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罗胖新书 | 究竟什么是启发?

今天为你推荐的是罗胖的新书《启发》。这本书是「罗胖60秒」的精选集。60秒这件事,罗胖承诺过要干10年,现在马上就10年期满。 罗胖和同事从总共3652条的60秒中,精选出了523条,组成了这本《启发》。

这既是给60秒的这10年划上一个句号,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也是希望这10年沉淀下来的东西,能依然对你有用。

今天,借着这本书上新的机会,罗胖就来跟你聊聊他对启发的理解,以及《启发》这本书你可以怎么使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我们为什么需要“启发”?

你好,我是罗胖。咱们先从为什么我们会需要启发说起。

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似乎有点明知故问。不说我自己跟得到,很多人工作中、学习中,其实都会遇到思路受阻的情况,然后就特别希望这时候能走运,出门就撞见一个大“启发”。大家都很想要启发,这好像是明摆着的事儿。

但是,如果再往前想一层,为什么我们的思路会经常受阻呢?

情况不一样,具体的原因当然可能很多,但是有一条原因我觉得可能是共通的,那就是我们的思维惯性太强大了。这种惯性,会让我们总是放不下老办法、旧经验,哪怕是已经深深被老办法和旧经验拖累了,也放不下。

有这么一个寓言。说的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有个人在户外探险,一不小心跌落悬崖,卡在半山腰的一棵树上。大冬天的,晚上又冷,虽然大难不死,但他很快就熬不住了,他就向上帝祈祷,“上帝啊,求求你救救我吧”。这时候,他听到一个声音说:“跳下去吧”。他心里疑惑,这不是让我立即丢命吗?就没有跳,结果真的就冻死了。第二天救援队找到他,发现他抱着的那棵树,距离悬崖底不过2米。

这个寓言,本来想说的是信仰问题,通往信仰,不能靠人自己的理性判断,而要靠非理性地“纵身一跃”。但其实,放在思维惯性上也是说得通的,我们的思维惯性就是那棵树,它虽然能暂时保我们的安全,但也经常成为我们的限制。

这么一比较,启发就显得非常珍贵。一个启发,需要穿越成见的层层阻隔,还要赶上某个偶然的契机,才能与我们迎面碰上,想想看这是有多不容易。

当然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问题,一个“启发”还不足以给我们交付一个完整的方案,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它能做的是在我们熟悉的世界中开一个小孔,让另一个世界的一丝微光透过来。 这一丝的微光,当然不足以改变我们熟悉的世界,但这是改变的开始。

2

启发究竟是什么?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启发究竟是什么。

我们对启发很容易有一个误解,就是光把启发当成是别人给了我们一个东西,让我们两眼放光,一拍大腿说,“真好”,然后就完了。但是没这么简单。

我听到的关于启发最好的定义,来自一位教育家,他叫杰罗姆·布鲁纳。这个人应该算是国际教育学界在杜威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家,我偶然看到他讲的一句话,深受触动。这不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启发”的定义吗?

他说的是, 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什么叫做超越“所给的信息”?就是说,人类的知识传承不是这一桶水倒给下一桶水,下一桶又传给另一桶水。而是我们每一个有灵性的人都有本事,把给定的知识、信息不断地超越。我们总是会还给世界一些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启发”的第一个特点, 启发不是我们被动接受的结果,而是总是主动创造的一个过程。

启发的第二个特点是, 它不光是我们给这个世界创造的增量,还是外在的信息、知识真的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的过程。

德国的大作家黑塞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叫《悉达多》。这部小说讲一个特别聪明的年轻人悉达多,怎样通过世俗,而非宗教的方式寻找真理。

故事中,黑塞给主人公安排了一段和佛陀的对话,很有意味。当时悉达多和很多人一起听完佛陀的一场讲经,所有人都觉得讲得太好了,悉达多也这么觉得。但是他却没有跟其他人一样选择皈依,而是对佛陀说:“世尊佛陀,您的法义完美无瑕,但就是有一个漏洞,没有人能通过你的法义得到解脱。”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不是悉达多这个年轻人要故意叛逆一下。他说的是另一层事实,那就是,即便是佛陀自己,他也并不是靠着法义得到解脱,而是通过自己一生的探索、深观、禅修和彻悟,把他的那些法义,真正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面,这才有了成佛的境界。

这其实也就是那个永恒的老问题。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还有咱们中国人那句老话讲的,为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老问题的老答案,一般就是缺少体验、缺少实践。大体上没错。但其实还可以往深一步。这些经常缺席的体验和实践,本质上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关键可能就在“启发”这两个字上。缺了“启发”的过程,再好的知识,都是别人的知识,跟我无关。经过了启发,知识才真的对我们开始发挥作用。

那“启发”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

之前,我也在60秒中简单总结过。一个启发,可能至少包含这么四个过程:

第一,我自己得有一个 问题 。

第二 ,我在其他领域偶然遇到了一个 新信息 。

第三,这个新信息让我的那个老问题有了 新答案 。

第四,这个新答案,还能扩展成一个 新思路 ,变成一个可以清晰表述出来的原理,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

你看,这就是“启发”跟其他的内容形态最大的不同,它始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且最终是指向的是我们自己,而非别人。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对比。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内容分成三种,故事、观点和启发。

“故事” ,比如小说、电影、纪实报道,这是作者、导演把读者、观众邀请进自己布置的世界里来,让读者和观众来感受、欣赏、赞叹,他们躲在幕后看。

而“观点”,比如论文、通知、布告,这是作者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别人的世界里,期望的是别人的改变。

你看着,这两种内容类型,都是单向的,而且指向对方。凡是指向对方的东西,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造成冲突。一个故事有人喜欢,一个观点有人接受当然很好,但如果不被喜欢、不被接受呢?

顾衡老师在他的专栏《顾衡好书榜》里说过一个观点,在现在的互联网上,各种观点看起来针锋相对,但其实,有质量、有见识、有原则的争辩是越来越少。你要是不想在网上惹事,那只好承认“所有的观点都是见仁见智的、所有的立场都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无法分出对错的”。

顾老师把这三句话戏称为互联网生存三原则。那好了,怎么破解这个局面呢?启发就能解决了这个问题。

公共争辩既然越来越难,那就切换到个人成长的角度。不管什么内容,我都笑纳,它不见得对,但是对我有启发就好;与此同时,我也不盲从,因为我还在成长啊,我还要敞开自己,随时面对下一次启发。你看,世界是不是一下子就宽广了?

3

今天为什么更需要启发?

作为一个现代人,生活在今天,其实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启发。

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过去的知识是稀缺的。所以知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定型正确的知识,然后怎么利用新技术广泛传播它。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出版书了,作者要花很长时间写作,为啥呢?要定型一套知识嘛,然后利用印刷机拼命地复制它。

但是现在情况就变了。知识不再稀缺。新知识从各种角落咕嘟咕嘟地冒出来,很难定型,也无须定型,因为会快速过时,传播也不再是个难题。知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本质也变了,变成了:如何筛选它。

那要怎么去筛选知识?

要筛选知识,你当然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权威评审,去看各种的榜单。但是都依然有一个问题,别人的标准对我们自己有什么用?

这时候,启发就能派上用场。前面我们说了,启发是知识对一个人起到的作用,一个人觉得我被触动了,被开脑洞了,被拓展了视野的过程。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用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做知识的筛选器。

这个筛选的动作,既是简化也是丰富。 简化是把你跟外面信息爆炸的世界隔离开来,让你不再有那么大的认知负担;它也是丰富,丰富的是你专属的知识武器库,这里面的装备,你真的都拿得起来,还用得上,而不是放在那儿当摆设。

4

《启发》你可以怎么用?

最后再来谈一谈《启发》这本书,你可以怎么用。再强调一遍,这是我过去10年罗胖60秒的选集。但是出版成书,目的就不是给自己的过去做纪念了,而是希望它能够嵌入你的生命,对你的未来有启发。

我的设想是, 每当你遇到挑战,或者心里有困惑的时候,都可以来找找相关的词条,读上一页,新的想法没准儿就会冒出来。

我们把这本书做成了词典的结构,你可以根据首字母的顺序来找你想要的关键词,很方便。

《启发》关键词条展示

比如,如果你在创业,你可以看“产品化”“长期主义”“暗能力”“服务”,等等,这些词条都在我创业过程中产生过很大的启发,甚至直接的影响,希望能给你一些借鉴。

再比如,如果你考虑个人发展,你可以看看这些词条,比如“灰度认知”“得体”“节奏”“抗压”,等等。这些词条讲的事,本来跟个人成长没啥关系,因缘际遇,它们却以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式,解答了我的这方面一个困惑,也希望能够给你带去一些惊喜。

当然了,你也可以不带任何目的,随机翻开一页,读上几条,没准儿,你还能获得一些让我也很意外的启发。没错,这也是启发这个内容类型最有魅力的地方。

60秒完更,但启发不断,希望能继续和你一起终身学习,感谢。

《启发》正在预售中,预计12月15号以后陆续发货。现在下单,你不仅能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我们还送你一本“启发笔记”。你可以用它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的启发时刻。不要错过。

点击图片加购《启发》

点个赞或“在看”,让更多朋友从中收获启发

搜索建议:罗胖新书 究竟什么是启发?  
热闻

 未来商业团队的出路在哪里?

未来商业团队的出路在哪里?一定在于‘基于人与人间的社交化运营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正如你所说,传统广告效果不好,人群大量的流失转型到移动互联网,而全网营销的流量源也...(展开)

热闻

 辞职信怎样写

撰写辞职信没有固定格式,可以包含以下内容:1、开头称呼,要写接收人及职务;2、辞职的请求和有关理由,离职的理由通常要写成客观原因,如搬家、结婚、脱产进修等;3、...(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