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宋陆京|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个人简介】

宋陆京,1970年生于河南,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州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课题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基地评审专家,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专家,广州市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展并多次获奖,多次在全国及其它国家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各大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多部。 

【作品鉴赏】

本心写画

□ 宋陆京

我出生在离太行山不远,一个叫博爱的小县城,因此,具有县城小镇人的野生散漫劲儿。我打小性格便具有很矛盾的两面性。既有细腻敏感,纠结脆弱的玻璃心,又有信念坚定,永不服输的倔脾气,还捎带着点儿文艺青年自负自傲的坏毛病,典型的路人甲该有的优点缺点都毫不含糊地集于一身。

由于自幼生活在中原地区,生于斯长于斯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太行山水的博大意象,就是我精神的故乡。天生地喜爱着那里的山水房屋,喜爱那里平淡的日常饭蔬,喜爱那里的俚俗乡音。这些关于乡土的记忆,对我的生命影响至深,也必然地渗透在我作品最深层,成为最本然的情感表达。我深信唯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才具有足以感动人的力量。艺术就是作者的一部自白录,它会毫不掩饰地告诉别人,自己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这是艺术的真诚可爱之处。“画本纷披来野意,文辞古怪亦天真”。回头望去,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艺术状态和人生底色。

不觉来广州画院已有八年了,我们这代人,有幸亲历了时代的宏大迭变。在我们的记忆中,既镌刻着与田园乡土的亲密联系,又赶上了商业信息时代的扑面而来,也兢兢业业地在体制单位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做着一点力所能及微小的服务。因而认识到了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必然性,也体验到了个人价值选择得以实现的小确幸。

尼采说:人生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需要靠宗教和艺术解决。他还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是哲学家的睿见,我们没有能力去思考如此深奥和本体的问题。作为一个绘画创作者,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与有限的个性自洽的矛盾张力之间,思考和寻找的,不过是一个自认为恰当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表达,为此我念慈在兹,朝斯户斯。而这两件事情又是一体的两面,互为条件,不可分割。既要折射大时代的波澜壮阔,又要刻划出艺术本身的闳约深美。其间的不易和苦闷,未足为外人道也。王安石诗云:“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过着怎样的生活,就决定了会画出怎样的画。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道通为一”吧。

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是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的事,不过画画乐趣也正在于这样的挑战与不确定当中。比如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着如何以书法入花鸟,再以花鸟融山水的艺术探索。就发现这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无穷解的游戏。往往每次有预谋的创作,最终以失败结束。而一些不经意的写画,却觉过程美妙,效果亦出人意表。刻意求工未称意,偶然天成自率真。所以,创作永远趣味无穷。选择画画,就是选择了一种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习惯了每日画画,就象饮食呼吸一样必不可少。而真诚作画,才可能人与画互相滋养。如石涛所说的:“蒙养之功”在“生活之操”。“周流环抱不着,则蒙养生活无方。蒙养生活有操,则周流环抱有由。周流环抱有由,则山水之任息矣。”

多年与笔墨为伴,越来越感受到中国画是一门独特而对人生饶有大益的艺术。有幸寄兴笔墨,本身就是一种回报,时而勇猛精进,时而含蓄蕴藉,时而行云流水,时而超以象外,真诚表达自我更是一种莫大的欢喜。如果还能在悦已的同时创造一些美好,则善莫大焉!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千年之后,我也步其后尘,身居大湾区,但愿也同他一样,更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