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开发商做广告的底层逻辑:用最真诚的忽悠,只为找到最傻的你

 

朋友所在公司的项目清盘了,但官司没打完,还有十多个诉讼折腾着。其实这倒无所谓,哪个项目都这样儿,要不然公司养着一堆律师也是白费。

这最近集团总部又搞了个检查,非得说他们售楼员超权限承诺,也就是胡说八道的过分了,要进行处罚。朋友冤死了,说自己这售楼处绝对没说过分的话,所谓的虚假承诺都是中介和电商忽悠的,自己这边只是没澄清而已。

我是相信就这种情况的,售楼处不是傻子,现在又都是录音录像方便的年代,没必要过分忽悠了,留下把柄确实不好交代。可中介们的嘴那谁管得了啊,随便说呗,信不信是自己的事儿。

而且我问了问中介是怎么说的,发现也挑不出毛病,现在都不傻的,说的都是模棱两可的话,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比如问旁边这条路什么时候通车?回答是商场完全开业的时候。商场什么时候开业?业主整体入住的时候。业主什么时候入住?那当然是交房验收完全结束之后了。

这段话有毛病吗?

商场完全开业,这年头儿有几家商场能完全开业啊?能凑合着来家小超市再加几个外铺就不错了,周边人群不足,开了也是赔钱,还得关。

业主整体入住,这就更不可能了,就算是全都验收交房合格了,新小区空上个一半都正常,三五年整体入住算快的,七八年住满了都有可能。而且交房也且完不了呢,这不就还有十多个官司呢吗?加上扯皮的好几十起,折腾个三年挺正常。

但这就看买房人怎么理解了,反正人家是很真诚地在忽悠,每句话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肯定让你挑不出毛病。

正聊着呢就来了个打官司的业主,说是已经打了快两年了,这次又要再取点儿证。说实话都够辛苦的,这房买的卖的都累。但开发商这边是本职工作,挣的就是这份钱。对买房人那就属于无妄之灾了,满怀希望地买了个麻烦。

我还看了看这业主买的户型,下跃。那就甭说了,肯定是买完之后没涨呗。如果升值了那什么都好说,也就不打退房官司了。但这种户型不好涨啊,太难了,至少是排序靠后。那作为买房人眼看着别的房子都涨了,就自己这个没人问,没事都得找事儿了,理解。

问了问具体情况,还真的不好说是不是被忽悠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售楼处没把话说全,有大量藏着掖着的地方。而买房人呢,又过分脑补,被占便宜蒙住了双眼,连户型图都没正经看就签约交钱。两边是互相地想占便宜,最后倒霉的是买房的呗,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

听着外头吵架也挺有意思的,我是好多年没经历过了。之前卖房的时候一年到头的都是这些破事儿,2008年的时候达到顶峰,我统计过,一个月里遇到40多起退房的,合计被骂100多回,10多次差点儿挨揍。那会儿的开发商赚的就是挨骂的钱,被骂得越狠,说明赚得越多。

今天这女业主也挺有意思的,专业级选手,嗓门大还没逻辑不讲理,偏偏又拿着有理的证据,开发商就怕这种人,没理搅三分还得理就不饶人的主儿。但这女的反复大喊着,你们这就是“杀猪盘”,倒似乎给了我一丝感觉,觉得她说得挺对。

先说一点,人们为什么会被忽悠?或者说得更极端一点儿吧,为什么会被骗?

底层原因当然是贪婪的人性,还有就是骗子的无耻。但实际上还有一种解释,也是开发商做广告的底层逻辑,就是被骗的本身就是骗子,而且是傻得冒烟儿的骗子。

人们总以为骗子的骗局都很精密,未必。确实有这种局,但针对的都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人士或公司,不设计精巧了骗不过去。但这种事儿非常少,基本都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里。面对大众的骗局根本犯不上这么下功夫,浪费成本不值当的。

那面对大众的骗局是什么逻辑?筛选,把能相信的人给找出来就行。

比如那些一听就傻到冒烟儿的骗局,什么给秦始皇打钱一类的。人家就是要用最粗糙的手段,找到这个世界上最傻最贪的人。你能看出破绽,那就说明你太聪明了,不是人家的菜。

开发商打广告就是这样,什么皇家气派,尊贵体验,超值服务,价值洼地等等吧,目的其实全一样,针对人性的两个劣根:贪婪与恐惧。

贪婪利益,恐惧失去机会。

我不能说所有的广告都这样,但大部分开发商都是利用人性的特点,那就是爱占便宜。因为人们买东西买的并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开发商就是要找到爱占便宜的人,只有这种人才最好忽悠。如果一个人坚信物有所值,一分钱一分货,那这种人来了也得一脚踹出去,忽悠不动。

人性还有特点,那就是贪图安逸享受,梦想不劳而获,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代价。然后具体表现是贪吃、好色、虚荣、懒惰、自卑、敏感、好面子、装B、死不认错等等,这些就是等人到了之后再针对性的施展套路了。

打个比方吧,现在都知道抖音是最让人上瘾的玩意儿,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无形中就被商家赚走了大量的时间收益还不自知。那抖音利用的就是人性弱点,让你轻而易举地得到快感,至少是爽感(间接性小频率快感)。

而且在某些平台上,还能让你快速地找到相互认同的圈子,从而给你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成就感,找到组织的不孤独感。在这里,可以抱团的diss那些不同意见者,不管是否有理,但“群体”的集体感就是能让人自信感上升,急于行动且停止思考。

说得有些复杂了,简单说吧,别以为抖音这些平台搞了什么创新,无非就是大数据而已,找到了数据支撑。

其实人性是万年不变的,没有数据支撑也能忽悠,开发商对这种事儿研究几十年了,比抖音专业得多。毕竟这是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生意,远非千儿八百的散碎消费可比。

买房人,或者说上当者为什么会受骗?因为他们本身就坚定地相信骗局,只不过是被忽悠吸引过来而已。

比如被杀猪盘所宰掉的那些宅男吧,他们就相信自己是怀才不遇的真命天子,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所以他们完全相信这世界上就有一个出身好学历高长得漂亮工作好收入高还温柔体贴的妹子,然后每天能对他嘘寒问暖的聊好几个小时,还能帮着他发财。

如果不是相信骗局,如果不是自己就是骗子,是根本不可能被骗的。之所以被骗,是因为他们常用这种话来骗自己,甚至骗父母骗朋友。鱼找鱼虾找虾,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骗子们骗的就是另一种骗子,能经常骗自己的骗子。

那骗子所做的工作,就是找到骗子,然后黑吃黑而已。

甭说什么进了传销就会被洗脑,扯淡。章哥我进过三次传销组织,两次是主动加入进去学习洗脑的,一次是真的让人给骗进去的。但我怎么没被洗脑啊?因为从始至终就在挑毛病找漏洞,只学习话术形式,不管他们的忽悠内容。

所有加入传销的,本身都是相信这世界上有一夜暴富躺着发财的神话的,所以才被骗。老年人被骗着买保健品的,因为本身就相信这世界上有神药,花点儿小钱儿就能长生不老。其他的所有骗局都一样,全是本身已经相信,然后是抱着愿望上赶着是去找骗局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证明自己幻想的真实性,与其说是被骗,不如说是找骗子同行切磋。

买房时为什么会被忽悠啊?因为本身就相信世界上有地段好、配套全、质量高还便宜,更能升值好发大财的房子。所以才被人忽悠得召之即来,生怕错过了机会让别人捡了漏儿。骗人的不是开发商,人家只是搬运工,把你搬运过去而已。能说服自己的只有自己,能忽悠着骗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而一旦被搬运过去,那就算是找到组织了。现在是所有楼盘都弄微信群了,其实这也不新鲜,早在30年前的开发商就组织客户联谊会,人多力量大。因为开发商发现这招儿是真好使啊,一旦人类加入了“群体”,就相当于蜜蜂蚂蚁进入了队伍,个体意识立刻消失,成为了群体的一份子,只会服从于意见领袖的群体意志。

这不多说了,看过《乌合之众》《狂热分子》《群氓之族》等书的人自会理解。在买房这种巨额消费的商品中,群体意志的力量太强大了,开发商没有不研究这些的,针对的就是群体人性。

话说回来,要想不被开发商忽悠怎么办?对不起,没办法。所谓的保持独立思考也仅仅是权宜之计而已,别拿自己的爱好去挑战人家的专业饭碗。

只能宽泛地说:多问几个为什么吧,事出反常必有妖,别相信这世上会有善良的商人。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而是一个更比一个黑。只不过开发商没想骗哪个具体的人,他们只是筛选而已。要想不被骗,那就想清楚他们要选出的是什么人,然后再看是否适合自己吧。

仅供参考。

搜索建议:
热传

 如何调教正在生气的男朋友?

0。谢邀致敬说消气,总理八互要牢记!情侣本是鸳鸯鸟,互让互慰大智慧!1。静听男友气中味,突然生气是何意?听话听音须仔细,辨类明因大智慧!2。因人而气要劝解,因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