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上海解封,“经济第一城”回来了

只要开放的思路不变,沿海城市就不会衰落。

01

上海解封

六一儿童节,全网都在刷着“我还是个宝宝、儿童节快乐......”。

而整个上海却在群发着“新年快乐!”

是的,这一天对于上海人来说就像过年一样。

根据上海发布信息,自6月1日零时起,上海除高风险地区、封控区、管控区外,其他所有防范区已全面全部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同时,根据最新的复工复产要求,已经取消了行政审批要求,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复工。

这次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被按下“暂停键”70多天的城市,终于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解封。从外环外的居民小区到黄浦江两岸的写字楼内,居民们的生活重新回归正常。

上海餐厅、商超陆续“解封”,弄堂里香味四溢的生煎,马路边醇厚浓郁的咖啡,一份起送的外卖都开始回来了。

所有地铁线路恢复正常运营,久违的人流再次出现。

楼下小区小花园又响起了老大爷练剑的伴奏和老阿姨跳广场舞的音乐。

大量的人和车到外滩去,久违的堵车画面再次出现,上海真的恢复正常了。

02

一次“暂停键”的代价

在上海按下暂停键之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就因为一番言论饱受争议:

“上海承载的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我们的城市也承载着在全国社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每个人甚至可以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但是该封的,还是封了。

这次疫情,上海默默承担了所有责任,也背负着防疫不当的骂名。

长期的“全域静态管理”,上海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承受了多少痛苦,我们难以准确量化,只能从宏观经济层面的测算,探知一点线索。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转述了一名专家的评估方案,对上海疫情封控成本进行了认真测算。

该方案从4月1日官宣“全域静态管理”算起,至5月22日部分公交线路恢复营运结束,全程共计52天。

52天的直接成本考证结果为992亿元,平均每天为19.07亿元。

隐性(间接)成本考证结果为3.97万亿,平均每天的成本为763亿元。

直接成本与隐性成本相加,共计4.07万亿元,接近2021年上海市全年的GDP(4.32万亿元)。

但是这个测算模型有几个疏漏。

首先,起止日期有误。

上海开始封控应当是3月下旬,解封日期应该为6月1日,而非至5月22日。封控时长当为70天左右。

其次,直接成本的考证结果有所偏差。

上海这次封城虽然不是全部停止经济活动,按照通稿的说法是:全市180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70%,其中首批66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90%。

但仍有超100万家中小微企业处于停摆状态,而这部分企业是支撑起上海经济活动的主体。并且,重点企业可以顺利复工,但不一定可以顺利复产。

因为,复工只要人待在厂里就算复工,但复产需要开动生产线。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造一台车需要1000多个零部件,全域静态管理的背景下,日常用品的配给都是问题,那生产的原材料、核心部件的供应完全能得到保障吗?

所以,这70天的时间里,只有非常少量的产业能够保持正常运转,70%的经济活动基本都停滞了。

以这个作为测算思路,参考上海2021年的GDP情况,其直接经济损失粗略计算应当为:

43214.85亿/365天*70天*70%≈5801亿

如果再算上防疫物资和其他物资消耗,行政开销、防疫人员工资支出等等,直接经济损失肯定要超过6000亿,远高于上文模型中测算的992亿元。

这一点从上海发布的4月份统计数据也能看出点门道:

烟草制品业:跌99.5%;

汽车制造业:跌70.9%;

家具制造业:跌84%;

..........

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涨20%。

工业生产情况,同比去年的跌幅,除了国有控股49.3%,其他都超过50%。

房地产完全停滞。

社会零售品总额:零售品,所有类别均大跌。

从经济数据看,这次“上海保卫战”中,上海的确承受了太多、失去了太多......

03

上海还能保住“经济第一”吗?

长达两个月的封控管理之后,上海的经济遭遇了最寒冷的时刻——各项指标数据全面下滑。

要知道在去年,上海经济展现了强大的韧性,GDP突破4万亿,比上年增长8.1%,稳居国内城市之首。

但经历今年这波疫情,上海2022年的“经济第一城”的地位,很有可能不保。当城市重启,有些失去的东西,很难找回来了。

以消费为例,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在上海,目前被封了两个月,头发三个月没有理了,如果解封以后,不可能一个月理三次,所以这些失去的消费就永远失去了。

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封城一度长达76天,和上海封城的时间接近。当年全年武汉的GDP排位从第八下滑到第九位,同比增长-4.7%。

参照这个情况,2022年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极有可能易主,这也可能是近百年来,首次中国第一的城市不再是上海。

不过上海会永久失去这一地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上海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支撑其经济的基本盘没有被动摇。上海之所以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原因在于:

无与伦比的产业基础、政策方面的倾斜和得天独厚且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纵使天选之子,也历经百年发展。

上海县设立于元朝,隶属于松江府。即使在中英《南京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之后的几十年,上海也不过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县。人口常年徘徊在20万人,充其量只能算江南的一座稍繁华的一座县城,并非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洋务运动期间,上海也作为洋务运动重点城市之一,清政府在上海大肆创办企业,许多民间的富商也跟随者脚步创办了大量的企业。

可以说上海是中国资本的发芽地。随着大量的企业创办,上海的经济一步一步走上了高峰,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为耀眼的城市之一。

经济越来越发达,来上海谋生的人也就越多,而这些外地人的到来,又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由此上海进入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1900年的时候,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成为中国境内的超级特大城市,其经济实力位居全国首位。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业产值占到全国的50%,比重最高的年份是1933年,占比达到66%。

1949年,上海城市人口大约是550万,同时期其他城市,少有超过100万人口的。中央银行设于上海,所有大银行总部和证券交易所在上海。

民国时代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大部分重要研究所,例如物理所、化学所、工程所、生物所、地球物理学会、地质研究所、数学所、自然科学研究所,以及很多的全国性专业学会例如中国纺织学会、全国医师联合会、社会科学研究所等等均成立于上海。

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现代科学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如果你把上海工业历史研究清楚,基本算解了中国工业的一大半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是汽车、纺织、食品、机械、化工的主要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无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实力,上海是国内其他单一城市无以匹敌的。也唯有基于这样雄厚的工业制造实力,才可能以一座城市之力向国家提供近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一个时期,靠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口,不到千分之一的土地,这个城市向中央上缴的钱,占了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这些钱,用于支持国家庞大的行政机构的运行,支撑国家的国防力量,支持其他省市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上海的产业基础好,获得政策上的倾斜也不少。

改开后,1979年宝钢一个项目投资就占了当年全国总投资的六成,这是任何省级行政区得不到的资源。

浦东开发,证券交易所等也是其它其它任何行政区得不到的政策资源。

有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说上海改革开放之前只是一个轻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一百多年来一直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并进的城市,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包括到现在也是这样。

虽然在互联网经济方面,无论是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平台,还是以TMD(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美团点评、滴滴)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公司,亦或是大型科技企业(如小米),上海都未分得一杯羹。

但是在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半导体方面,上海,撑起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半边天。

2021年,上海的集成电路产值超过2000亿元,在全国占比将近30%。

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材料、设备,芯片产业链五大关键领域,上海均有龙头企业布局。

紫光展锐、中芯国际、中微公司、上海微电子、上海新昇……这些普通人听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却代表了中国芯片产业在不同领域突破封锁的希望。

以被卡脖子最严重的光刻机为例,上海微电子是中国唯一的光刻机巨头,有望在2021-2022年交付首台国产28纳米工艺光刻机。

一旦顺利交付,将是国内半导体产业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些基础,不是一场疫情就可以打垮的。“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架构的产业格局,更不可能被病毒给击垮。

有了这些底子,即便2022年的数据不好看,也一定会在2023年迎来一波“报复性”反弹。

此外,上海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倒不是政策上的倾斜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底子,这些都可以被替代,只有上海的地缘优势,没有被替代的可能!

州县有时而更,山川古今不易。使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州不可移;梁州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州不可迁。

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

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

但是这些地理上的优势,都比不了上海来得重要。

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上海的重要性,就连清政府都知道。

丧权辱国的条约出卖了一大堆民族利益,但是在上海的主权问题上死活都不退让,最多让洋人开了个租界。

因为上海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堪称国之命脉。

上海,地处我国南北的中间点,东面临海,南面杭州湾,与江苏,浙江接壤,和日本隔海相望。

东窥扶桑,西抚长江。地接南北,东亚中央。

背依吴越,十里洋场。人文鼎盛,江左名邦。

不仅是黄金水道流入长江的入海口,也是中国内地南方,北方和海外的连接点。对内对外的天然优势十分明显。

从地理位置来说,上海无疑是天选之子。

如果你从美国运一船货到中国,假设满载的集装箱船,买家遍布中国各个地方,随机分布。你会选哪个港口?

稍微有航运业常识的人就会回答你要么上海要么宁波。

为啥?货物从海船上卸下来,最便宜的二次转运物流方式是什么?不是火车不是汽车,是换个小点的海船装上,沿中国海岸线继续进行海运,而上海所在的位置往北到大连,往南到北海,其实航程都差不多,把货卸在上海,兼顾的面是最广的。

那次便宜的二次转运方式是什么?是装江轮顺长江航运往上,直到重庆,武汉。

那再次便宜的是什么?是通过铁路运输。

如果一个地方既有最经济的航线,终点的位置同时又守住长江口,同时还是铁路枢纽……那就只有上海。

所以全国、乃至整个东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上海高度汇聚,成为中国对内、对外的“中枢节点”,这方面没有哪个城市可以替代。

2020年,武汉封城两个多月,GDP差点跌出前十;但2021年GDP增速就达到12.2%,立马回到正常轨道。

那么作为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上海,困难更加只是暂时的。上海永远都是上海,以前是,现在是,以后还是我国经济中心。

搜索建议:
热传

 一婚嫁帅气男演员,二婚嫁大15岁...

最近,张芝华又把上海姆妈的形象带出圈了。《心居》里她饰演大伯母苏望娣,小嘴哒哒哒说个不停,时不时带着忿忿的小情绪,市井气的台词,老上海的腔调,与她融为一体,自然...(展开)

热传

 在你眼里,唐嫣是个怎样的人?

糖糖是一个努力善良勇敢的人我记得我第一次认识唐嫣是在一部名叫《夏家三千金》的电视剧,那时候,就感觉这个小姐姐长得很清纯很可爱很好看。后来慢慢的就了解的多了,认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