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创设蓝格志公司的麦边考

1910 年 (宣统二年)爆发的橡皮 (橡胶) 风潮是中国近代严重的金融风潮之一。关于 这次风潮的论文很多, 相关的金融史著作中也都有谈到 (两者以下合称 “文章”)。多数文 章认为造成橡皮风潮的始作俑者是英国商人麦边, 他在上海设立的橡皮公司名蓝格志(或 写作兰格志)拓植公司,用欺骗的手段搜括中国人的钱财。一些洋人起而效尤, 终于爆发 金融风潮, 而骗子们自己则纷纷携款潜逃。但近年来反对这种观点的文章也有出现,就笔 者所见, 中国学者论述橡皮风潮的文章中, 有两篇是比较重要的。一是闵杰的 《清代 “橡 皮股票风潮”始末》 ①, 该文批评了关于橡皮风潮的流行观点说:“关于风潮的起因, 一个 十分流行而且在解放后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几个外国人出于骗钱的目的, 来上海开了一 家橡胶公司, 发行股票, 诱人购买, 在骗取巨额资金后卷席而逃,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上海银钱业骤失千万巨资, 恐慌爆发了。这与其说是历史记载, 更像是笔记小说。” 一是张秀莉的 《橡皮风潮再研究》 ②, 文中提到当时在中国设立的多家外国橡皮公司, 包括蓝格志公司在内, 将其历史写到 1939 年, 而始终没有点麦边的名。从有关橡皮风潮的文章来看, 麦边的名字是后来出现的。《上海钱庄史料》 关于橡皮风潮的产生, 只有一条引自郭孝先《上海的钱庄》 (《上海通志馆期刊》 第一年 808 页)的文 字, 其中说:“至于风潮的真相, 说者不一:有谓于 1908 年时, 有某西人 (姓名不可考) 在上海创设橡皮股票公司, 发行股票, 并大登广告, 宣传橡皮事业将来之希望。当时中外商人, 咸被蒙蔽, 竞相购买, 钱庄亦以此项股票, 远胜现金, 争先收积。不料 1910 年 7月, 该西人佯言回国, 一去不返, 发电询问, 亦无着落。于是始知受欺, 股票价格, 遂一落千 丈, 视同废纸,商人纷纷破产, 钱庄乃大受影响, 终于演成极大的风潮。” ③当时上海最大的 橡皮公司是蓝格志公司, 创办人是麦边, 因此后人就把郭孝先所说的 “某西人” 定为麦边。张国辉在他于 1989 年出版的 《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 中, 据陈旭麓等主编的 《中国近代史辞典》 说:“1903 年, 就有英商麦边洋行在上海设立以经营橡胶园, 发掘石油和煤, 以及采伐木材等业务为名的兰格志 (橡胶产地名) 拓植公司。” ④他在 2003 年出版的 《中国金融通史》 第二卷则改为:“在 1903 年之前数年, 有英商麦边 (G·Me Bain) 在上海设立以经营橡胶园, 发掘石油和煤炭及采伐木材等业务。取名兰格志 (橡胶产地名) 拓植公司, 开业以后, 业务一直清淡。” ⑤后者将成立兰格志公司的年份提前, 不再提 “麦边洋行”, 并且加上了麦边的英文名字, 开业后业务清淡等内容。还说兰格志 “捏造经营事实……骗取 社会信誉, 抬高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 ⑥。讨论橡皮风潮的文章, 多数认为麦边是骗子。但有些说法显然是想象的产物。如有文章说, 麦边托人在上海中外文报纸上登载了 《今后的橡皮世界》 一文。这不会是事实, 因 为不同报纸不可能刊登题目和内容都相同的稿子。又有文章说, 蓝格志公司的商标长时间 地占据了很多有影响的中外大报的头版。这也不会是事实, 因为报纸可能定期或不定期报 道各公司股票的价格, 但不可能把公司的商标长期放在头版。1910 年 7 月, 橡皮股票危机 爆发。“于是, 当初率先发难的麦边又率先耍起隐身术, 7 月初他卷起全部款项, 神不知鬼 不觉地从上海消失了。” ⑦这也不是事实, 实际上危机期间股票虽猛烈下跌, 但并无麦边携 款潜逃和蓝格志公司倒闭之事。橡皮公司虽有倒闭的, 但仍有多家继续存在。危机时期蓝格志公司的措施和橡皮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大致如下。1910 年 8 月 4 日, 蓝格志股票每股股价为规元1 420 两。公司当日宣布:已与亚细亚公司订立合同并签押, 卖给亚细亚公司的产业得银 250 余万两, 连前提公积金共400 余万两。拟以 150 万两存银行, 准备开采煤矿、 油矿之用。余款拟做一切押款, “冀得厚利, 分派股东”。已向政府领得新矿三处, 正在预备开采。“该公司蒸蒸日上, 正未可量, 可为有股诸君贺也。” 8 月 15 日, 蓝格志股票的价格是 1 350 两。同时还宣布:“蓝格志公司董事议定, 此届西 (历) 九 月十五号派息 (分红), 每股十五两, 已较上届增加二两五钱。” 以后蓝格志股票的价格继 续下跌, 至 11 月 11 日每股为 1 100 两。11 月 28 日该公司将 1 股分为 10 股, 11 月 30 日的 股价是 105 两。拆股后, 蓝格志的股价最高曾涨到 120 两 (1911 年 2 月 3、 4 日)。以后又 逐步下跌, 最低至 60 余两。1912 年 1 月 17 日又涨到 84 两⑧。总之, 在发生橡皮风潮之时, 蓝格志股票虽也下跌, 但并没有成为废纸, 麦边也并没有潜逃。以上所说 “讨论橡皮风潮的文章, 多数认为麦边是骗子”, 也包括笔者的旧文在内。笔者曾在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一书中写到橡皮股票风潮。当时没有查找有关的原始资料, 只以流行观点为依据。说伦敦橡胶价格狂涨的消息传到上海, “麦边就乘机进行招摇撞骗。他找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宣传今后橡胶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接着为蓝格志公司大做广告, 诡称在南洋经营种植橡树割取橡胶进展顺利……骗子们看到股票市价已涨足, 乘机抛掉手中的全部股票, 然后带巨款潜逃” ⑨。后来参加 《清史》 编写, 查找有关资料, 才否定 了以上的观点, 没有继续错误的说法。因为拙著中有此错误, 常心中不安, 这是笔者写此文的动机之一。

作为橡皮公司的领头羊,蓝格志的收益肯定是高的,即使经过风潮仍稳如泰山。1985 年, 卢书锠、 宋紫云曾合写一篇 《橡皮风潮始末》, 刊于 《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 第 5 册中说:“经营兰格志股票的麦边, 在诈骗得手以后, 就在上海圈购了大片土地, 在现在座落 北京 (美琪) 电影院及其相毗连的那一大片的土地上建造起豪华花园住宅……在宅前造起 麦边路 (即现在的奉贤路)。还收购了门头沟煤矿, 成立垦植公司 (Shanghai Exploitation & Development Co.), 又发行股票上市。” ⑩有钱的资本家买地造屋是很自然的, 这段话的不 当之处就在加上 “在诈骗得手以后” 几个字。没有证据说麦边的钱是诈骗来的, 当然当时 的社会制度确实为外国商人多赚钱提供了很多机会。

2012 年 11 月 27 日, 《新民晚报》 发表乔争月的 《百万美金天际线的起点—— —外滩建 筑之一 “外滩 1 号”》, 其中说:“外滩 1 号又名麦边大楼, 是英国商人麦边 (George Mc Bain) 所建。” “Mc” 应是 “Me” 之误, 改误以后与张国辉所说的麦边的英文名字完全相同, 可见此麦边就是彼麦边。关于麦边的生平, 文中说:“19 世纪 70 年代麦边千里迢迢到香港 一家银行工作, 但不久他的兴趣便转移到扬子江边的上海。自立门户后麦边从船运和烟草生意中发了财。据说他娶了一位中俄混血姑娘, 生了九个孩子, 一家过着奢华的生活。他 们位于静安寺路 (现南京西路) 的豪宅占地 10 英亩, 全家来往欧洲乘坐穿越西伯利亚的火 车, 有专属的私人包厢并配备了众多随从。” 如果此话无误, 则麦边在 19 世纪 70 或 80 年 代就到了上海, 从经营船运和烟草生意中发了财, 然后集资创办了蓝格志拓植公司。文中说麦边大楼建造的时间是1916 年, 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 是当时上海外滩的第一 楼。大楼建成后长期租给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作为办公楼, 故此楼又称为亚细亚大楼。从 麦边投资开发房地产, 首建外滩的的第一座高楼, 也可看出他是一位很有远见和魄力的外国资本家。

搜索建议:创设蓝格志公司的麦边考  
热评

 成都G4201是一绕还是二绕?

G4201以前是成都一绕高速的编号,从2019年4月15日起,四川省内部分高速编号将变更。成都第一绕城高速变更为G4202,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变更为SA2,成都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