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母亲的干燥综合症,我开了7副药搞定了

以下来稿,来自群友“小名”的真实分享,感谢

受赤脚老师的鼓励,今天继续分享我学习中医,为自己和亲人调病的故事。母亲一直有口干、眼干、咽干,早上起床口苦的症状,这是不是西医所谓的干燥综合症呢? 百度一下干燥综合症是自身免疫力疾病。反正叫什么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质疾病,就告诉你这个病不好治,或者病因不明。前年时候她去一个中医诊所看过,说是胃阴亏,肺阴亏等等,反正哪都不好。 当时我想既然哪儿都缺津液,咱就找源头,肾主水那就滋补肾阴吧。给她用了一个月左归丸,老人的干燥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她处于阴阳低水平的平衡,又出现了肾阳虚的症状,服了一段时间桂附地黄丸症状才消失。 去年开始,她的干燥症状又复发,因为上次调理采用单纯滋补肾阴的左归丸,效果不巩固。没找到更好的办法前,这个毛病的调理暂时放下了。半个月前我突然灵光一闪,血属阴,血虚也生燥啊,如果补津液滋肾阴同时补血,是不是有效果呢? 经过一周的思想工作(老太太说吃药吃的太多了,吃够了。其实就是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三七粉等等一些补血益气活血的日常调理)。最终她同意再给我一次机会,经过反复的思考组方如下: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麦冬、黄精、生地、酸枣仁、生姜、枸杞子、陈皮。 以四物汤打底,此外的药物选择要求,既能补津液滋肾阴又药性平和。老太太虽然身体很好,但也是低水平的阴阳平衡,用药稍热或稍寒都不行。 选择第一味药是麦冬入心、肺、胃经,滋补津液同时润肺以降肾水间接补肾,而且微寒,相对平和。黄精入肺、脾、肾经,既补肺又大补肾精,更重要的是药性非常平和。 生地虽然性凉,但滋阴润燥,生地是绕不过去的坎儿,考虑生地的凉性加生姜反佐,此处不用干姜,因为老人口鼻干燥。头面部属表,用生姜还能起到引药达表的作用。 枸杞子药性平和,能补肾精。酸枣仁补肝血,同时安神,解决老人失眠的问题。五味子益气生津,补五脏之虚,同时收敛精气不外泄。陈皮理气化痰,防止补药太滋腻。 就是这个小方,老太太反馈第2副后睡眠好了,第3副药后口不干不苦,鼻子有潮气了。还告诉我不用加减就用原方,大概她对这个方子的效果非常满意,特别嘱咐我效不更方,到今天为止吃了7副,基本解决了困扰大多数老年人的干燥问题。 近期分别摸两周儿童和健康高龄老人的脉,发现老年人和小孩脉象很相似,浮数且相对常人洪大。虽然脉象相似,但本质不同。儿童如幼苗,树干未成,五脏功能弱,需要脏腑更努力工作,随着不断成长,五脏功能增强脉,脉会走向缓和。 老年人如老树,虽依然枝叶繁茂,但内脏已空,脏腑功能下降也需要更奋力工作,但会随着元气耗尽走向凋零。市面上育儿的书琳琅满目,养老的书屈指可数。中华民族是个重视孝道的民族,那么该如何赡养老人呢? 如果从脉相上看,方法很简单:以幼吾幼的方式去老吾老。幼儿脏腑功能弱,要吃好消化容易吸收的食物,老年人同样适用。儿童喜怒无常,老年人气血已弱,肝肾已衰,同样情绪多变,精神脆弱。因此用养儿方式去养老准没错。 同时因为孩子身体是上升的,老人身体是下降的,平时注意给老人健脾益气补肾以固其本,会起到节约老人内脏元气的消耗,达到益寿延年之功效。我母亲的脉比同龄老人要和缓,而且重按有根。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时注意健脾补肾。 前一段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派出所一个小姑娘给她打电话核对户籍信息,一直强调让老人亲自接电话,母亲说我就是本人啊。人家不信,这中气十足,哪像八十多岁的人啊。费了好大劲解释。 今年年初,老太太感冒了一段时间不思饮食,感冒好了以后连续发作心绞痛,我给他补气,几天就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发作。这更让我认识到给老人补气的重要性。现在无论中西医见心绞痛就活血化瘀,相当一部分人效果并不好,岂不知很多老人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而心绞痛,这时在化瘀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拔苗助长,可能起到反作用。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