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溶栓方法分享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常用血管通路, 正确使用及护理内瘘,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动静脉内瘘特点:1.长期通畅率高;2.感染发生率低;3.并发症发生率低。

一、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

动静脉内瘘受压;

内瘘提前使用;

过度脱水、低血压;

血液粘稠度高;

造瘘口狭窄。

二、临床表现

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搏动、震颤及杂音减弱或消失;

患者主诉内瘘处疼痛。

三、诊断

望诊:血管出现内陷,不充盈。

触诊:无血流震颤感且有条索状硬物。

听诊:粗糙吹风样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

四、处理药物溶栓;

手术切开取栓并重新吻合;

腔内血管成形术;

带气囊的Fogarty导管取栓术。

下面重点介绍药物溶栓方法

溶栓治疗的优点:

溶栓可迅速去除血栓,不耽误患者规律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溶栓,操作简便、迅速、创伤小,可床旁随时进行,不良反应少,同时该方法成功率较高;

能够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带来的感染。

尿激酶溶栓

文献报道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其成功率30%一70%不等。尿激酶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产生,能特异裂解血浆中纤溶酶原第560位精氨酸与561位缬氨酸间的肽键,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其半衰期为15分钟,24小时后作用基本消失。

溶栓时机:越早越好,6小时内溶通率高,超过24小时很难溶通。

溶栓前准备

询问病史,内瘘闭塞时间,有无出血及出血倾向;

溶栓前急查血常规、凝血四项;

彩超检查了解血栓部位及长度,做体表标记;

告知风险,签溶栓知情同意书.

穿刺方法

单针穿刺法:取头皮静脉输液穿刺针,选择血管内瘘动脉端血管以30度~45度角穿刺,离心方向进针,针头斜面向上,距离血栓2-3cm(避免造瘘口穿刺),尿激酶20万u 生理盐水30ml,30分钟内注射尿激酶10万u,然后静脉5万u/h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并以喜疗妥在内瘘血管栓塞处加以按摩。尿激酶每日总量不超过60万u。(有报道每日总量不超过100万u)。

注意事项:动脉压力较高,泵速过慢,容易造成血液反流!

双针穿刺法:单针基础上,另开一路从静脉端逆血流方向近针,或者直接在栓子中央进针,5ml/h泵入尿激酶。

注意事项:泵速过快容易漏针,造成液体外渗!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严密观察动静脉内瘘局部杂音 、震颤及血流量,注意有无出血、肿胀,以杂音响亮、震颤恢复;

能顺利完成一次透析,血流量升至 180~250 mL/min ,判定为动静脉内瘘再通。

溶栓后处理

溶通后给予低分子肝素60-80u/kg皮下注射预防血栓继续形成;

未溶通也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可连续溶栓3d,未溶通考虑取栓或者内瘘修复手术;

继续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溶通后可复查彩超评估内瘘情况。

并发症观察

在溶栓后 24 h 内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大小便以及呕吐物有无变化;

皮肤黏膜、眼底及牙龈有无出血或出血倾向;

有无头痛、意识改变、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颅内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症状;

有无呼吸困难、咯血等肺栓塞症状;

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溶栓成功患者抗凝治疗期间,告知患者在家中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就诊。

小结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

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

早期溶栓治疗至关重要,6小时以内成功率高,超过24小时很难溶通;

告知风险,签溶栓知情同意书,密切观察并发症及药物的副作用;

护士的穿刺技术很重要:方法有单针穿刺法、双针穿刺法。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