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她目不识丁却能唱上千首民歌,海南这位“黎族歌后”充满传奇色彩……

葩姐手记

经典歌曲《叫侬唱歌侬就唱》,侬会唱吗?

音乐是世界的言语,无论何种民族的音乐,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几乎没有听不懂的,这是音乐和语言文字不同的地方。在缺少文字的民族中,民歌具有传递思想、经验、技艺的特殊意义。目不识丁的黎族桂冠歌者王妚大,正是凭借她的歌声、她的音乐,成了本民族文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世纪初,出生于海南黎母山下的王妚大,早年都在贫穷、战乱、饥荒中艰难度日。20岁那年痛失至爱,历经生活磨难的她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天性爱歌的她,无论是阡陌独行还是亲友相聚,都曲不离口,或许是歌唱给了她命运的救赎,让她成为日后的灵魂歌者。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闲坐说笑,她和她的同伴们都离不开歌谣,尤其是在婚宴酒席上,正是酒催歌发。“有酒必有歌,只有酒才能把肚子里的歌赶出来”,这是黎族作曲家和歌手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借着黎家山兰酒,常常昼夜歌唱,乐而忘归。

欢快而自信的《叫侬唱歌侬就唱》,是王妚大的成名作。犹记得王妚大的最后一场演出,80多岁高龄的她坐在轮椅上,缓缓地被推到舞台中央,她一开腔,我的眼泪瞬间奔涌而出:那沧桑而又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击中了我的内心!身着黎族盛装的王妚大,从来没有掩饰她天真淳朴的笑容,流淌在歌声里的沧桑岁月,是如此的动人心扉,让人久久难忘。

眼前这座屋子正是王妚大老人的家,这座令人怀想的屋子,南来北往的歌者曾在此因缘际会,王妚大的歌声也由此飞出海南飞向世界。

王妚大不识字,但记忆力超群,一个人能演唱上千首民歌,熟记30余种黎歌歌调,还能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即兴编创。1979年和2007年,王妚大曾两次到北京参加重要的全国性文化活动,并献唱海南民歌。她还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突出贡献奖”,以及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在海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中,王妚大是一个绕不过的文化坐标。她热心传唱民歌,几十年来,慕名而来的“拾歌者”数不胜数。其中,已故著名作曲家谢文经,每次去琼中采风或演出,都专程到王妚大家中拜会,俩人见了面,就开始以歌会友,一唱就是一整天;《黎族音乐志》的作者、海南大学教授曹量也因黎族音乐特地寻访王妚大老人,曹量追忆:“黎族人对于歌唱艺术,有着卓越的创造才能,各方言民歌丰富多彩、品种纷繁。尽管没有文字,也并不妨碍黎族人杰出的语言表达,更没有因此而限制他们高度的艺术想象力。作为兼具语言功能和艺术表达的结合体,民歌展示出了黎族文化独有的魅力。黎族民歌曲调优美动人,朗朗上口,语言简洁明快、至情至性,这一切都在王妚大老人的歌声中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

故地重游,故人不在,但她的歌声永远回荡在我的心里。

她是黎族文化熠熠生辉的桂冠歌者,是不会消逝的美妙音符。遗憾的是,那些美妙的旋律或撒落在乡间小径,或遗失在曾经辉煌的舞台,我们想在节目中呈现王妚大老人完整的歌声,却未能尽意。

《叫侬唱歌侬就唱》饱含的达观、自信和勇气,至今依然具有一种原生的力量,让葩姐发自内心的歌声回向给远在天边的桂冠歌者王妚大。

“当文字不能抵达时,我们还有歌唱。”

——葩姐

搜索建议:
热评

 董氏第一奇穴———灵骨,大白

董氏第一奇穴———灵骨,大白(明医网摘录自《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赖金雄编著)灵骨,大白为吾恩师 董公之第一大奇穴,现就个人临床二十年心得,不揣愚陋,作一简介,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