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沉香南药】为什么说海南沉香冠绝天下?

海南沉香,古时称为“崖香”,又称“琼脂”,自古以来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众香翘楚。

崖香源流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之后,在南越地区设置交阯刺史部,分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其中,珠崖和儋耳两郡在海南岛。自东汉至北魏时期,海南岛改称珠崖州。此后,陈朝、北齐、北周时期,唐朝、五代十国时期,均在海南岛设立行政建置崖州。两宋和元明清,则变建置为琼州。后人在沉香贸易中,为了区分产地,就约定俗成的把产于海南的沉香,称为“崖香”或“琼脂”。

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沉香,是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和《交州异物志》。《交州异物志》中说:“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泰斗苏轼,在为其胞弟子由(苏辙)60岁生日而作《沉香山子赋》中,以灿若披锦的文笔,盛赞海南香:“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借海南沉香绘物抒意的诗文古今万千,而在笔落惊风雨的苏文面前则稍逊风骚。《沉香山子赋》以思与境偕,物我两冥的意境,成为推介海南沉香的首席美文。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广引蔡京少子蔡涤佳句,为海南沉香的美誉度一锤定音:“占城(越南)不若真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

北宋宰相丁谓,在谪居崖州期间,写下崖香名篇《天香传》。丁谓把海南沉喻为天香,有三层含义:一曰,海南沉堪称天下第一香;二曰,海南沉乃天上神仙能够感知的仙香;三曰,海南沉是天子御用青睐的圣香。

海南沉香最动人的地方,是它的“沉”,蕴含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于它的“香”,香而不艳,浓而不俗。入水即沉,映射的是它菁华积结的厚重内涵。落花飞雨之下,香气清氛之中,令人沉静若水,是它物华天宝的魅力一瞬。自汉以来,沉香就是历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竞相咏叹的钟灵粹珍。当代著名作家伍立杨先生赞美说,品读一篇篇香文雅集,如沐写在纸上的文字的沉香。

在两宋时期,文人雅士即把“插花、挂画、斗茶、品香”,视为修身养性的四般雅事,也由此反映了彼时沉香对文化的影响。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千百年的沧桑岁月中,以不同的文化信仰,影响着人类进程和世界历史。尽管三大宗教的信仰不同,但在教义中却有一个共同的信物,这就是沉香。

中国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生于海南。相传,他自幼在定安文笔峰牧羊采药,一枝海南沉香如意伴随他云游天下,济贫扶弱。最终修炼成仙,伴随氤氲清新的沉香羽化在文笔峰上。

公元742年至753年,鉴真法师应日本天皇朝廷和佛教界邀请,东渡日本传法。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鉴真所乘海船因台风漂到海南振州(今三亚市),在此留住一年。其随行弟子思托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自振州到崖州界(今海口市),但见“香树聚生成林,风至香闻五里之外。”鉴真东渡就携带沉香、甲香、栈香等香料六百余斤。据传,现藏日本正仓院东大寺的“天下第一香兰著待”,即是鉴真带去的一块黄熟香。

位居“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的沉香,堪称香木舍利、琼脂天香,是大自然恩赐海南的自然瑰宝。目前,蕴结沉香的载体白木香树,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经过海南省连续多年的大力推广,全省种植面积已近十五万亩。目前,海南香被国内外沉香爱好者广泛推崇,海南已成为崖香的圣地,名副其实的香岛。

海南沉香千金难觅的历史原因

海南沉香冠绝天下,但是,海南香市场存量有限,特别是上等好香,更是千金难觅,物以稀为贵。

清代张嶲所著《崖州志》,在土贡一节记载,“海南土宜之贡,自汉迄明,历朝皆有。自雍正间将本色物料编入正赋折征,每年汇同地丁起运项银报解,拨支兵饷。”

《后汉书·明帝纪》记载,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儋耳郡即“慕义贡献”。至唐代,儋崖(儋州)“土贡金、糖、沉香”。到宋代,归州县管辖的“熟黎”,需“供赋税”。而居黎峒不隶属州县的“生黎”,则“不供赋税”。然而,黎区高悬海外,州郡巧立名目,“欺敝诡伪”之事层出不穷。例如,曾任昌化军副使的李光,在《庄简集·海外谣有序》中说:“琼、崖、儋、万四州,限在海外,地理险远,输赋科徭,率不以法。所出沉香,翠羽、怪珍之物,征取无艺,百姓无所赴诉,不胜其忿,则相煽剽克。”

苏轼之子苏过,在琼流谪期间,目睹内陆汉人巧取豪夺黎人沉香境遇时,发出这样的感叹:“黎人处不毛之地,盐酪谷帛斤斧器用,悉资之华人,特以沉香、吉贝易之耳,吾焉用此借寇兵而资盗粮哉!”

南宋礼部侍郎李焘,在其编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第310卷,朱初平上行奏言中,对琼州珠崖治所的沉香采办,直陈陋规:“每年省司下出香四州军买香,而四州军在海外,官吏并不据时实置,沉香每两只钱一百三十文,既不可买,即以等料配香户,下至僧道乐人画匠之类,无不及者。官中催办既急,香价逐致踊贵,每两多者一贯,下者七八百。受纳者既多取斤重,又加以息耗,及发纲入桂州交纳,赔费率常用倍,而官吏因缘私买者不在此数,以故民多破产,海南大患,无甚于此。”两宋时期,海南归属广南西路,下设昌化军、朱崖军、万安军、吉阳军四军。权力交叉,官吏不作为。宋时官吏采办沉香的腐败行为,把海南香无辜的推上了奢侈的平台,也由此加剧了沉香生态链的断裂。

对黎族百姓以牛易香,不事农耕的陋习。内陆人以沉香供佛,黎人得牛又去宰杀祭鬼的陈规俗迹,苏轼在《书柳子厚(牛赋)后》中述及:“地产沉水香,香必以牛易之黎。黎人得牛,皆以祭鬼,无脱者。中国人以沉水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烧牛肉也,何福之能得?”

元代,海南黎族地区继续向朝廷进贡槟榔、沉香等。据史书记载,元代因供给占城(越南)军饷,各种朝贡之苛重,较宋代有过之而不及。

及至明代,琼州府向朝廷贡物,从永乐初形成定制。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国初未闻私贡,永乐乙酉抚黎知府刘铭率各州县土官入贡马匹、沉香……后知府黄重用是为例,三岁一贡,其数无常,剥黎邀功。后革土职,贡亦随废。”

经过汉朝迄元四朝的无情盘剥,海南沉香几近枯竭。郑和七下西洋,从海外带回大量香料,加上西洋各国的朝贡贸易,基本满足了朝廷和民间的用香需求。

顺治五年(1648年),清兵占领琼州。1652年,清兵大量渡海,真正统治海南,设立琼州府。

据《琼州府志》载:“(官兵)或借官司名色,或借差吏横眉,饬取贡香、珠料、花梨……等货,奔走无期,犹索脚步陋规,膏脂尽竭。”此类扰民恶行,在清一代地方志中比比皆是。也有刚正之士振臂高呼,为民请命。康熙七年(1668年),任崖州知州的张擢士,不惜冒犯权贵,呈递状纸《张擢士请免供香》书。

书中曰:“琼郡半属生黎,山大林深,载产香料。伏思沉香乃天地灵秀之气,千百年而一结。昔当未奉采买之先,黎彝不知贵重。老贾贪图厚利,胃毒走险而进,或有携扶而出者。自康熙七年(1668)奉文采买。三州十县,各以取获迟速为考成之殿最,滑役入其中,狡贾入其中,奸民入其中。即蠢尔诸黎,亦莫不知寸香可获寸金,由此而沉香之种料尽矣。若候再生再结,非有千百年之久,难望珍物之复钟。先奉部文,本年沉香限次年二月到京,尽因采买艰难,催提纷纷,本年春夏初犹银香兑重,及至逼迫起解之时,甚有香重一倍,而银重二倍者。恐三两五钱之官价,仅足偿买香解香之十分之一耳。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斤,而崖独有十三斤之数。嗟!崖荒凉瘠苦,以其极边而近黎也。且香多则解费亦多,籍曰产香,岂又产银乎?”

言犹在耳,振聋发聩。香道中人必当扼腕叹息,以期于心髓。

地方官员暴征横敛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沉香赖以生存的基础,也动摇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昌江县石碌镇水头村,现保存有一块禁示碑。系乾隆四十四年琼州知府萧应植颁立。碑文内容针对地方官吏“骚扰复萌,或借官司名色,或借差役,横眉饬取贡香……”“许该峒峒长、黎民捆获解赴”等事。

一叶可以知秋。清朝时期黎族地区沉香采办的乱象,足以令人哑然。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再一次对海南岛的沉香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历史的伤痕至今都不能弥合。

从海南岛解放一直到海南建省,在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封闭环境下,海南沉香意外地得以休养生息。虽不足以恢复到它应有的状态,但已呈现出勃勃生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沉香  沉香词条  南药  南药词条  海南  海南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天下  天下词条  
热传

 结婚登记所需材料有哪些?

在广州办理结婚证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男女双方居民身份证;2、男女双方居民户口本;3、无血缘证明;4、单身证明;5、3张两寸近期男女合照;6、再婚者需要准备离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