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赏兰是怎样炼成的

赏兰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需要学习与修炼。如问茶识玉品酒,如琴棋书画,不学无成,非修不精。养兰也称艺兰,将养兰上升到了艺术。养兰也称玩兰,用玩的态度与路径,修炼艺术。因此不必疑惑,有的人与兰打交道一二十年,赏兰仍在门外徘徊或肤浅;有的人与兰打交道三、五年,就深韵赏兰之道。

一句话,无论养兰资历深浅、年龄大小、天资聪愚,赏兰是需要学习的,若想在一名赏兰高手,是需要参透、修炼的。

一、赏兰是与兰的会晤与对话

在兰展上,一边走一边看,不是赏兰,叫浏览。浏览是略观,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知其大概,与品赏有着本质的区别。也许浏览是在察看、寻找、选择,为品赏作准备与铺垫。品赏需要将脚步与眼光都停顿下来,静静地与兰面对,这是对话的前提,会而晤之。

对话是一种交流,在交流中相识相知。并非兰无语,兰有兰的语言,交流是分明的。观看是表层的,明察形态种种、色泽成分,而品赏却需由表及里、自由想象、神游联想、参照对比,所以有人将赏兰比作是阅读。阅读是心眼并用的,有一个过程,主观深度参与,眼中兰成了中心兰。由此就可以明白,观看与品赏有道术之分,深浅之别。

内心浮躁的人,不求与兰深交的人,随便养养玩玩的人,视兰为商品投资兰花的人,往往满足停留在观看层面。兰在他们眼里,一看之了,满足于知其一二,不求甚解。虽然朝夕相处、日日为伴,也难成知音。

爱兰尤其痴兰者,养兰旨在赏兰,将赏兰视之把玩。把玩须将心投入其中,一盆看了无数次的宋梅、程梅,仍可以天天看,可以捧在怀里玩赏半天,可以从花开看到花落,这就是把玩。兰在他们眼里,不仅仅有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感,更有一种通情达理的艺术享受。在与兰的对话交流中,还常常会获得新的发现,新的认知,新的感悟,这使赏兰变得丰富起来。

“把玩”是个很关键的词,须慢慢体会解得其中精义。有人说,既然爱兰,当与兰作知心好友,平等相待,不应把玩。这里将把玩作贬意解,有了玩弄之意。其实赏兰中,无须将把玩纳入道德视角来度量。把玩是一个传统说法,有其特定内涵。中国名士雅人、文人墨客,尤其是闲人逸士,有喜欢雅玩的传统,追求的是闲情逸趣。细解把玩一词,当有三层含意:其一,执住,呵护在手掌,翻来覆去而不厌其烦地玩赏,有通常的爱不释手、恋恋不舍之意;其二,傲然的自主性,把握自顾,沉醉其间,不屑他顾;其三,超然洒脱,不求功利,但有一种玩出名堂的潜在欲望,以证明玩的意义。因此,把玩不是贪玩,内涵要丰富得多,境界要高深得多。把玩很超脱、很执着,不断地会晤对话,不断地了解超越,将简单的东西玩到极致。极致就是名堂,就是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把玩就是一种对话,追求极致状态,以达到对生命中情趣的调养与自娱。

兰跟人一样,只能对话,才能相知。那么,兰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使用的又是怎样一种“语言”呢?一个品种,如春兰绿云诞生于1869年,蕙兰大一品诞生于1796年。绿云经历了140多年的风雨岁月,大一品更是有了近220年的历,像一个阅历丰富的人。绿云与大一品有过许多精采,也有过许多沧桑。在倾心对话中,就能了解她们的以往,知道发生在她们身上的许多故事,以及寄托在她们身上的文化内涵。每一个品种,相处久了,跟朋友一样,就能知道其好恶、喜怒哀乐,清楚其脾气性格。每个人具唯一性,而绿云也好,大一品也罢,成千上万,但就品种而言,也是唯一的,绿云就是绿云,大一品就是大一品。同一个绿云,同一个大一品,开品有差异、变异,但万变不离其宗。了解其开品,清楚其差异,就要细细的品赏。这时候,其幽香、瓣型、色泽、姿态、神韵,就是兰花的语言,在人与兰的对话中,就能了解与辨识。

品赏是与兰对话,在于细细琢磨。静静相视,无声无息,心里却在反复琢磨着。凝眸着,沉浸着,反复思考、对比、联想、寻思,甚至责疑。此时的对话,摆脱了时空的羁绊,思绪穿越古今,神游象外。在心的景象里,不同的开品呈现在脑海中,来辨别眼前开品及艺兰上的得失。有欣喜,也会有失落。可以赏自己的兰,也可以赏别人的兰。赏自己的兰,自在、自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赏别人的兰,往往需一面定夺。赏自己的兰,可以明艺养上的得失;赏别人的兰,能在比较中取长补短、拓展眼界。日积月累之后,赏兰就会获利不凡的功夫。那时,兰在心里犹如知音,一笑一颦就能知其所以然。

古人赏兰很讲究环境,宜忌分明得让人一目了然。宋朝赵时庚在《金漳兰谱》里,对赏兰的时辰与天气就说得很明确。清露、晓日、晚霞、皓月是赏兰的好时辰,惠风、轻烟、淡阴、嫩晴是赏兰的好天气。清朝许霁楼在《兰蕙同心录》里,对赏兰之宜就说得就更具体了。玩花宜曰:不阁绮窗开,和风扇瑶朵。得意自忘言,亭午日静坐。有客访同嗜,春来兴独酣。竞芳论契合,茗碗佐清谈。小阁、窗下、和风、静坐、会友、独酣、品茗,最宜赏兰。古人玩兰的天时、地利、人和,于兰于人皆相宜。

赏兰艺术充满闲情逸趣,应该有那么点诗情画意。当今玩兰人,要学习古人的赏兰精神。赏兰时,要远离喧嚣,搁下烦事琐事,排除内心杂念。心跟身一起静下来之后,整个人才能浸润其中。如果正与兰悄悄对话,一个杂念、一件琐事闯进来,岂不败兴。因此,静是赏兰的门槛与序幕。静的环境与静的心境相默契,就是赏兰最佳的时候。

二、赏兰是对文化的体悟与建构

当眼光落到兰上,从不同视角打量着,然后停顿、凝神,兰在眼中虚化,展开文化的想象空间,在思维上建构出属于自己的主观的意义。这是赏兰的终极意义,也是赏兰的魅力所在。

在兰文化面前,其广度和深度,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兰文化的建构,对每个赏者来说,都是个性化的。赏兰的同时,实际也在品赏兰文化,并不断从认知中丰富,从怀疑中辨析,从发现中创新。因此,养兰赏兰的修身养性,一方面是实际的养,养出静心、耐心、爱心和开心,另一方面是文化的养,养出雅兴、品味、善心和德性。

兰文化本质的共性与个体赏兰建构兰文化的个性,是个首先要确认的问题。这个问题,理论色彩浓一点,但既然是谈兰文化的建构,就应当弄明白,否则在基础与底气上都会出现缺陷。什么是共性?共性就是兰文化的本质内涵,在历史长河的积累发展中,以儒家主要思想与精神为本体的兰文化,千百年来一以贯注、一脉相承。兰蕙的瓣型理论,又将儒家文化在瓣型学上作了充分的寄托和固化,使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兰花,成为人文性极强的花卉,并融入了中华主流文化。如果兰花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兰花中的瓣型理论,是最有资格申报的。瓣型理论是中国传统兰文化的核心,其理论体系独特而完整,极其人文性,至今依然充满着生命活力,仍被兰花选育者奉为“圣经”。历代爱兰、养兰、玩兰者,对兰花品赏形成的共识造就了共性,当今要加以传承与弘扬。

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因为每个赏兰者的文化、经历、趣味、个性与志向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赏兰者不是消极地接受兰花的具象,而是在品赏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形象记忆、品味记忆、文化素养,对兰花在文化形象上进行塑造、加工、补充与拓展,这就进入了个性化创造的过程。兰花在赏兰者的脑海里,慢慢就形成了人格化的建构。宋梅便成了谦谦君子形象的代表。中宫的圆润与文化的中庸相贯通,其圆融、宽容、包容,甚至圆滑,在不同的赏兰者眼里有了倾向性的寓意。外瓣的平整被称为平肩,君子的庄重、担当、公平、正直情怀,在这里找到了寄托。赏兰者在兰文化的天空下,抒发的是个人的情怀,歌咏的是个人的心声。千万个心声,又汇合成了兰文化的大合唱。

文学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读者眼中是不一样的。佛家说:没有水就没有月亮。又说:千条江河千个月亮。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千个赏兰者就有千个宋梅,宋梅在不同的赏兰者眼里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宋梅在赏兰者眼里,有了不同意义的建构。古人说的“境由心生”,也是这个道理。兰在文化意义上的建构,与赏兰者的主体关系密切。但也应该看到,关系再密切必定受到兰花本体的制约。因此,在赏兰者眼里,宋梅就是宋梅,宋梅永远不会变成汪字。

因此,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建构的个性需要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赏兰是独立性很强的事,人云亦云谈不上赏兰,但赏兰又受传统兰文化制约,有一套共有的参照系统,有一套约定俗成,体现着兰花公共的审美情趣,不能信马由缰,更不能不循章法的任性作为。古人有将春兰比喻美人的,这里的美人应该不仅仅单指美女,有善人、德人之意。如果仅仅将美人看作是当下时尚的美女,就有点超越边际有悖传统兰文化的宗旨了。有的兰展用选美来张扬兰花,让人弄不清到底是张扬兰花,还是张扬美女。有的兰展将兰花彩绘的美女裸体上,也让人感觉到十分的不自在,总觉得兰花的高雅还需要美女的裸体来映衬吗?不受传统兰文化制约,游离了共性的个性建构,尽管戴着创新之类的光环,也难免坠落到胡思乱想的泥潭里,甚至闹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体悟是主观的,主观是强烈的,尤其是固执的人。第三个问题是,在兰文化的体悟和建构上,应当重视避免一些自我迷失。

其一,唯我独尊。在赏兰的大背景下,在共性框架内,每个人的创见都应该得到尊重,只要有见识,有思想,偏激一点也应当包容。要有主见,但不能有成见。赏兰中会遇到个别人,像个“独行侠”,有独特见解却唯我独尊,固守己见,不屑与人交流,也不尊重他人见解。一个人走进唯我“死角”出不来,牺牲的还是自己,这是很可惜的。

其二,情绪左右事实。人会有情绪,情绪会有好坏。但情绪用事会败事,情绪赏兰会偏离真实。如果在赏兰中,喜怒哀乐受情绪严重牵制,好自己所好,恶自己所恶,事实就会因好恶而改变。情绪源自个性,也受喜爱影响。任性、凭兴而论,都会导致率性有余、理性不足的偏向。

其三,私欲凌驾客观。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迷失已经不在赏兰的大背景下。用商业眼光看兰,在利益迷雾中看花,怎么能看得清楚呢?为了点什么看兰,总是成问题的。这个问题已经不在赏兰之列,放下不提。兰界这个林子里,也是什么鸟都有的,要慎防在某些人别有用心的鼓噪下,看花看丢了眼。尤其是现在社会,炒作常常横行霸道,这一点特别要防范。否则,轻则丢脸面,重则丢人格,轻重都是丢不起的。

赏兰要紧紧抓住的主线是什么,是传统兰文化,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唯有如此,才能不偏离赏兰的大方向。

三、赏兰功力是要靠修炼的

赏兰之功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天二炼成的,靠的是日积月累,在赏兰岁月中慢慢养大。

简言之,有这么几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博识第一

有一位养兰前辈说过,神仙难知花中事。这话的意思是,兰花有变化莫测的神秘。就一个品种如宋梅来说,既有稳定性一面,又有变异性一面。就一个种类如春兰来说,变异中出现的新品繁多不穷。识兰跟读书一样,学然后知不足。真正深入进去了,才感觉到自己学识和涵养的浅薄。多看不同的品种,将众多的老品种与新品种熟记于胸,是要练的基本功。基本功不牢,功力增益就比较困难,空中楼阁是建筑不起来的。

熟悉乃至精通瓣型理论和鉴赏常识,是必修的。多读点古兰谱,熟悉古代兰人是怎样选育和品赏兰花的。兰花鉴赏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有明确的鉴赏要点,如瓣型理论及香味、色泽、姿形等,都是鉴赏的基本要素。这些也是古人选花作谱的中心内容,读多了就会点滴融汇心中。

从宏观上了解些养兰、咏兰历史,掌握些兰文化基本内容,可以充盈赏兰的底气。文化上的涵养与气质,犹如诗学中的“功夫在诗外”。有了兰文化上的修养作底气,传承有方,赏道可正,能避免误入歧途。

多赏传统名品,可以提升眼界。古人赏兰已越千年,选育了众多经典名品,留存至今的也数目不少。不断品赏这些经典名品,经常会有新的感悟,并使赏兰达到一定的高度。

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与更新,在博识层面上赏兰,心中有就了准确的尺度,功力的长进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神韵是兰花的气象,那么博识就是赏兰者的气象。

沉浸第二

在赏兰上,沉浸是用心极致程度的形象表达。要说清楚什么是沉浸、如何沉浸,还真有点可意会而难于言表。沉浸与漂浮相反,一样东西整个沉到水里且时间足够长才叫沉浸。因此,至少两点是明了的,一是沉为整个潜到水里,二是浸为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使水渗透其中。如此,沉浸就容易领悟了。

再来疏理一下,沉浸在赏兰上的用意:

其一,在兰文化上,尤其在鉴赏理论及审美上,不是粗看略知就行,得认真研读,细心体会。条条溪流汇合成了兰文化的湖泊,赏兰者要让自己沉浸在湖泊之中,不断地渗透自己,滋养自己。这需要一份痴情,一份癖爱,否则就难以做到。得到渗透与滋养之后,眼光与胸怀就会非同寻常,任何细微之处都将了然于胸,能有明察秋毫的功力。

其二,在赏兰时,赏兰者要有沉浸的姿态,身心与兰同在。这时的沉浸,其实就是人的内境。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专情于兰,全身心地投入。沉浸之下,外观与内观并举,兰在眼中客观地呈现,与内心的兰文化交汇参照,其品位高下就会慢慢清晰起来。无我,无私,唯美,是一种优美的境界。

沉浸当然不是沉而不起,也不是一二次就完事大吉。不断地沉浸,不断地提升,才能日见功力深厚。沉浸既是方法,也是态度。方法对头,态度认真,假以时日,就能成事。

静悟第三

赏兰既然是门艺术,悟性就不可缺少。艺术能言为浅,意会须从悟中来。赏兰中,遇到一些不明之处,一些疑难问题,要靠慢慢地静悟来解得。

常言道,美玉大师有静气,赏兰何不如此。悟需要静来保障,超然物外,让思绪在目标上不断盘旋。身体的静与内心的动,只有自己能体会。静是为动积累能量,一次又一次完成品赏之旅,以最终达到目的地。

在一盆兰花面前,或春兰,或蕙兰,一个赏者静静品赏半天是常有的事。凝视一会,沉思一会,再凝视一会,再沉思一会,兰友见了只会笑其痴情,不会说是神经出了问题,如果把兰花换作蝴蝶兰试试,那完全是两码事了。

静悟是把心灵腾空,只放置思悟的东西。人入定,身外无他物,静静地长久地思悟。有时思悟会像一把利剑,奋力地欲一下刺穿;有时思悟会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让思绪游离一下,但像有根线牵着,并未中断。这两种状态,都能捕获到新鲜而难得的灵感。

一个赏兰者的悟性高下,有天赋聪慧的成分,但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学习、研究、积累,在悟中长大。许多人都会浅赏辄止,达到悟的层面是绝少数人。如果想成为赏兰的高手,离开了静悟是不行的。

把赏兰视为人人可为的事,那只能停留在欣赏的表层。就像常人都可以学佛、信佛,但成为佛徒尤其高僧是要靠修炼的。把赏兰看得很简单,轻巧为之,最多得到十之二三;把赏兰看得很高深,用心为之,才能得到十之八九。所以,如果真心想修炼赏兰,先得把赏兰这件事看得艰难些,艺无止境。

凡修炼都需静悟。静悟像一条通往赏兰山峰的羊肠小道。

共赏第四

赏兰要独赏,也要共赏。共赏就是大家在一起赏兰,并交流心得体会。以兰会友是养兰的快乐生活之一,共赏是会友的高级形式。在共赏中,可以分享经验,可以取长补短,所以共享也是增进赏兰功力的一种好方法。

共赏中,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包容不同的意见。

共赏中,要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要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共赏中,要善于跟大家融合交流,不要独来独往,自命不凡。

共赏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共赏提倡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也允许相互争论以达成共识,有包容、并兼的态度。凡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凡别人说的都是错误,这种固执与霸道,都是有害无益的。人微言轻和人贵言重之类的现象,在共赏中都应当避免。谁有独到的见解,谁有深刻的观点,谁就应该得到尊重。

共赏以友好气氛为贵,其乐融融,相互启发,与独赏相得益彰。其最佳状态是,独堂的综合体,集众多智慧于一堂,智慧互相碰撞,并产生新的智慧。

搜索建议:赏兰是怎样炼成的  赏兰是怎样炼成的词条  
热评

 事实婚姻受法律保护吗?

问:事实婚姻受法律保护吗?律师解答:事实婚姻是一种婚姻关系存在的方式,广义指男女双方在主观上具有永久生活的目的,在客观上具有未经结婚登记机关登记,未领取结婚证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