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动物界全系列】短尾下目—绵蟹派

短尾下目—绵蟹派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真软甲亚纲

真虾总目

十足目

腹胚亚目

短尾下目

绵蟹派

 

绵蟹派(学名:Dromiacea)是十足目短尾下目下的一个节,包含240种现存的和约300已灭绝的蟹。绵蟹派和绵蟹亚派、圆关公蟹派被认为来自同一个单系群,但是形态学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绵蟹派的化石记录最少可以追溯到侏罗纪,如果Imocaris被确实为该节的成员,那么其历史便可以追溯到石炭纪。

现属十足目歪尾派的亚科Eocarcinoidea以及其中的两个属(Eocarcinus和Platykotta)最初也是被划分在绵蟹派下的。

1.下属科

绵蟹总科(Dromioidea)

绵蟹科(Dromiidae)

贝绵蟹科(Dynomenidae)

贝绵蟹亚科(Dynomeninae)

后贝绵蟹亚科(Metadynomeninae)

人面绵蟹总科(Homolodromiidea)

人面绵蟹科(Homolodromiidae)

人面蟹总科(Homolidea)

人面蟹科(Homolidae)

蛛形蟹科(Latreilliidae)

2.绵蟹总科

绵蟹总科(学名:Dromioidea)是十足目短尾下目(螃蟹)的绵蟹派之下三个总科的其中一个,其成员主要在马达加斯加发现。绵蟹总科生物最早期的化石是在达宁阶的岩层发现。

3.人面绵蟹科

人面绵蟹科(学名:Homolodromiidae)是属于人面绵蟹总科下的一个科。

(1)人面绵蟹属

凯岛人面绵蟹(学名:Homolodromiakai)是人面绵蟹科人面绵蟹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长方形,凸,后部膨大,背面完全光滑无颗粒,无刺,颈沟背面不很明显,但边缘显著,鳃心沟背面可见。额齿小,低位,假额齿粗大,弯向内方,外内窝齿长,斜指向外方,下眼窝区光滑,第2触角基节粗短,外侧具一壮齿和小刺。第3额足长节表面及边缘均光滑。

螯足相当长,各节光滑,掌窄长,长为宽的2倍,指短于掌,两指末端交叉。

前2对步足细而长,特别是长节、掌节和指节,末2节等长,各节表面光滑,指弯呈镰刀状,末2对步足短小,掌节具一较长突起,末2对步足长节长度超过头胸甲的鳃心沟处。

雌性腹部7节,甚宽,每节侧部相连。

②生活习性

栖息于650m的海底。

③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印度尼西亚,瓦努阿图,瓦利斯岛,富图纳岛和新喀里多尼亚。

国内分布:南海(东沙群岛)。

(2)双齿绵蟹属

道氏双齿绵蟹(学名:Dicranodromiadoderleini)是人面绵蟹科双齿绵蟹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全身密具中等长度的刷状毛。头胸甲长度显著长于宽,背面十分隆起。额甚宽,中央齿小,与口前板结合,侧齿强大而钝。内眼窝刺缺,外眼窝刺强大而尖。下眼窝缘有2刺,内侧一枚小,外侧的大。后侧缘较前侧缘稍突出。

螯足长节呈长棱形,背面中线呈脊状,有数枚小刺。掌稍膨肿,宽大于长,密具短毛。指节末部光裸,不动指内缘末端分2锐齿,中部4枚较大,基部3—4枚较小。可动指内缘近基部有一小突起,末端尖,两指合拢时,可动指的末端正插在不动指末端两锐齿之间。

步足纤细,除指节外,各节呈圆锥状。以第2步足为最长,末2对步足较前2对短小,位于近背面,掌节末端有几根长刺毛,指节呈钩状,末端尖锐。

雄性腹部分为7节:第1节菱角形,第2节倒梯形,第3至第6节长度近等,宽度自后向前逐渐收窄,末节呈舌状。雌性腹部呈长卵圆形,分为7节,第1节宽短,第2节基部较末端在窄,两侧缘向内收敛,第3、4、5节长度略等,第6节中部为两端长度的2倍,尾节甚大,呈宽梨形,各节表面有细颗粒,腹面基部中线凹陷,整个表面及边缘密具长软毛。

雄性第1腹肢粗壮,分3节:基节粗壮,第2节次之,末节较长,边缘有长毛,末端具一钝突起。第2腹肢分为3节:基节较第2节粗而长,末节甚长,基部略呈锥状,逐步向末端趋细呈针状。

②栖息环境

栖息于水深65—395m的软砂或碎壳底。

③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日本。

国内分布:东海。

4.蛛形蟹科

蛛形蟹科(学名:Latreilliidae)为十足目的一科动物。蛛形蟹科是蟹的一个小科。 它们是相对较小的长腿蟹,可发现于世界上大部分热带和温带水域深度大于700米(2,300英尺)深处的软底上。该科及其模式属以Pierre André Latreille命名。现有7个种。

(1)无毛蟹属

长踦无毛蟹(学名:Eplumulaphalangium)为蛛形蟹科无毛蟹属下的一个种。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长梨形,前部呈一长“颈”,胃区前部中线具一刺,肝区膨胀,有一刺,心区隆起,具2枚并列小突起。额齿小,尖锐,弯向下方,背内眼窝刺长,稍弯,有3枚附加小刺,眼柄短于背内眼窝刺,角膜肾形。

第3颚足不完全封闭口腔,长节近基部内侧具一壮刺。

螯足长节瘦长,有刺,末3节光滑无刺,雄者可动指基部具一钝齿,两指合拢时稍有空隙,末端交叉;雌者既无钝齿也无空隙。

步足瘦长,长节多刺,前缘末端的一枚为最锐长,腕节有时有小刺,掌节边缘有不明显的小刺,后缘末端有几枚锐刺。末对步足短小,腕节短于掌节,后缘有一末端刺,掌节相当短,后缘有些刺,指节呈镰刀状。

雄性腹部分为7节:第1节具小突起;第2节突起较大,尾节也呈梨形。雌性腹部第4至第6节愈合,前3节中线各有一小突起,第4、第5两节基部两侧各有一枚刺状突起。

雄性第1腹肢粗壮,末端分为3小叶,周围有长刚毛。第2腹肢也粗壮,形状与前种相似。

②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深30-307m的泥砂、岩石、海草和碎壳底。

③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日本,韩国。

国内分布:东海、南海。

(2)蛛形蟹属

蛛形蟹属(学名:Latreillia)为蛛形蟹科的一属动物。

①强壮蛛形蟹

强壮蛛形蟹(学名:Latreilliavalida)为蛛形蟹科蛛形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菲律宾、丹老群岛、泰国湾、孟加拉湾、非洲东岸,包括南海等海域,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栖息于50-290米深的泥以及沙质底。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90至-50米。

a.形态特征

头胸甲长梨形,颈部中央具一刺,肝区膨大,心区有3个不明显的小突起。额刺短小,向下伸,背内眼窝刺简单,短于眼柄,有时两者相等或稍超出,而且多数有附加小刺。角膜呈肾形。

螯足长度为头胸甲长的4倍多(不包括额刺),长节中部两侧共有3刺,末端中线及两侧也有3刺。腕节较掌节瘦长。掌节膨胀,其长度约为指节的1.5倍。两指合拢时末端交叉。可动指基部内缘具突起。

步足相当长,前3对长节、腕节及掌节两侧具一小刺,但长节的刺为最明显。掌节后末缘具3枚锐刺。指节呈爪状。末对步足最短,腕节、掌节近等,掌节两侧具羽状毛,指节相当短。

雄性腹部前两节中线各具一突起,尾节呈梨形。雌性腹部第2、3节中线各具一刺状突起,第4节两侧各具一锐刺。

雄性第1腹肢形如手枪,末部具长刚毛。第2腹肢末端呈足形。

b.生活习性

生活于50—472m的细砂、贝壳或泥质底。

c.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东海、南海。

国外分布:日本,韩国,菲律宾,缅甸,孟加拉湾,塞舌尔群岛及非洲东岸。

②长踦蛛形蟹

长踦蛛形蟹(学名:Latreilliaphalangium)为蛛形蟹科蛛形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包括东海等海域,生活环境为海水,主要生活于水深30-300米泥、沙质底部以及岩石及水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00至-30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物界  动物界词条  全系列  全系列词条  
热文

 刚才,圆满成功

本文专家: 林文杰,工程师,川陀智库高级研究员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