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热到蒸发?是时候谈谈3亿年前的大冰期了!

今天是三伏天中伏第一天,夏季最热要看三伏天,而三伏天最热要看中伏。

当我们说一个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时候,是批评他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但在火热的三伏天里,有一种短暂而真实的幸福,我们都可以体会到,那就是——

身在伏中不知伏!

在你的记忆里,又有过哪些瞬间遗忘夏天的冰爽体验呢?

◎图书馆、博物馆

连蝉鸣声都仿佛慢了一拍

我家小时候不太喜欢给小孩子买什么冰棍啊雪糕啊,久而久之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没什么兴趣了,我记得有段时间很流行袋装的果汁大冰,我爸妈有天也和邻居一起去冰棍儿厂买了一大袋子回来,放在冷冻室里,可是我们也不太爱吃那个,到了秋天还没吃完,就拿去丢了。

我们更喜欢的是绿豆汤。我妈经常晚上熬上一大锅绿豆沙,才熬好的绿豆汤放到将要凉的时候,带着一些温热,咕嘟咕嘟喝下去,那是极致的去暑感觉,就是那种运动中痛快出汗、汗猛往上爬的带劲儿。

其余的,冰在水池,到夜里收到冰箱,第二天绿豆沙因为太浓了,我就往里面加上点冰块,喝着真是沁心的凉,五脏六腑的暑气都退了。其实这样并不好喝,因为绿豆汤虽然凉,但是总感觉汤是汤水是水。或许也因为这个,我家人夏天从没闹过什么热毒之类的毛病。

白天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一个同学家玩儿,有时候还在他家睡午觉。他家住在图书馆旁边,图书馆的房子是以前的文庙改的,因为层高很高,热气感觉完全落不下来,空气里还有一些轻微的老旧纸张和淡淡的木头气味。

即使在阅览室,来看书的人也不多,所有人处在一个半静止的状态,时间也慢吞吞的,没人说话,也没有燥热的语言,连外面嘶着声音的蝉,听在耳中,都感觉好像那声音慢了一拍。

我上午就和他一起,在图书馆写作业,下午还在图书馆看书。我记得,当时因为年纪小,就看《十万个为什么》,看《奥秘》,看《狄仁杰》,有时候看到胆小的时候,一身的汗毛都立起来了,可里面连个电风扇都没有。我问我妈为什么图书馆会那么凉快,她说因为你心静,自然就凉了。后来,我发现不少高大深邃的建筑物都有这种效力,比如博物馆。

说到博物馆,我有一次在高温39摄氏度的某个热带国家,从人挤人的观光点逃出来,觉得自己要热崩溃了,没想到忽然发现:对面是国家博物馆,而且居然没什么游客。走进去慢慢游览,越走越深,到一个小阁楼的时候,心已经彻底地凉了下来。站在木地板上,所有的窗户都开着,满眼绿意透进来,虽然没开空调,也觉得非常凉快——那种心里的凉意,瞬间浮现出来,同时不免也觉得,现代人确实太在乎感官感受了。(Joshua)

◎冷气

待到透心凉 走进热浪里

我至今没有体验过那种传奇的芬兰桑拿——就是在热气腾腾的小木屋里,蒸得整个人都快要熟了然后冲出去跳进白雪覆盖的冰湖……从极度的热到极度的冷,那种刺激简直不敢想象。

同样,那种紧急情况下兜头淋一桶水然后冲进火海救人的英勇行为,也是借助短暂的降温效果、迅速出入高温的道理。当身体已经变得很冷或很热,那么它就可以稍微忍耐一下相反的温度环境。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要最直接地体验身在伏中不知伏的感觉,莫过于事先已经在很凉的空调环境里待得够久,然后勇敢无畏地走进露天。

这种感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持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真的好特别。

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们每天在办公室待的时间可谓不短,再加上那些男同事们一个个都贪凉,动不动就想把温度调低,每天我都要和他们来回拉锯几次。

最后的结果就是,每天下班走出写字楼,我整个人都冻得透心凉。

然而,正是这种透心凉的效果,可以辅助我在热烘烘的街道上行走至少400米——走到最近的地铁站。

皮肤可以分明感觉到热风拂过全身,但身体依然是冷的,恍惚间,有一种冰肌玉骨清无汗的诗意幻觉,仿佛自己是来自冰山的女神,可以一直这样轻松地穿行在热浪滚滚的街道上……

快要走进地铁站的时候,也就是这种魔力全面消退的时候,汗水渗出来,身体热起来,夏天的威力突破冷气屏障,重新控制住我。

没关系,我走进了下一个由空调保护的地下空间。(悠黎)

◎冰棒

那一路,我们吃了8支冰棒

记得《红楼梦》里有一段很经典的情节:宝钗劝宝玉别喝冷酒,理由是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同样道理,冬天的一碗热汤会让一个冻得哆嗦的人从内到外暖和起来;夏天的一根冰棒也能让浑身大汗的人稍许凉快些。

我和我的发小,也曾在这样一个暑热的天气里,用不计后果的连续吃冰,让自己透心儿凉地走了一路——两个人,20多分钟时间里,一共吃了8根水果冰棒,我记得很清楚。

如今回想起那天下午,压根就是犯神经病,没办法,谁让当时我还在上小学呢?五年级的暑假,太阳火辣辣地晒着,菜青儿忽然来找我玩,我想都没想就高高兴兴出门了。去哪儿玩?我们直奔最爱的清水河滩,平时我们常去那一带捡鹅卵石,或在水坑里找小蝌蚪。

可是那天下午,我脑海中只留下我俩傻站在暴晒的河滩上、蔫头耷脑走来走去的画面,河滩一带只有杂草灌木,连树荫都没有,平时不觉得,可是那天下午,我们可是被晒坏了。

终于还是反应了过来,菜青儿说:咱们回家吧,这儿太热了……这时我忽然意识到,回家那短短一公里路,此刻显得无比漫长炙热。

幸好,回家的路上沿途都有卖冰棒的。可能很多80后都还记得,当年卖冰棍的小贩都是沿街溜达,一只白色木箱,厚厚地盖着棉被,我一直很惊叹冰棒居然没有被棉被捂化了。

冰棒只有三种:奶油的、豆沙的、水果的。水果冰棒最便宜,1毛钱一支,基本就是冻成一条一条的橘子水,结结实实的冰块,大口吞进嘴里的一刹那,后脑勺都被冰得痛。

我们吃完一支接一支,直到把两人身上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完,人均4支水果冰棒,极为靠谱地冰镇住我俩的五脏六腑接近半小时。

当然,晚上回家后我们都狠狠地拉了肚子。(绒猫儿)

◎商场

进去那一瞬,感觉到幸福

如果我说,走进商场的一瞬间我会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感,你相信我吗?

我自己都觉得,这么说似乎有点儿幼稚,傻傻的,但无关物质。我不是要去买买买,而是真的很喜欢成都的大商场:漂亮、洁净、便利,一定有咖啡厅,还有无数美味餐厅。

更不用说大商场在夏天所拥有的人气了:美女帅哥,说说笑笑的老人们带着可爱的娃娃……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在家独自待久了会忧郁的感性人群。

当然,夏天大商场最吸引人的,不用说,还是凉快。这种凉快和家里的空调制造出来的凉快,不可同日而语。家居的空间很有限,空调开久了,总觉得周围环境凉得假兮兮的,甚至有些憋闷——反正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走到窗边看看外面的烈日,头晕目眩。到了下午四五点,面朝西边的厨房和浴室被晒得地砖都是温热的,感觉也是气馁。

但是到了用中央空调的大商场里,关键是空间够大,整个内部环境就不是一个靠一点冷气勉强维持的小环境了,那种感觉是真的步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

明亮舒适的灯光,让我全然忘记外面的骄阳;买上一杯冻酸奶,找张清静的桌子,坐下来看会儿书,简直可以浑然忘却这个炎热的季节啊……(Violet)

◎冷水、冰水

热醒了就抄起脸盆 赤身去冲凉

我年轻的时候在南京上大学,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宿舍里没有吊扇,只有一台电风扇,南京的夏天可以想象,屋里热得火炉一样,电风扇完全没用。

半夜里那个热啊,困睡过去又热醒过来,汗在席子上打湿成一个人形。

靠什么呢?只有冲凉,不停地冲凉。本来就是些小伙子们,到了这时候谁还管什么风度,人人都是从头到脚地光着身子睡,热醒了直接起身,抄起放在床下的脸盆直奔水房,水龙头拧开,半盆凉水哗啦往身上一倒,那一瞬间的痛快啊,感到热气从皮肤上腾起……

湿淋淋走回屋,路上水就干了一半,倒在同样湿乎乎的席子上,暑热又开始在身边蒸腾,但是好歹能迷糊一会儿了。再热醒就再去冲,再苦的日子也得捱过去不是。(老乔)

双脚深藏水下 再读几页唐诗

有一年冬天去大连出差,我跟一个女同事分在一个房间。当时外面冰天雪地,晚上吃完饭回屋,她拉着我一起泡脚聊天。

她在浴缸里接了小半缸热水,我俩坐在浴缸台子上,双脚插在冒着热气的水里,水刚好快要淹没小腿的深度。开始我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样好浪费水,不如直接冲个热水澡上床躺着舒服。

她说:老舒服了,你不信再等会儿,包你满面红光!真没想到,过了十几分钟,我真的浑身从里到外都热腾腾的,果然脚底穴位多啊。

那次经历让我对脚丫子的全身温控属性印象深刻。于是,上个周末的傍晚,我特意试了一次冰水泡脚:先在浴缸里接了小半缸冷水,然后把预先在冰箱里冻好的一大堆冰块丢了进去。选了本《唐诗三百首》,坐在浴缸边的白瓷砖台子上,把双脚深深插入冰水中,开始欣赏古人的优美诗句。

刚开始,只是脚凉快了,身上还在冒汗,再泡一会儿后,一股凉意渐渐自下而上,驱走了热气和汗水。浴室的小窗外,夜色像朵花一样柔和地合拢来,书中,温庭筠写道: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Coraline)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