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廿怎么读(“廿”怎么念?)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现场有个提篮,上面写有民国念年四字。马未都先生说,这念是通假字,其实就是廿(niàn),意思就是民国二十年,马先生是对的。

念年是有来历的,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卷三提到开业寺碑时曾说,碑的背面有宋人的题字元佑辛未阳月念五日题,他认为把廿写作念,就始于此。元佑辛未是公元1091年,阳月是十月,念五就是二十五日。

《说文解字》有廿字:廿,二十并也。古文省。就是二十的合文:把两个十连在一块就是廿。再往前推溯到甲骨文、金文也有这个字(可参考下图)。

其实,更早之前的杨慎《转注古音略》卷五,引《说文解字》廿字注释和颜之推《稽圣賦》魏妪何多一孕四十,中山何夥有子百廿指出:他认为这个字本来读入音,而市井商贾读念,久而久之连文人学士也就读成念了。他还说,就连学识渊博的翰林程敏政的文集中廿日就写作念日。不过,有一种说法是在吴语中二十就读成念,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廿,揭示汉字十倍数的写法。数字合文的情况在甲骨文里是很常见的。比如下图:

十,廿,卅(sà),卌(xì),它们都是由数字十合并而成的,除了上文介绍的廿字外,《说文解字》中有十,卅两个字,卌字没有出现。而十,卅,卌甲骨文、金文也都有。

《说文解字》: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许慎把十理解成方位。不过有学者把它理解为针的初文,有学者认为是双手合十。我认为可是计数时两手食指交叉的形象。需注意的是甲骨文十和今天的数字1极为相似,金文在中间加肥点,后演变为一横,成为今天的十。这个廿,也可以写作卄(注意:不是草字头)

《说文解字》:卅,三十并也。古文省。

《康熙字典》:

,四十并也。并说明也可写作卌,就是两个廿连在一起。

廿,卅,卌合文后,很可能是要读两个字音,分别是二十三十四十,我们可以看一下战国金文中廿,卅,卌字的写法。

这些数字后有=,这个=不表示重复,不可能是廿廿,卅卅,卌卌,而是按照两字读音来读的。

《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汉石经本写成卅和卌,而后面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这里卅和卌 的都应该读为三十,四十。比如现代汉语中有个瓩字,就读作qiānwǎ,后来取消了。但像嫑 ,由不要构成,读 biáo。甭,由不用构成,读béng,都还在使用。

按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说法:卄,古读如入,卅读如靸(sǎ),都属于自反,反,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是说卄,读二十,取二的声母,取十的韵母,快速拼读,就是入。 卅,读法同理。他分析说,秦碑小篆中有维卄六年维卄九年卅有七年都应该读成一个字的音,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四字一句的。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再如:

唐李贺诗《公无出门》: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宋方岳词《鹊桥仙·今朝廿九》:今朝廿九,明朝初一。怎欠秋崖个生日。客中情绪老天知,道这月,不消三十。春盘缕翠,春缸摇碧。便泥做、梅花消息。雪边试问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夕。

明何其伟《寄苏四郎》:一枕香风飞梦远,廿年蓬鬓傲霜华。

这些诗词中的廿都应念成单字音niàn,不可读作二十,因为诗歌有严格的韵律,否则就破坏了句子的整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十,廿,卅,卌,中间的点就是绳结的形象,我国古代确有结绳记事的传说。作为一个参考。

或许,你还对我的这些文章感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注释商榷

《愚公移山》中的夸娥(不读é,读yǐ)氏,原是大蚂蚁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怀才不遇主题的深思

如何解决文言文难学难懂的问题,这篇长文或许能帮你

负荆请罪之荆溯源

说文解字谈文化:农从何来?

汉字演变的四个规律:繁化、简化、异化、声化

搜索建议:廿怎么读  廿怎么读词条  
热传

 attention(想了解Att...

之前在看DETR这篇论文中的self_attention,然后结合之前实验室组会经常提起的注意力机制,所以本周时间对注意力机制进行了相关的梳理,以及相关的源码阅...(展开)

热传

 爸爸伴我成长作文

爸爸伴我成长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爸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