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笙怎么读(笙)

敔(yǔ),又写作圄,其形状如虎,背上刻有二十七个锯齿,用木尺划而发声。

柷、敔之器是先秦雅颂之乐应用较久的木类乐器,西周之际就已经是堂上乐器了。《尔雅·释乐》曰:所以鼓敔谓之籈。郭璞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刻以木,长尺栎之,籈者其名。籈,击敔之器。鉏铻,齿状突起物。栎,敲击。按《释名》说:敔以止乐。说明用于乐曲的终止处。

敔,在晋唐之际时被废止。自宋代再兴古制,于仁宗时期恢复了敔、柷二器的堂上之位。直到清末,乃至民国以来,在孔庙乐队编制中,一直是沿袭宋代乐制。

敔器按清尺换算,其体长约69.9厘米,虎头高约30.3厘米,尾高约25.9厘米,籈长约77.7厘米。敔之器的外部通身绘黄黑色斑纹,如虎纹,负虎之趺漆以金色,旁设两耳,用以置籈。

在虎的脊背上,有二十七个纵列木片,即所谓龃龉(或称鉏铻)。龃龉安置在虎背的槽内。奏乐的时候,由专职乐工双手持以籈。一种以竹制成的扫把,扫敔龃龉三响,即可清洗闻乐者的耳朵,也即扫除前曲在听众及演奏者耳中的余音,以利于再次作乐和聆听。

《文庙丁祭谱》说:凡作乐曲终,鼓声即毕,即击敔。先三击首,而后栎其背,于龃龉上横栎之,所谓敔以止乐也。说明了敔之器在雅颂乐悬中所起的作用。

笙(shēng),簧管乐器。因笙竽一类乐器用匏作座,上设簧管,所以古属八音之一——匏类。

笙在殷商时已流行,由簧片、簧管、斗子三部分组成。演奏时,手按簧管下端的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声。常用的有十三簧、十四簧两种。今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

《世本》记为女娲氏或作笙簧,有的版本记随作笙,并记女娲氏为黄帝之臣,而随又是女娲之臣,这些皆系传说。另除《周礼》中记有笙师之外,《诗经·小雅》也记有笙磬同音,可证明当时已有笙,并可说明这两种乐器都是有固定音高的。

孔庙乐队中有巢笙、和笙之别。

所谓巢笙、和笙,实则是大小之差。如《尔雅·释乐》所说:将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巢笙其名来自外形,即由多竹管巢居于一匏之中。祭孔礼乐中的巢笙与和笙都为十七管,而大、小笙两者的区别在于各有簧片多少。

和笙的雏形成于我国殷商时期,在已经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龢字,卜辞有三种笙的象形字,像编管吹奏乐器,也就是原始型的和笙。这种和笙的形制与排箫有些相似,即无斗、无簧,是用绳子捆起的木框等物,将许多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而成。

笙在孔庙乐悬中的编制历代不尽相同。自宋代以来,仅轩悬之乐的编制少则六件,多则八件。若就其品种繁多而言,当属金代,该朝曾规定祭孔乐悬必用巢笙、和笙、闰余匏、九曜匏和七星匏等。

雅乐笙的音律是以五度相生法,取纯五度音,用相和的双音吹奏法。比如,以宫音与徵音相和,徵音与商音相和,商音与羽音相和,羽音与角音相和。或者取八度相应,即高尺与低尺相应,高工与低工相应……以此类推,合而成声。

《圣门乐志》对笙有较详细的记载:

笙,竹制,配以铜舌,以十七竹管长短不同组成。笙,生也,生众音之萌蘖而发其声华也。大者九十簧谓之笙,小者十三管谓之和。《仪礼》:三簧一和而成声。今制以小紫竹为之,一攒十七管,先按山口,每管内面方孔是也,如吹某字则按其孔呼吸,簧动而声发。《诗经》谓吹笙鼓簧是也。其母用匏,匏之为物,其性轻而浮,其中虚而通,笙则以匏为身,植管匏中,象植物之生,故名曰笙。

凡吹竹音,按其孔则无声,放其孔则有声,唯笙匏属,按其孔则有声,放其孔则无声,故谓之鼓笙。鼓者,动也。按其孔则气从山口出,以鼓动其簧而声发矣。笙后面居中一长管,位第十四,乃黄钟声,谱以合字应。其第十二管乃黄钟清声,谱以六字应。凡吹合字,必吹六字,亦取清中相知,以左手食指及中指按其孔,余孔开。如吹十二管六字,又兼按十三管小六吹之,第四管、第八管、第十一管为太簇律,用右手食指及左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四字应。

第一管、第三管、第十管为姑洗律,用右手食指、大指、左手大指按其孔,则一字应;第二管、第十三管为中吕律,用左右手大指按其孔,则上字应;第十二管、第十五管为林钟律,用左手食指、中指按其孔,则尺字应;第三管、第七管、第十一管为南吕律,用左手大指、右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工字应;第五管、第六管、第十管为应钟律,用右手大指、左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凡字应;又第一管为勾凡,第九管为助凡、清一,第十六管为亚乙,第十七管为背凡,审其调之清浊,皆可取为助音,而雅乐不用也;第四管、第八管、第十一管为清太律,用右手大指、左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五字应。

各管之配合,点笙歌诀有明确的记载:

一三十管一字真;

二管十三上字闻。

内外孔歌诀:

四、八、十一为四字,

十二、十四为六、合音。

三、七、十一为工字,

十二、十五尺字轮。

全簧孔字歌诀:

五六勾凡九清一,

亚乙、背凡十六七;

又加十三为上字,

徐徐用字呼与吸。

此总括管孔以清中数声兼言之,若大成乐止用合、四、上、尺、工、六,六字当依所列图管,取应用字目,按谱单吹,勿以兼音乱雅为美也。

关于雅笙的形制,《文庙祀典考》是这样记载的:竹管匏身,大笙十七管皆有簧。……小笙十七管惟十三簧。……匏面穿环植之,左右分列,束以竹丝,中管最长,以次短,像凤翼,本丰末敛,像凤身。管本以檀窍其中,而有底削半,以薄铜叶障孔,开簧口点以蜡珠其上,各按律分穿出音孔,管端穿气孔。匏之半接吹管,端为吹孔。匏身及吹管髹漆,缕云龙文填以金,吹管外垂五彩旒苏。

由于笙具有和声功能,且音色明亮清越,与钟磬共相合奏,尤其谐悦动听,所以自西周以来,素享有钟笙之称。它是祭祀、乡射等礼乐活动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选自济宁历史文化丛书《祭孔礼乐》:孔德平 彭庆涛 孟继新

编辑:张博

搜索建议:笙怎么读  笙怎么读词条  
热博

 描写植树节的作文

描写植树节的作文导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只见那排排挺立着的树苗为那光秃秃的农田添上新绿,也许再过几年那里会是一片绿树成阴的树林,我们种的...(展开)

热博

 周记开学第一周初中

周记开学第一周初中岁月无痕,流水时光,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一周的时间,一定有不少感想,请好好地记录下在周记里。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