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碳中和周报(第72-73期)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落实“双碳”目标中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十四五”扩大内需方案: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正积极稳妥推进。目前,“双碳”1+N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由于近期21碳中和课题组忙于筹备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以及疫情因素影响,上两周周报合并一起刊发。

本期看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落实“双碳”目标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十四五”扩大内需方案: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国家能源局: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落实“双碳”目标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两年多,已经构建完成“1+N”政策体系,随着“双碳”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对整个产业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抓住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其实,目前光伏、风机等新能源产品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未来需要在更多产业领域,借助数字化、绿色低碳技术等新突破取得新的优势。

2、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

12月7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名古屋议定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全会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正式开幕。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大会并致辞。

黄润秋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人类正站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迫切希望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黄润秋强调,第二阶段会议的主题仍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第一阶段一致。会议将共同谋划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与方向,为今后一段时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目标、制定路线、擘画蓝图,意义重大。期待各缔约方、国际组织和利益攸关方彰显合作精神,在第二阶段会议上展现政治决心和最大诚意,充分展示灵活性,在关键议题上积极寻求一致方案。鼓励各缔约方做出积极的政治承诺,继续加大国际资金投入,为推进磋商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系列数据与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巨大的破坏,全球正面临严重的威胁。COP15旨在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从而阻止并扭转自然损失,拯救地球上不断缩减的生物多样性。

3、“十四五”扩大内需方案: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推动电商平台扩大绿色产品销售。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等体系,开展绿色产品评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鼓励绿色电力交易,制定促进各类电力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激励措施,推动高载能企业和行业优先使用绿色电力。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废旧农膜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

倡导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全国低碳日”等活动,提高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推动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等公共领域车辆和公务用车电动化,大力提升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占比。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大力推进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产品生产消费。持续推进过度包装治理,推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推动绿色低碳消费,以消费者个体的行为模式改变,倒闭生产端减少碳排放,这是中国“双碳”工作向更深一步迈进的必然要求。绿色低碳消费也将催生新的市场空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近年来的产销两旺状态,更是说明了这一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4、国家能源局: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稳定供应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产增供,推动煤炭产量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1-11月,全国煤炭产量40.9亿吨,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晋陕蒙新四省区1-11月煤炭产量达33.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1%,充分发挥了增产增供“主力军”作用。

当前,正处于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国家能源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据调度,12月1-15日,全国煤炭产量1.9亿吨,日均产量1251万吨,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1.76亿吨、可用24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可靠保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是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和过渡桥梁。“双碳”战略给能源行业带来了挑战,煤炭行业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依靠数量增加、规模扩张、价格上涨的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

5、云南省“双碳”实施意见:到2030年城乡扩绿增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云南省发布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城乡扩绿增汇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全省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大幅提升,森林蓄积量稳步提升,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能源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扩绿增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持续提高,森林蓄积量明显提升,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城乡扩绿增汇领先全国,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当地的“双碳”实施意见,云南省从全面构建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系统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质量、持续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应用、着力促进生态系统扩绿提质增汇、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切实加强组织实施这几方面做出符合自身的规划。

6、发改委:第二次中日碳减排政策对话会成功举行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日本经济产业省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第二次中日碳减排政策对话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和日本经济产业省首席国际碳中和政策统括调整官南亮共同主持会议。

双方重点探讨了稳定能源供应、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发展、氢能和氨能等议题,并就碳减排领域技术和产业合作进行了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开展碳减排政策对话,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加强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重要共识的具体举措,反映了双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双方一致表示,要利用好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扩大多层次交流,推动碳减排重点项目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众多国家开展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分享碳减排经验,探索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脱钩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

7、广东碳配额方案:水泥、钢铁等五行业纳入碳交易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深圳市除外,)水泥、钢铁、石化、造纸和民航等行业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共200家。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水泥、钢铁、石化、造纸和民航行业已列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并于2021—2023年建成投产且预计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新建(含扩建、改建,下同)项目企业,共17家。根据广东省2022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目标,结合国家和广东省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经济发展形势预测,确定2022年度配额总量为2.66亿吨,其中,控排企业配额2.53亿吨,储备配额0.13亿吨,储备配额包括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和市场调节配额。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在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应根据减排目标和区域发展需求进行统筹规划,设定合理的碳排放配额。

8、《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印发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旨在协同推进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加快推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该《工作方案》还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选取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场景先行开展试点示范,衔接上海碳市场,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打造上海碳普惠“样板间”。包括:建设体系平台,推动管理科学规范、建立评估评价标准,有序做好项目管理、试点个人减排场景,鼓励公众参与、扩展减量消纳渠道,实现价值转化、依托区域协作机制,提升协同效益、利用绿色金融手段,增强项目与场景开发活力、探索多领域联动,加强政策协同共七大领域重点任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碳普惠制是引导公众开展低碳行为的制度创新,居民消费行为蕴含着巨大的减排潜力,推动消费侧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

9、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探索构建覆盖全省的零碳电力系统

近日,青海省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日趋健全。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52.2%;森林覆盖率达到8%,森林蓄积量达到5300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8.5%,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探索构建覆盖全省的零碳电力系统,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行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保持全国领先,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5%左右;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步提高,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提出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等具体目标,同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提出探索构建覆盖全省的零碳电力系统,对于其他地方来说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0、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海洋能源将在新型能源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10日表示,海洋能源将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围绕海洋能源完善建立海洋产业体系,可以推动将新型能源体系有机整合到全产业链的转型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海洋能源发展将成为统筹能源安全与转型的关键增量。中长期内,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水油气资源将成为重要资源接替区,有力保障我国油气安全。另一方面,在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各类海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和“双碳”目标引领下,海洋油气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海洋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接续之一,海洋碳封存具有巨大的潜力。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统筹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推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

11、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要求全面加强物种多样性保护、全面加强遗传多样性保护、全面加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二、秉持绿色司法理念,织严织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网。为此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筑牢预防为主防线、落实损害担责原则、完善系统保护举措。三、完善专门审判体系,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水平。为此需要不断完善专业审判体系、不断健全多元共治格局。四、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完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规则。具体来看需要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合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涉及多方利益,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现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面临多重挑战,既要切实回应公众对生物安全等问题的关切,也要平衡在履约计划与行动中牵涉的多方利益。《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法律体系。

二、绿色金融周报

1、2022年《中美绿色金融工作组白皮书》发布

以“世界大变局:共生与重构”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于12月2日-4日在广州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在IFF夜话“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节,2022年《中美绿色金融工作组白皮书》同期发布。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兼秘书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全程参与了此次大会。李高表示,中美双方应当携手合作,这不仅对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为改善两国关系营造积极氛围。中美绿色金融工作组也是中美双方能够开展合作的一个例证,目前各国已经按照巴黎协定提出各自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巨大,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来推动资金流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领域,流向气候韧性的领域,不仅具有全球的意义,对各个国家来讲非常重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该白皮书强调在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大幅度提高绿色和转型金融项目资本支出的承诺,通过组合为金融机构提供额外激励等等,同时对许多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开展好金融投融资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欧盟碳关税临时协议达成,2023年开始征收

12月12日上午,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进行了第四轮三方协商。13日凌晨,欧洲议会议员与理事会达成临时协议,建立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以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止碳泄漏。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其进口产品设定碳价格的贸易区,法案将从2023年10月1日起适用,但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进口商的义务仅限于报告。为避免对欧盟产业的双重保护,过渡期的长短和CBAM的全面实施将与ETS下免费配额的逐步淘汰挂钩。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会对整个国际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具有歧视性和不公平性,违反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明反对立场,指出欧盟CBAM不仅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规则,也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和要求,是欧盟的单边行为。

3、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已开展四个领域转型金融标准研究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12月10日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充分借鉴《G20转型金融框架》,总结提炼绿色金融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转型金融领域,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的重要一环。他指出,一是要抓紧研制转型金融标准,二是强化气候类信息披露要求,三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四是强化转型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五是推动公正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二者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低碳转型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都是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

4、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局长李文红:推动成立北京绿色金融国际顾问委员会

12月17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在出席“金融支持绿色科技论坛——2022年会”时介绍了下一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提升金融支持绿色科技发展工作的重点方向。具体包括,一是建设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积极推动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措施落地见效。二是依托科创金融试验区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和绿色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加快转移转化,在绿色技术、绿色标准、绿色金融服务方面实现区域带动和全国引领。三是服务绿色科技企业投融资需求,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四是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创新,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关键,全面升级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五是建设国际绿色智库,推动成立北京绿色金融国际咨询委员会,支持研究机构围绕金融机构ESG投资能力建设、绿色科技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研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将带来数百万亿的绿色投资机遇,同时也要求企业和投资机构投入大量资源来研发和推广绿色低碳科技。

5、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量突破100万张

近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撑,自9月16日绿证市场开市以来,共达成双边交易156笔,交易绿证103.8万张(10.38亿千瓦时)。涉及主体92家,其中发电企业24家,电力用户28家,售电公司40家。从购方省份看,24个省(区、市)购买主体参与了交易,其中,江苏、上海、江西、辽宁、湖北等省(区、市)绿证购买量居前列。分行业看,售电公司购买656861张,占63.27%;制造业购买242251张,占23.33%。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省级交易中心会同国网经营区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为用电企业获取绿色环境权益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将有助于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促进实现绿电和绿证的协同发展,共同体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

6、中国银行将发行2022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

中国银行近日披露2022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二期)发行公告,将于12月15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3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本期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品种为固定利率品种。募集说明书显示,该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具体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等领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绿色金融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绿色、环保的产业,也将对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促进作用。

7、“银行业自然与气候行动”边会在蒙特利尔举办

当地时间12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银行业自然与气候行动主题边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代表、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吉尔博、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莅临现场并致辞。

赵英民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希望通过投资风险管理及创新推动金融资源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倾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注入更多金融动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自然向好”是它们共同的解决路径,银行业要在“自然向好”的投资中扮演好规范者和引领者的作用。

8、第三批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公示

12月6日,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公示第三批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此次公示的创新应用是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绿色信贷服务。

绿色信贷服务是基于人工智能、开放AP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依据国家/地方/银行的各类绿色标准要求,通过银行信贷业务的发改委批复、环评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贷款资金用途(贷款企业投向行业)等信息,自动判断信贷项目是否符合相应的绿色标准要求,并提供相应的绿色分类结果,解决了绿色标准不统一、绿色标准认定专业度要求高的痛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监管工具为健全绿色信贷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构建立体绿色企业关系图谱,多维度识别企业洗绿风险,提高银行融资风控水平和业务处理效率。

9、邮蓄银行推进环境信息非强制性披露企业“碳核算”试点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邮政上海分行绿色贷款规模较上年末增长超60%。此外,中国邮政上海分行持续推进环境信息非强制性披露企业“碳核算”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14户企业“碳核算”。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分行在长三角区域投放的绿色贷款规模占绿色贷款总规模的比重已超过2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担当,也是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邮政上海分行持续深耕绿色金融事业,基于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为加快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起到示范作用。

10、南京银行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票面利率2.95%

近日,南京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2年金融债券(第二期)和2022年绿色金融债券。2022年金融债券(第二期)发行总规模100亿元,期限三年期,票面利率2.98%,认购倍数1.8倍;2022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总规模50亿元,期限三年期,票面利率2.95%,认购倍数1.9倍。

两支债券通过簿记建档方式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是中债登首次采用区块链簿记建档系统完成发行工作。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优化中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结构、支持《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南京银行两支债券的发行为更多社会资本拓宽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地方银行绿色信贷的供给能力,有助于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助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11、海通证券发行证券公司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

海通证券于12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碳中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7亿元,债券期限372天,票面利率2.90%。本期债券是证券公司发行的首单专项用于碳中和的绿色公司债券,获得了市场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本期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偿还绿色项目贷款。该绿色项目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616、735街坊地块项目313C-02(B)地块,建筑规划和设计均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良好的碳减排环境效益。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在近期利率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下,海通证券绿色债券的发行不仅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也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践行“双碳”行动方案的具体实践。

12、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等发布《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

12月12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世界银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共同召开“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途径”线上高级研讨会并发布了《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团队分析了碳中和对发展范式转变、经济主要部门和系统、碳中和的支撑体系以及全球碳中和治理体系的影响。世界银行专家同时介绍了世界银行集团《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双方以及各专家学者围绕着对范式转变、价值重塑、能源、创新、披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来自学界、政界、业界共百位嘉宾参与了此次会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碳中和不是一个简单的外部性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化石能源替代和技术进步问题,而是一个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变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减碳之间的关系。

13、2022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揭晓暨案例集成果发布

近日,由保尔森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2022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简称:保尔森奖)颁奖典礼在线举行。来自浙江省的“‘电碳数链’协同治理体系,助力社会精准降碳”项目与“江苏常熟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创新模式”在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分获“绿色创新”类别和“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其中,由国网浙江电力申报的“‘电碳数链’协同治理体系,助力社会精准降碳”项目建成中国首家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打破数据壁垒,为精准降碳提供可行路径,荣获“保尔森奖——绿色创新”类别年度大奖。由常熟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申报的“江苏常熟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创新模式”,率先提出“小微湿地”概念,探索出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赢的新模式,摘得“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桂冠。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这项优秀项目汇集中国的创新者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时所展现的变革性思维、突破性技术、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有效路径,向国际社会展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并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企业战略、投资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撰稿: 李德尚玉 (实习生 陈芬、董世捷)

统筹策划: 李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搜索建议:
热闻

 如何评价郝蕾的个人魅力呢?

1、说老实话,我也是个超级的郝蕾迷,都快六十岁的人了,还在迷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女演员,应该是有点不可思议了。五、六年前吧,应该还不知道郝蕾是谁的,是在一次出差在旅...(展开)

热闻

 二婚登记结婚需要离婚证吗

一、二婚登记结婚需要离婚证吗第二次结婚是需要带离婚证的,这和办理结婚证需要携带的资料要求有关,办理结婚证需要以下材料。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一)本人...(展开)

热闻

 卢卡斯·帕帕季莫斯

卢卡斯·帕帕季莫斯生于1947年,20世纪70年代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先后获得物理学学士、电子工程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帕帕季莫斯在1994年至2002年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