之韵、文化之魂的奇葩越开越鲜艳,更加绚丽多彩,迷人。(作者张金池,笔名劲驰,丰润县政协副主席。来源:乐亭故乡人网站;读乐亭杂志)

搜索建议:喇叭是一种乡土乐器百般乐器  
热议

 烟雨江南作文

烟雨江南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展开)

热议

 教师节的作文400字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400字十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