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身家缩水千亿的「教育首富」和考上城管的北大博士

封面图 | 李永新

文|风马牛 

7月9日,一则关于「中公教育拖欠学费3个月不退」的新闻登上了微博搜索,引发热议。

中公教育是国内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公务员考试培训。

中公教育的巅峰时刻在2020年11月2日,以总市值2658亿元登顶中国教育公司NO.1,其创始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也以1400亿元财富位列《2020胡润百富榜》第19位,成为全球教育行业的首富。

然而进入2021年后,中公教育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股价也一路下跌。今年3月,鲁忠芳、李永新母子以310亿财富位列《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第697名。截至2022年7月18日晚,中公教育总市值仅为320.70亿元。

据财报显示,2021年中公教育收入69.12亿元,同比下降38.3%;净亏损23.70亿元,2020年净利润23.04亿元。2022年7月14日,中公教育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亏损7.2亿元-9.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716.25万元。

关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中公教育表示: 考试延期和疫情防控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此外,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公考热的同时,消费意愿普遍紧缩下,与中公教育动辄上万元的协议班相比,不少考生转向价格相对实惠的中小培训机构。

1

和许多寒门学子一样,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也是靠读书改变命运的。

1976年,李永新出生于吉林通化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中有4个孩子。在李永新的印象中,高中毕业前穿新衣服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家过得十分艰苦。

为了改变命运,李永新只能苦苦念书,最终于199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1999年,李永新从北大毕业,还被评为当年的「北京市优秀高校毕业生」,当时他有很多机会,但李永新却选择了令人意外的一条路——创业。在接受采访时,李永新曾说: 我当时从北大出来一心想干大事,那时候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自己北大出来的确实应该干大事,但是你最后发现,所谓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1999年6月28日,李永新争取到了一笔30万的资金支持,他和一群北大毕业生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素质教育公司。当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把他视为大学生创业的典型,全程跟踪报道。然而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宣告创业失败。

不过,李永新并没有因此气馁,一个多月后,李永新又用东拼西凑借来的三万元创立了为大学生服务的公司一一象牙塔信息技术中心。第二次创业,李永新在北大附近租了一个六平方米的房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电话就是全部。李永新白天在这里办公,晚上在地上铺上报纸睡觉。

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李永新表示,「我在99年到01年期间,中国教育行业所有的项目基本都做过,从奥数到高考到小学等等都做过,那时候项目太多,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 创业初期的压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我也吃了很多苦。当时同学们有的去美国读书,有的去中央部委工作,而我处于社会最底层,从1999年到2002年大概3年间,我吃不上饭,1.6元一份的炒饼都吃不起,一天5块钱的伙食费都很难保障。没法见同学,心里也是有落差的。如果不是机缘使然,创业的热情可能很快就会被压力打败。」

2

2001年,在大学导师的建议下,李永新开始带领团队涉足公务员考试领域,开国内公务员培训行业之先河。据中公教育内部人士透露:比起现在互联网创业时代动辄说「押对赛道」,当时中公做公务员考试培训,只是为了活下去。李永新本来学的就是政府管理,创业团队都是北大科班出身,也考过公务员,熟悉这个领域。

随后,李永新带领团队出版了第一套有实战意义的公考辅导图书;率先完成全国市场的布局;开发了互联网+培训的全新商业拓展模式;首创「面试特训」这一行业术语等等。这个团队成了公考领域的模板,他们的一举一动对行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这样,李永新找对了方向,公司也发展得非常快。据长期研究教育行业的平安证券分析师易永坚描述: 中公的「护城河」是强大的教研能力,以及对师资的高度集中管理和调配能力。

众所周知,教育培训行业的跳槽率极高,而中公高度集中的人才管理,有利于其平稳发展。此外,据南方周末报道,李永新当年北大本科班里1/3的同学,都陆续成为了中公的一员。

在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做到行业领先后,李永新又开始扩展业务范围,使得中公教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据官网介绍: 面向广大知识型人群,中公教育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及职业能力培训等3大板块,主要服务于18岁—45岁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 有行业内部人士称:中公瞄准的三大业务非常明确,这些知识型人群自我提升意愿很高,支付意愿和能力也很高,只要做好产品,做好推广,不愁没钱赚。

2018年底,中公教育正式取得证监会的批准,借壳上市公司亚夏汽车登陆A股市场。2019年2月21日,「亚夏汽车」正式更名为「中公教育」。随着企业上市,李永新身价暴涨,跻身全球教育行业首富。

在2019年底的一次演讲中,李永新感言: 中公教育走到今天,踏踏实实做教研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追随梦想的指引,还有一点是对全社会的情怀。 我一直信奉罗素那句名言——「三种简单却极其强烈的情感主宰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痛苦的难以承受的怜悯之心。」

在李永新身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低调和勤奋。正如他曾说的一样, 「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企业家也好,最难克服的就是人性的两个弱点:骄傲和懒惰。 企业家要想做得更大,只能保持一个状态——弯着腰、低着头,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保持谦虚感恩之心,真正去向别人学习,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守正创新、快速发展。」

3

尽管十分富有,但李永新的生活非常节俭,据中公员工描述: 李永新吃素,从不坐头等舱,每个月最大的消费是还房贷,一年就那么几件白衬衣换着穿,一点没有「首富」的样子。

但是,在捐资母校这件事情上,李永新却十分大方。2021年3月,李永新向北大捐资10亿元。这是北大建校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也是最大一笔校友捐赠。此前,他已经给北大捐了1.8亿元,累计已达11.8亿元。

在捐赠仪式上,李永新说:北大塑造了我,哺育了我,培养了我,也在我创业及事业的发展中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没有北大就没有我。没有北大就没有中公教育。北大看着我的成长与蜕变,见证了中公教育的成长与发展。从北大食堂三毛钱的虾米白菜、免费的粥和汤养活了我,到北大恩师们的谆谆教诲悉心培育,以及众多领导和老师们在我们创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困难时刻的挺身而出,都深深印在我过去的行迹上,也内化在中公教育的征程中,我将铭记终生!我们感恩北大,一定要无愧于北大;我们感恩这个时代,一定要无愧于国家与未来。 中公教育是一个教育企业,中公教育的一切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人民,而它注定要为教育、为社会、为公益燃烧自己、奉献自己。北大给予了我们一切,而我们也终将要把一切还予全社会。

关于未来,李永新在一场《后疫时代的就业、创业及考试》的直播分享中讲到:不管经历过多少苦难,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向前走的,而且和历史对比,这次疫情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惨痛。所以我们不要一味沉浸在悲观情绪中,我们还要往前看。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

4

在李永新财富大幅缩水的这两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正越来越激烈。一些曾经嘴上说着「我一定不考公务员」的往届生,也在涌向这条路。

资料显示,2022年国考拟招录31242人,共16745个岗位。而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却达202.6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1.4万人,增幅34%。 其中最热职位为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竞争比达到史无前例的20813:1。

国考之所以如此「火热」,主要是由于工作稳定有保障,特别是疫情下就业难,企业裁员等新闻不断,旱涝保收的体制内工作就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香饽饽。有专家称,「现在不单单学生是这个想法,家长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宁可多考几年。」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创历史新高。双一流、普通本科、专科院校的签约率分别为33%、12.5%、13.3%。

就业率偏低,内卷严重,年轻人只能拼命「挤入」体制内,而且名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分两个批次公布了202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从公示的名单来看,大多是名校毕业生,其中不乏海内外顶尖高校;从学历构成来看,95%以上都是硕士和博士,本科生反而凤毛麟角。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卷」的岗位居然是城管,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两名硕士,考取了朝外街道的「城管队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硕士考取了崔各庄地区的「城管监察」; 最引人注目的是,酒仙桥街道的「城市管理执法岗」,直接拟录取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

「宇宙的尽头,是元宇宙还是公务员?原来是公务员。」 网友们纷纷打趣道。

「考公热」热度不减,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渐得到控制,中公教育会迎来新的春天么?

搜索建议:
热闻

 PVE(PVP与PVE的助战推荐...

诸君安好,雾夏菌报道。这一回合来看一下PVP以及PVE各自比较好用的助战角色,助战角色不是一朝一夕能凑出来的,很需要熬啊。1、PVPPVP目前可主用的是这一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