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两位教授,持续了90多年的沥青滴落实验,意义何在?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物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除去从自然界中逐渐探索出来的物质之外,还有许多是人工合成的。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得来的物质,一般都会标明它的形态归属,例如气态,固态或者液态。可沥青却不一样,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人们对沥青究竟是固体还是液体,一直都没有明确的认知。

为此,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专门做了世界著名的沥青滴落实验,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物理实验。

虽说经过这个实验的结果验证沥青属于液态而并非固态,但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其探索意义究竟在哪里。耗费将近百年的时间就为了证明这样一件事情,是否浪费太多时间了?

沥青的发展

在现代科学界之中,沥青被确定为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以及非金属衍生物共同组成,属于高粘度有机液体的一种,一般以黑色示人。

它不仅能够用来防水防潮防腐,甚至还可以加工混合到其他材料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尤其是在土木工程行业里面,沥青的重要性绝对是不言而喻的。

以我们国家为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在大力发展经济和基础工程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沥青就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沥青的存在,我们很难想象用什么样的物质才能替代沥青的优良特性。

不仅如此,在现如今沥青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产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国的沥青市场仍然供不应求,这更表明沥青的发展前景是不容小觑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能够掌握沥青的性质,甚至就意味着掌握了财富的密码。

根据考古研究显示,早在公元前1200多年,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沥青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了。只不过在那个年代,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人们使用沥青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利用沥青防水的特性作为房屋以及船只的防水涂层,其次则是在生产工具的时候,用沥青作为装饰品。

到了近现代时期,随着沥青工艺的发展,人们更加全面地利用沥青,将其防水性能发挥到极致。与此同时,沥青的稳定性也被发掘出来,用沥青加固路面和桥面也成了人们实验探索的主要方向。只不过在那个时候,由于沥青的价格昂贵,所以敢于利用沥青加固路面的人,多半都是各个国家的王公贵族。

一直到1838年,普鲁士汉堡出现第一条沥青道路,欧洲所有大型城市开始效仿,沥青正式成为近代建筑运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工程材料价格的持续下滑,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沥青路面作为标准路面,沥青混合材料构件也成为材料检验的标准模板。

不过即便是发展到这个地步,似乎也很少有人会关心沥青究竟是液体还是固体,绝大多数人更在乎的是沥青的特性和效用究竟还能提升到什么样的地步。只要能够进一步提升沥青的价值,液体或者固体又有什么关系呢?

沥青滴落实验实验起因

事实上,沥青滴落实验本来就和经济效应没有任何关联。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之所以会提出这样一个实验,主要就是为了向自己的学生们证明:沥青表面看上去虽然是固体,但实际上却是粘度极高的液体。只要能够让沥青在缓慢流动的过程中出现滴落的现象,那么证明沥青是液体的实验自然也就成功了。

帕内尔教授先将焦油沥青加热到高流动状态,保证焦油沥青能够恢复最初始的存在形态。或许很多人会问,高温加热以后,岂不是完全破坏了沥青内部的分子结构,将固态加热为液态,这样的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是加热为流动性以后就直接进行实现,那自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托马斯·帕内尔教授还专门将加热为高温流动性的沥青倒入了漏斗之中静置三年,等待沥青温度降低并逐渐凝聚为固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沥青还能够向下滴落,那就足以证明沥青是液体;可如果沥青的下方形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说明沥青是固体。虽然在那个时候,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对自己的猜想十分肯定,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沥青的滴落速度竟然会缓慢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滴的地步,而他的一生仅仅也只观测到两滴沥青滴落而已。

实验经过

从1927年架设实验开始一直到2021年,沥青滴落实验已经持续了94年的时间,哪怕是正式切开封口开始观测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了91年。在这91年的时间里面,实验中的沥青一共滴落了9滴。

其中前两滴沥青滴落是由托马斯·帕内尔负责监测观察,在1938年,第一滴沥青滴落完成。只可惜等待沥青滴落的过程中,帕内尔教授不小心错过了滴落的时间。其实这也能够理解,毕竟错过的概率实在是太大了。

到了1947年,第二滴沥青脱离母体。在第二滴沥青尚未滴落之前,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就已遗憾去世,未能观测到第二次沥青滴落。在这之后,因为实验的影响力实在太小,所以整个实验完全处于停滞状态,根本无人打理。当然了,即便是开始实验,其实实验状态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一直到1961年,同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物理学家的约翰·梅因斯通因为兴趣而接手了这项实验。在他一生的观测之中,第四滴到第八滴沥青依次滴落完成,只可惜约翰·梅因斯通教授每一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错过,而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在2000年11月28日第八滴沥青滴落。

当时约翰·梅因斯通已准备用摄像头全天候的监视实验装置,然后自己就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可等他归来的时候,第八滴确实滴落了,只不过相机最终却没能将滴落画面保存下来。

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约翰·梅因斯通教授后来专门弄了三个摄像头来监视沥青滴落。只可惜这一次沥青滴落竟然花费了12年的时间,比之前所有沥青滴落花费的时间都要长,约翰·梅因斯通教授最终还是没能等到。至此,他彻底错过了自己一生中的所有沥青滴落瞬间。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第一滴沥青滴落花费了8年时间,第八滴却用了12年的时间?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1988年的时候,人们在实验室中加装了空调,让温度保持恒定状态。虽然这样的做法减少了温度对沥青滴落的影响,但同时也延长了沥青滴落的时间。

实验结果

那么在熬死了两位教授后,人类是否观测到了沥青的滴落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早在1944年的时候,德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也开始了沥青滴落实验。到了2013年7月11日下午五时,圣三一学院首次拍摄到了沥青滴落的画面。

科学家们将整个滴落过程延缓无数倍以后做出论断,沥青是液体而非固体,它的整体粘性大约是蜂蜜的200万倍,自然水的200亿倍。也正是因为如此高度的粘性,所以沥青最终表现出来的形态更偏向于固态。对于这个实验结果,约翰·梅因斯通自然也是十分高兴的,只可惜实验论断却并非是自己提出的。

时至今日,沥青滴落实验仍未停止,安德鲁·怀特教授接过了先辈们的重任,继续观察沥青滴落实验。只可惜在观测第九滴沥青滴落之前,研究人员为了更换底部快要装满的烧杯,不小心让第九滴沥青碎裂,人们想要观察沥青滴落只能从第十滴开始了。

沥青滴落实验的意义

很多人不明白实验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如果仅仅是为了证明沥青究竟是固体还是液体。那么在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发现第一滴沥青滴落完成,或者圣三一学院拍摄到沥青滴落过程的时候,都可以停止实验了,它们又何必继续坚持呢?

事实上,按照约翰·梅因斯通教授的说法来解释,那就是自然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这也是我们生活的调味瓶。或许梅因斯通教授也不知道实验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但如果在科学实验之中能有某一样实验来见证人生,那这种实验的意义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验曾经在2005年荣获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其目的可不是为了嘲笑实验的毫无作用,而是为了鼓励一些微不足道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成就。研究本身或许没有任何意义,但研究的态度绝对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不仅如此,沥青滴落实验还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百年实验一篇论文的实验。要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论文层出不穷,哪怕是同一个实验的不同论文也屡见不鲜。沥青滴落实验能够以百年一篇论文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也算是前无古人的特殊成就了。

结语

有了前面几滴沥青滴落的经验教训,科学家们已经将沥青滴落全天候直播,到时候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能够看到沥青滴落的瞬间。科学家们预测,以现如今的滴落速度来看,漏斗内剩余的沥青至少还能够坚持数百年的时间,也不知道后世的科学家又会如何看待这个实验。

事实上,像沥青滴落这样的实验,所含有的科学试验价值并不高。就像在同样的时间里面,如果将精力运用到沥青开发上面,或许沥青的特性将被发掘得更多更详细,给人类带来的价值也更大。可就像约翰·梅因斯通教授所言,如果我们所有实验都是为了研究探索某一物质的价值,那么科学实验未免太过枯燥了。

不仅如此,沥青低落实验从二战之前就开始进行,一直到现如今世界的整体和平都还未结束,它的历史意义绝对是不可估量的。当一代又一代人逝去之时,沥青滴落实验却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世界的变化,孤独而安静。

搜索建议:
热评

 泡多音字组词总结(泡多音字组词)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 容,是帮助我们识字、阅读、学习普通 话的有效工具。昨天有家长给我们留言说孩子学不会拼音,一年级的小朋友不用担心,家长陪同孩子认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