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曾网上3000万卖诗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咋说自己是“爱晚亭书生”

曾网上3000万卖诗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咋说自己是“爱晚亭书生”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文学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的形式生成。我们也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有的永远落入圈套难以自拔,有的获得超越,却不知所踪。

2、“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爱晚亭书生》

————————————————————————

(1)一个女大学生赵嘉的采访录(回答于2016年4月8日)

一:你的文学理想是什么

希望多年以后,我的后人能骄傲地跟人说,我祖宗唐国明的作品还在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贡献智慧。

二:你每天的生活方式,仔细点

早晨8点左右起床,把晚上躺在床上所想得的灵感诗章写在纸上,起来洗刷完毕,开始用热得快水壶煮放黑豆、黑米、何首乌、白糖或红糖、干龙眼的茶水冲芝麻糊一包喝后,10点的样子,就拿储存盘与写好的稿件或要修改的稿件草稿到网吧上网完成该做的事与投稿,到1点左右的样子再下网,回到10平方米的租房内拿好装菜与装饭的碗,到向阳坡下要一个8元钱的盒饭,端回去吃完,就上床睡到自然不想睡了,看一会书,再去山下校园走走看看,与书店老板聊聊。晚上6点后再回向阳坡,到房东奶奶家看电视,看到晚上十点回房,上床前或看书,或把又有灵感的诗章写下,就倒在床上一边睡一边想问题。

三:你如何看待当下的文学环境和大众阅读

对于当下的文学环境,我觉得是多元的,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在了解文学,也通过多种方式在嘲弄文学,但每一个人又放不下对文学的那种神圣的向往。深刻的经典的纯文学,人们通过书本在阅读。类型文字产品,愚乐自己的文字产品,他们通过网上电子书一目十行,不费脑子打发时光。其实文学的高大上情节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没死。大家也明白文学的作用,就像我在一篇博文里说的:

科技成果是一棵人们认为有用的树的一段树干,而文学、哲学、史学、数学、几何、艺术就是人们认为那棵树无用的树尖枝叶与埋在地下的根,以及伴树成长成才的阳光、空气、雨水、土壤,及其他人们看不见认为无用的一切。没有其他的一切,那人们认为有用的一段树干又从何而来?

四:从哲学的角度切入你的周围

在途上的我们,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人家是把生活背在肩膀上,为房子孩子妻子老子车子,把理想踩进了泥里,汗流满面地为活着而活着。而我是把理想顶在头上,把生活踩在脚下,如我一首诗所写的一段所表达的那样:为了自己,为了父亲,为了亲人与祖国/我躲开滚滚红尘,以书痴的样子,以疯子以天才/神经病的样子面对着世人,面对着书本/面对着一切冷眼看我,嘲弄恶搞赞赏我的人们/我对所有人宣誓,哪怕我面对的是/一片不需要我的沙漠,我也要为了/人类与祖国的将来,成为/那片沙漠里的文化绿色/哪怕没有一根草理解我/我也不会停下走自己的路

五: 你的一些生活故事

a、这样与女孩相处过

为情兑现,给一个认识相处6年的女孩写一本诗集出版的承诺,曾网上发帖3000万卖诗,引轰动,使我不经意间开创了一种已经传遍网络文坛的鹅毛诗。其外,我也写出了几百首可以称之为鹅毛诗的诗。

从2001年夏至2013年夏,与我在向阳坡这个岳麓山下的院子里相伴了10多年的几百个女孩。可以说这几百个女孩加速成就了我开创的“曹文考古复原再现红学”作品,她们的清风明月也成就我写出了意象独特的鹅毛诗。

在我作品发表后,2013年8月被媒体关注,走红火爆时,她们已经离开,只留下了一座寄居陪读人的空院子。与她们相处的往事常不停浮现:

(1)、她们帮我一根又一根在太阳下拨白发。

(2)、我帮她们一趟又一趟的去山下开水房提开水洗澡。

(3)、曾有女孩心情不好,死缠我去帮买一箱啤酒,让我陪着喝一夜,直至一箱啤酒喝完。让我深刻理解了一个女孩失恋后的痛。

(4)、一叛逆女孩,因不满读山下这个大学,天天跟屁虫一样跟着我,即使她的行为引起整个院子里女孩的众怒,甚至有女孩子威胁她不要当我跟屁虫,她一直跟屁虫一样跟着我,一直到她父母帮她换了学校。

(5)、女孩们几乎轮流跟我分一个盒饭吃。我用碗去饭店里炒一个菜,涨一碗饭回来后,与一个女孩把饭各分一半,然后共夹一个菜,像小两口过日子一般的感觉把饭吃完。

(6)、送她们一个一个离开长沙时,一送到列车上,放好行李,我站在站台上,在火车快开动的前几分钟,有跑下来紧紧抱着我泪流满面的,有把车窗打开,为了伸手抱我一下,不小心头碰在车窗上,痛出眼泪的。有在火车开动时,朝我大喊:“唐国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傻蛋。”要是冬天,在车快开动时,有脱下自己的手套给我戴上的。夏天,有用纸巾擦去我脸上的汗,然后上车而去。

(7)、过起生日来,基本上是互相追着用蛋糕奶油涂脸,我跑到山上,她们会几个围追过来。春秋一起跑到桃子湖外湘江上的情人岛放风筝,逢节日放孔明灯。无聊的夜晚,一起去堕落街天马歌舞厅胡闹。

(8)、一逛街买衣服,她们一试衣服就不断问我:“漂亮不?漂亮不?”。声音仍然在耳,她们可爱的媚态仍在面前晃动。

(9)、她们一化妆就要我陪着,递这拿哪,什么给脸打粉“粉墙”,修指甲,画眉毛;有时把饮料放了芥末,对我极好似的劝我一口喝光,让我上当后痛苦不堪。

b、寻找过22年前鼓励过自己成就文学梦想的长沙女孩

1994年,在长沙我是一边做学徒一边仍不放弃地写作看书,有个16岁叫杨玉环的长沙女孩,是老板女儿的同学,很欣赏我,鼓励我去读大学。如今是2016年了,22年过去了,从1998年我来长沙湖南师范读大学,由于文学的梦想没实现,我一直不敢找她。我打听了很多人,也没打听到她的下落。我如今物质虽然清贫,但文学的梦想也算实现了一部分,见面虽然没有什么可送,但很想知道她现在在何处。

七、到目前为止,你自认为对文学做出的贡献

一是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二是开创了半途主义文学“鹅毛诗”。我的生活状况虽然不值得提倡发扬,但我那种“读好一本书,精于一件事”,执着不忘“思危奋发图强”追求实现“修德安和天下”的文人信念与人生梦想,不计岁月得失,十年如一日,勇往直前,不为世俗名利左右,为了一个单纯的梦想“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守得了清贫,甘于坐冷板凳,不为各种“非议”所动摇。

另外,在面对诗歌处于被嘲弄中的尴尬现实,我为了“不忍诗歌被弄脏”,为了“让诗歌回到诗歌”,为了给诗歌正名,而大胆贴出鹅毛诗,以质量过硬的真诗歌“终结”被大众以“某某体”为名嘲弄诗歌的行动,为此不顾一切得失,不问成败,敢为天下先。

(2)、诗书爱晚亭(写于2016年5月10日)

时值阳历5月7日,应约到岳麓山爱晚亭。当时风雨交加,寒气冰心。为避风雨,小小一亭,天下旅客咸集。为消闲愁,我一会歌诗,一会唱词,一会拉一女子,临场张口而诗曰:

你来自远方,来自鹅毛体上,鹅毛一样飘扬。飘扬在岳麓山下,爱晚亭中,天涯琴上。

随意随口赋诗后,再于亭中铺纸挥毫,写下鹅毛诗书一幅,随心赠与一爱惜鹅毛诗书之旅客。

毕,亭外风雨更猛。虽与岳麓山相伴十余载,如此随性如此随意,也如此自得的惊天动地的无畏,数年来,仅此一回。

冒雨回归住处向阳坡上,再思爱晚亭叫诗歌词、挥毫书诗一幕,悠悠然如乘雾上空。

至阳历5月9日,再次回想,突然有感,而写下《当我不在,你才会长叹》。自吟自唱道:

不见麓山唐国明,枉来长沙爱晚亭;不见当年唐国明,枉来人世走一程。

一人和曰:不见唐国明,枉来爱晚亭。

当时,岳麓山下,向阳坡上,风雨又大作不停。

二千零一十六年五月十日记

(3)、写给未来孩子与妻子的一封信(写于2016年5月31日)

亲爱的小孩,我不知道你的母亲将是哪位?在未来哪天会与我相逢,将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每次我见到别的可爱的小孩,我就想,我要是早点找到你母亲,你也已生下来,该那么大,那么可爱了。我为了给你找一个母亲,我曾经于2013年10月27日提笔写了《给未来的妻子写一封信》,我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夫人。我想你必定是一位巨眼识英雄的女子,作为我的妻子应该配得上夫人的称号。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也许见过。或许你还没有出生,或许你在某个地方刚开始出发,让我在等你。我好像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等你,在等待你的出现,等待着与你团聚。为了与你团聚,我曾经有过许多的梦想,最后我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做的梦。

“我的梦想其实很平凡,就是希望自己能写一部千古流传的作品。因为我不想白来人世一趟,我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所以我选择了写作,选择了文学创作,选择了创造文学作品这条道路,而没有接受文字产品的生产。

“有许多人奇怪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并且做出了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一些成就。在坚持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我已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真正的硬汉。在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接近你的过程。虽然我现在没有世俗需要的一切,我只有一个正在实现的梦想,还有一点自然流传出来的又穷又苦但又洁白、天才的名气。我至今不知道你在哪?是否在朝我走来,还是正在离我远去,这些我无从得知。我仍然纯洁如雪,我的身体从没有交付给任何人,只是等着交付给你:我未来真正的妻子。也许你在来与我相逢的途中留恋过一些风景,或许被一些风景迷惑过。尽管怎样,这是你为了与我相聚在路途上不得已的经历。

“人生的许多结果也许只能寄托于上苍对自己命运的决定,这是人在面对现实时最后给自己的理由与无奈的安慰。我个人理解的婚姻就是为了两个人幸福的在一个家里分享尘世应该享有的快乐,与普世价值中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赋予的家庭责任。

“亲爱的夫人,不知道你是否赞同我这些,不知道你会不会闻此而来,愿意成为我这位伟大才子的佳人,或许你闻此之后半途而返,不想出生,你我永不相见,而使我孤独的等你到我再也没有耐心等你而自然结束生命的那一天。但我的内心仍在如此向你发出召唤的声音——

“我住在麓山山林/我是一个隐居麓山的哥德巴赫、曹雪芹与/声名震天的鹅毛诗人、半途哲人

“从小到大,与沉鱼落雁们/守身如玉,相伴至今/处子到成为鹅毛云上的诗神

“为了丰收一坡的诗谷,我在向阳坡寄住/我的财富除了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与鹅毛诗歌/就是《零乡》之外的一大堆散文小说

“我一米七零,亲切热情/是生活里久经百战的英雄,是诗情里/永远长不大的仙僧

“你若理解我,理解我心系乾坤求通天下的抱负/你若有一张如明月清风的面貌/若有日月山川江河打理俗务的诗心一颗/从今天开始,我就向你求婚”

信发到网上,已经好多年了,还没见到我那个未来的妻子。要是你父亲总是没有条件找到你母亲,将你降生在这个世界,望你要原谅你的父亲。因为你的父亲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把写出能流传千古的作品当做了人生的事业。虽然已有空名,但仍陋居岳麓山脚下。

你耐心一点,相信你的父亲总会有一天能找到你的母亲,让你降生于这个人世。

(4)、虽然没挣什么钱,但终究做出了自己的成就(写于2016年8月20日)

这样的故事与“新闻”让“不忍残篇压全堂,已将曹文还世上”的唐国明跟世俗发生了。

已经40多岁的唐国明,虽然在文学上做出了令世人认可的成就,但他仍然过着让世人不可想象的类似于隐居的单身生活。本应该娶妻生子的他,却仍自得其乐的沉迷于自已的红楼梦里。

本以为他的日子会好起来,应该能娶妻生子了。未想到却仍然生活清贫,按现时的标准,他仅能靠稿费养活自己外,根本不能娶妻生子。若他改行还来得及,他却死死不肯放弃,并且说他能靠文学生活,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无价之宝,2015年他网上发帖叫卖他100多首鹅毛诗的终身版权,开价3000万。但至今没见他卖出。

真不知到底是文学与《红楼梦》害了他,还是成就了他。一个本来风度翩翩,令许多女子倾心有能力的男子,如今却被文学与一本《红楼梦》害得家也没成,钱也不多。虽然文学上有所成就,但文学这条道路太苦太漫长,让家人看不到边际。家人既心痛他,又担忧他。唐国明说——

一个山里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为了读书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12岁就得去山外20里的镇上念书。当时一开学,父亲就愁学费。但父亲渴望我成才,几乎舍命供我上学。

上到高二时,父亲病重,本来打算放弃上学,老实做一个山里人算了。到高三时,父亲身体好转,又咬着牙让我把高中念完。念完高中时,我20岁,父亲不心甘我呆在农村,托人送我去长沙。

在长沙我是一边做学徒一边仍不放弃地写作看书,有个16岁的女孩,是老板女儿的同学,很欣赏我这种精神,一日我从宿舍楼梯上摔下来,头晕得爬不起来,整个那个小工厂的老板与员工全围着我看把戏,不敢上来,唯有她冲了上来,一手扶着我抬不起的脑袋,一手抓着我已摔得露出骨头流血不止的左手,一个人把我送进了当时的诊所。

我伤还没全好时,我觉得我该走了,因为这里找不到实现我梦想的途径。由于没钱换药,我脱去纱布的手已经发臭。我离开那个工厂时,没有一个人送我,只有那个女孩送我到门口,她说:“你一定要努力,去读个大学,你一定会有成就的。”接着她就用双手紧紧捧着我那只发臭的手。直到她的同学,也就是老板的女儿在后面大叫:“他那只发臭的手,你也敢握。”她才不好意思的放下了,我也转身走了,在走了几步后,仍见她在后面望着我。当时离开的行囊里,除了几本书,一无所有。

随后听父亲的话去南京见识世面找事做,也没找到自己内心需要的,又回了故乡。一边跟着父亲干农活一边听他为我的前途发愁唉声叹气。在他的唉声叹气里,为了自己有点出息,我闲时就寄居到县城图书馆看书写作,忙时就回家干活。1997年到1998年二次上北京,一边去参加《人民文学》杂志举办的短期写作培训班,一边想找机会留在北京,可最后还是让父亲失望地回了家。

村里来了一伙收竹打簾篾的,我就每天扛自家山林的竹子卖,在卖竹子的地方结识了一个女孩,她主动邀我去她家玩,我于是去了她家,她父亲一见我就要我去订亲,想想自己也已经25岁了,就成家吧。但一提东西去定亲时,她父亲打发她去了广东。给我留下了一封信说她不能成就我,也不能毁灭我。见她走了,我又想起长沙那个女孩子送我的情景,我想我还是得去读大学。

提起上大学,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唯一同意的是被我说服的父亲。所以我在上大学的四年期间,除了我与父亲共同努力着把大学读完外,其余人不但不帮忙,还说尽风凉话。

把大学读完后,只有两条路,要么南下打工,要么留下来为文学拼搏。我已30岁了,何况父母那么吃苦吃力的送我上大学,就是希望我“学有所成、名扬天下”,我不能辜负他们。能完成父母的愿望与自己的愿望却只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坚持文学写作与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于是我寻同学借了1000元钱,开始长达10多年不问世事,窗下苦读,以最低生活标准2000元一年,维持读书写作生活。

即使在租住的院子里,与自己常有几十位相处的女孩,即使相处了10多年,无所不谈,无所不说,亲密无间。小到为节约钱,一起分吃一个盒饭,大到为她们参考衣服,参考爱情与怎样打扮。一同爬山一同赏月,一起唱歌吟诗,写毛笔字。即使有女孩一离开我就像失去整个世界似的,但我也只敢与她们徘徊在爱情与友谊的中间线上。

在2007年时网上结识了一个16岁爱读诗的女子,为了满足她读诗的要求,我2009年一周内写出了100多首叫《云梦湖边的村庄》,后来被称为“鹅毛诗”的组诗,使我终于从我写的作品里找到了作家的感觉。

直到2013年,我开始被大众关注,父亲又是欣慰,又是愁苦我40岁了还没成家。每到春节回家或是电话里老催我找。可时下的这个状况,我很想找对象,我又拿什么去找。要我放弃写作,已经40多岁的我,放弃写作读书,对于我来说如同要命,从现实上来说,也是不可能放弃的。

回首我的从前,我一直为我喜欢做的事努力着,虽然没挣什么钱,但我终究做出了自己的成就。只是家里人与世俗层面把一个暂时没成家,又不是不想成家的有自己梦想的人,当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5)、回答一个大一学生泽京的几个关于我的几个问题(写于2016年7月21日)

一、您从小就预感自己有作家的天分吗?

没有预感,只觉得天生的热爱。

二、您最后为什么选择写作这条路。

因为我是一个山里人,除了活着,对一切没抱太大的希望,只觉得写作这条道路可能还能使我活出意义。同时我也相信自己一定有写出自己理想作品的那一天。

三、您觉得宝黛爱情的最大悲剧是社会悲剧吗?

是千古不变的势利为中心酿成的爱情悲剧,为了势利,一切得让位。

四、哲学和文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既是互补又包容的关系,但文学是高于哲学的,文学除了包容哲学外,还要包容很多东西。

五、您对青年作家有什么忠告?

不论遇到任何困难,要坚持写下去,即使很绝望,只要坚持住,或许有一天就会有你想多想不到的收获。

六、你是怎么看待文学的?

我觉得文学就是一棵树的树叶、树根,阳光空气与大地。如果没有这些,人们觉得有用的树干就诞生不出来。

七、对于年轻人,想给予什么样的忠告?

至少要学点懂点文史哲的东西,为会说话,为表达自己将来的学术观念与其他观念做好准备。

八、你隐居十多年,是凭借什么让你坚持下来。

是凭借从小在山沟沟里锻炼出来的不怕苦的精神。

(6)、云梦里(写于2016年9月11日)

云梦之中,有塔楼也。如天鹅叠声于天,似鹅毛堆鸣云际。立于楼前,顿生“思危奋发图强”之志,登于楼上,胸怀“修德安和天下”之心。问:“此系何处?”曰:“不知何处。”遂问其名,曰:“无名,待征。”便赐名“云梦里”,以待评。

梦醒,明月当空,摇扇静坐。坐者谁也?麓山向阳坡唐国明也。唐国明何许人也?生于大山,因研读《红楼梦》程高本后四十回发现曹文,复活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文字获“曹雪芹在世”之名,又因怀诗书之心,居于麓山十几年未出红尘,得“隐居”之名。

因好歌诗,有缘认识一妙龄诗女,常作诗彼此取悦,而自成气候,创“鹅毛诗”体,再得“云梦湖边的天鹅”与“鹅毛诗人”之名。身虽瘦,温饱度日,然凡好文探奇者,皆知其名。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半途主义青年;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梦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开创半途主义、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文学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搜索建议:
热议

 新水杯第一次怎么清洗

宝宝 6 个月后,就要开始学用杯子喝水、为戒掉奶瓶做准备了!有爸妈会问:这会不会也太早了?真不会。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宝宝 6 个月之后,要开始学习使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