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世界第一长河(中国参建尼罗河大坝)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一长河,干流全长6670km,先后流经9个非洲国家,为沿线居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命之水。

非洲是出了名的缺水,沙漠广布,水源分布极度不均,7成以上的水源都集中在中部和西部。而在东非和北非等地,总人口已超过5亿,但水源却仅占总量的5.5%。因此,尼罗河可以说是沿线国家的生命线,各国争相开发水资源,其中三个国家竞争最为激烈,分别是埃及、苏丹以及埃塞俄比亚。

截断尼罗河、建坝蓄水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在建坝这件事上,埃及抢占先机,早在1960年就开始动工建坝,1970正式建成,至今已运行51年。这座大坝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斯旺大坝。

大坝蓄水后,水库面积迅速扩大,吞下了尼罗河的全年径流,成为了埃及的备用水缸。该水库在埃及境内被称为纳赛尔湖(水库),在苏丹境内则被称为努比亚湖,前者占总水面的83%,是阿斯旺大坝的最大受益者。

阿斯旺大坝的效益极为显著。比如在1972年,非洲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旱灾,34个非洲国家遭遇严重干旱,24个国家发生饥荒,当时有1亿多人遭受饥饿威胁。这次旱灾轰动全球,联合国称之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然而埃及却是一个例外,这是因为阿斯旺大坝上游的水库蓄水充足,在饥荒年代依然滋润着沿岸河流及河口三角洲,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埃及曾多次战胜水旱灾害,阿斯旺大坝都是背后功臣。为了控制尼罗河水源,埃及不仅建设巨型大坝,同时还极力反对上游国家建设水坝,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埃及人高度依赖于尼罗河水。埃及每年96.5%的用水量都来自于尼罗河,全国99%的人口赖以生存。2020年2月,埃及人口超过1亿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淡水缺口很大。为了保障水源,埃及向来极力反对上游国家拦蓄截流。

其次,消耗量大,没有替代水源。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只有北部的地中海沿岸才有少量降水。近年来,埃及虽然一直在寻找新的淡水补给途径,比如研发污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但目前仅能解决3%~5%的用水问题。

因此,埃及人一直高度重视尼罗河,当地甚至有这样一句谚语:谁能喝到尼罗河的水,就能再次尝到水的甘甜。

尼罗河跨越多个国家,各国关于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上游和下游的分歧很大。

下游国家指的是埃及和苏丹。这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相邻,利害关系大,经协商形成了立场一致的捆绑原则。1959年,两国签署《尼罗河水协定》,按3:1分配尼罗河的淡水,埃及每年可以调取555亿m³水体,苏丹可使用185亿m³,两国总流量占到了尼罗河年均总流量的99%。

图源:地球知识局

上游国家主要是指埃塞俄比亚。90年代以来,埃及以外的其他国家纷纷开始宣布自己的水源开发计划,埃塞俄比亚是其中的领军角色。1997年,埃塞俄比亚宣布启动千禧年计划,打算在青尼罗河流域建设水利工程,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埃及、苏丹的一致反对。

2011年2月,埃塞俄比亚正式宣布:将在青尼罗河上建造一座超级大坝,取名为复兴大坝。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座大坝并不一般,目标是为了助力埃塞俄比亚经济腾飞、实现民族复兴,意义深远。

眼看着埃塞俄比亚就要建坝,下游国家强烈反对,但却无暇顾及。因为当时埃及国内局势混乱,而苏丹也出现了南北分裂,乱成了一团麻。反观埃塞俄比亚,国内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稳定,水坝项目因此得以顺利实施。

截至2020年2月,复兴大坝的工程进度已完成71.2%。同年7月21日,第一年的蓄水目标已经完成。2021年7月5日,第二次蓄水已经开始,离目标更进了一步。预计大坝全面建成后,每秒泄洪量可达1.5万m³,坝后将拦蓄出一个1800平方公里、蓄水总量为630亿m³的超级水库。

这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拿三峡水库做个比较。三峡水库总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在175m的正常蓄水水位下,对应总库容为393亿m³。因此复兴大坝建成后,水库规模将比三峡水库还大,发电效益不可小视,将彻底解决埃塞俄比亚电力短缺的困境,甚至还有富余电量出售给周边国家。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能建坝,两个因素至关重要:

第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埃塞俄比亚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落差大,孕育了尼罗河约84.5%的水源,境内的塔纳湖更是青尼罗河的发源地。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两大干流之一,虽然长度不及白尼罗河,但对下游水量的贡献却首屈一指,是名副其实的大水仓。

第二,中国的助力。在过去,埃塞俄比亚被认为是尼罗河上沉默的大国,地位较低,影响力不大。从90年代开始,国家重心才转向了工业振兴和经济建设。资料显示,大坝50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由中国承建,弥补了该国建坝的技术缺陷。

和埃及的阿斯旺大坝一样,复兴大坝的建设同样也有利有弊。对下游国家而言,复兴大坝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拦截泥沙(青尼罗河的全部河沙以及80%的淤泥),如此一来,阿斯旺大坝的运行寿命将大大延长,有效库容不会损失太快。

但弊端也很明显,下游可能因此陷入缺水困境。埃及专家认为,复兴大坝在蓄水的前5年内就能形成一座大型水库,这意味着埃及、苏丹每年会失去大约150亿m³的淡水。开罗大学阿拉·扎瓦赫里教授的研究表明:纳赛尔水库的水量将因此减少5%,水深降低15m,对农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尽管矛盾重重,上下游三个用水大户还是达成了协议:在尼罗河的雨季蓄水,此时下游水量充沛,即便上游大坝蓄水也不会对下游农业产生影响;而在旱季,埃塞俄比亚则采取措施,适当开闸放水,缓解下游国家的旱情。这种分阶段蓄水的方案最终得到了三国的认可。

埃及在尼罗河的利用上向来是一家独大,从法老时代就是如此。如今埃塞俄比亚崛起,利用复兴大坝在上游蓄水(建成后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水利发电枢纽),或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回过头来看,尼罗河上下游在水源调配方面的矛盾,对我国也有重要的启示:

在我国,长江和黄河分别是第一、第二长河,横跨多个省区,水资源同样弥足珍贵。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缺水问题突出,统筹用水、取水、调水也很重要。

尤其是黄河流域,大多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严重,合理分配显得更加重要。在宁夏、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局部极度缺水,加大跨流域调水迫在眉睫。等到南北水调西线工程完工后,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也将得到缓解,在此之前,做好水源分配、厉行节约用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搜索建议:世界第一长河  世界第一长河词条  
热评

 【歌词】Ask / 歌手:陈慧琳

ask歌手:陈慧琳专辑:ask kellyask不清楚这是你的错或算我的错或者社会的错一开始约会已经错原来人太过寂寞能惹祸不小心对象已拣错时间更加错情节彻底的错...(展开)

热评

 牛蒡繁殖方法

牛蒡子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大力子,牛子,黑风子,鼠粘子,恶实等。二年生草本,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效。根也可供药用,能驱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