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齐鲁杰出人才奖提名奖获奖者张海军——
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实现“中国造”
□本报记者 张春晓
申报国家和国际专利280余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和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十多年间,第二届齐鲁杰出人才奖提名奖获奖者、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张海军,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高端医疗器械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攻关。“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实现‘中国造’,从而掌握行业话语权,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志向和追求。”张海军说。
张海军原本是北京一家骨科医院的医生。2002年,他留学深造毕业后,有机会留在国外发展。但在国际医疗展上见识过来自国际企业的高精尖医疗设备,看到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后,他毅然选择回国创业。“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国外医疗器械高昂的价格让患者面临沉重的负担。我想回来做点事情。”张海军将创业地放在了德州齐河,在这里开始了医工交叉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工作。
张海军和他的研发团队将目光首先瞄准了“中心血管通路”。临床上实施心脑血管重症急救、肿瘤化疗和肠外营养等诊疗操作时,建立中心血管通路是先决条件,但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张海军告诉记者,穿刺难、定位差、并发症多,这都是医生在实施心脑血管重症急救、肿瘤化疗等操作时的影响因素。
要从技术上实现突破并非易事。张海军带领研发小组,从零开始攻关,历经10余年上千次实验,终于创建了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技术,形成集靶血管筛选、无盲区穿刺及心电导航导管尖端精准定位技术等于一体的定制化、系统性解决方案。如今,这一成果已推广至全国1000余家医院,患者所承担的费用降低50%。该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张海军团队创新路上的一个缩影。完全可降解锌合金支架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完成锌合金支架动物实验,领跑国际同行;药物洗脱球囊导管项目,实现药物靶向释放,生物利用度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通过国家创新器械特别审查,进入绿色审批通道;无线微型心脏起搏器产品具有微型化、无导线、低功耗的特点,打破欧美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十年来,张海军团队研发产品已进入3000余家医院,出口40余个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紧急开发系列防护用品,生产220万片面罩和护目镜、50万套隔离衣,支援全国抗疫前线。
眼下,百多安公司正在冲刺科创板上市。张海军表示,将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专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断拓展医疗器械的创新边界,向着国际领先的目标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