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五指山下看非遗!先祖遗珍,民族瑰宝,源远流长的黎族骨伤疗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它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经验智慧。坚定文化自信,构筑精神高地,《五指山下看非遗》专题系列片,向世界展示五指山文化,展现海南非遗之美。

五指山山高岭峻,呈中间高四周低多层环状结构,这里土壤肥沃,植被繁茂,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我国南药生产基地。

黎族骨伤疗法指的是海南黎族人民利用天然草药进行骨伤诊疗的传统疗法。黎族骨伤疗法主要流传于五指山黎族聚居地。2009年,黎族骨伤疗法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骨伤疗法历史悠久,黎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山区,过去由于缺医少药,遇上跌打骨折,人们大都就地取材,采用野生药材进行治疗。黎族人民对野生植物的药用性能较为了解,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黎族骨伤疗法也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发现、总结出来的民间医术。

黎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因此只能凭借大脑的记忆,把医术和医药从上一辈人身上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黎族几乎全民皆医,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草药知识,但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疾病时,就要求助于黎医,黎医在黎族的医药历史进程中肩负着整个部族的繁衍与发展的责任,因此,黎医在部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备受族人的尊重与爱戴。

黎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给患者进行诊断。黎医的医治药材多为自采自用,自己加工配置草药,传统接骨的医治药材有志挺、志挖、番发、安南、杆麦、叔然、志雅万、崩赞扎、雅跛、杆尊、麦扽、寒志浆等。黎族骨伤疗法为黎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提供了健康保障。

黎族骨伤疗法远近闻名,求医者络绎不绝。黎族骨伤疗法是黎族民间传统医术的缩影,它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宝库,对提高现代接骨医术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国民间医术的瑰宝。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