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刘振阳:侗族的风俗

Cloud Crane的回答:

侗族风俗 婚姻

采桑:“采桑”又叫“吃细鱼”。事前,由男女青年于“晾月”时商议决定,人数不拘,除年轻者外,童男童女也参加。但其中必须有几对自寻成双的男女,作为主要成员,其余皆作陪者。进行时,首先于四月四日或四月八日方集资买糕点糖果,打包成封,由几位青年挑到寨中桥庆等候,其余大多数人成群地站在附近的半山腰中,高声疾呼,催促女方到场。是时,对方身着盛装,列队出寨,与男方登山“采桑”,借此为乐。直到太阳偏西才归至桥头,挑着礼品,鸣放鞭炮同往女家。在女家先吃甜酒后设便宴招待。桌上摆满鱼肉,细鱼是席中的主要标志,必不可少。女方以同房兄弟作陪。席间众女拥至,举杯敬酒,吟歌盘问“采桑”根源,由男方答对,一直玩到天晓才散。隔两三天,男方复又鸣炮到女家,退回装礼品的箩筐,对方设“夜宴”款待,对唱情歌,通宵达旦才依依而别。女方则赠与布匹、花带表示答谢。以六月六日,男方挑着黄瓜、糖果,往女家同席品尝。名曰“吃黄瓜”。七月,择定日期,男方送梨子、糖果到女家,谓之“吃梨”。这两次活动,基本上与“采桑”情节相同,只不过是不上山和规模略小而已。且由年轻人从事,其他的童男童女均不参加,时间不定,男方筹资买一头花黄牛,还有炮竹、糖果,汇聚桥头,邀约女方上山采集葛藤,同到水边将藤洗净,再牵牛、鸣炮,一起到女家。先是大家围牛而歌,怀念“采桑”鼻祖,随后杀牛。用牛的内脏作“夜宵”菜肴,留下四腿由女方均分。男方去退箩筐时,对方则送男方的主要人员,每人一套衣料,给陪者一张头帕。这叫做“栋太”[dongldaip.煮葛]。十月,复择一日,男方前往女家,与女方同漂葛藤,谓之“漂白”。其情节与前者大同小异。至是全部活动宣告结束。 丧葬 无论男女去世,只要年入成人,都要向舅家报丧。同时还要在家里或手持香纸到河边、井旁焚化,过去有的还投掷铜钱或铜板于水中,而后汲水回家,为死者沐尸。男的削发,即使长发结辫,或是当今的短发光头,也不例外,有的还用纸或布将之包好,待入棺时,放在死者的右肩旁边殉葬;女的则卸梳挽髻,无特殊处理。两者都着普通装束,衣被大都是自纺自织的家机布,个别富裕者才用丝绸缎子,且以奇数为度,服色外层青里层白。年达成人,牙齿齐全,须打落门牙一颗,部位不定,留在口中。死者口含碎银,有的还含以几粒白米和几片茶叶。严忌铜铁器物随葬,那怕是一针一扣也不许随身附体。有备制棺习俗,但有的也临时制作。以独木合棺为佳,忌用铁钉铁箍扣合,一般都不加髹漆。大都在家里入棺停柩,个别地方才停柩于鼓楼中,或以棺安于墓穴,抬死尸到墓地入棺。汉丧期间,同族晚辈包白戴孝,忌晕吃素,但在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的许多地方,孝子孝孙均可吃鱼。有的老人年及六旬,便贮备“腌鱼”以待,等到去世,用来招待亲友。至于北部侗乡,由于受汉文化影响,其葬俗、礼仪,多与附近汉族相类。当今侗区,普通实行土葬,讲究“风水龙脉”,择吉日吉时,入殓、出殡、入土。少数村寨,诸如从江县的往洞、占里,过去盛行停柩待葬。死者入棺以后,移至郊外,陈在木架上面,用杉皮或草帘盖好。据说,待与死者同庚同辈的人死尽,或寨内某老人死逢吉日,现各自择地葬。对于横死暴死者,无论男女,均须火化,再入棺入土,或入棺以后,置于荒野,停放三年五载,另择期焚尸、捡骨,重新入殓,择地安埋。

==========================================================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侗族特色小吃雾熘桂鱼

      侗族是我们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习俗,让我们尝尝它的特色小吃雾熘桂鱼吧!

      一、用料:

     新鲜桂鱼800克、火腿50克、水发玉兰片25克、水发香菇50克、绍酒20克、精盐4克、胡椒粉5克、湿淀粉65克、酱油10克、清汤150克、花生油100克、葱10克、姜10克、白糖20克。

       二、做法:

 (1)、桂鱼刮鳞去内脏洗净,用开水烫后刮净黑皮清洗,一面间隔2厘米打坡刀(不要划断脊骨)成瓦垄块,另一面剖成边长2.5厘米的菱形块。

  (2)、火腿,玉兰片、香菇切成细丝。

  (3)、绍酒、精盐、胡椒粉、湿淀粉、酱油、清汤放入汤碗,搅成芡汁。

    (4)、将桂鱼放入开水中再汆一下,使花块卷起,放入大盘里,用精盐撒在身上腌渍片刻,放笼内以沸水旺火蒸10分钟取出,放入另一盘中。

    (5)、炒锅内加入花生油,用中火烧至六成热(约150℃)时,加入葱姜丝,炸出香味后加入白糖、火腿丝、玉兰丝、香菇丝,把碗内芡汁倒入锅烧开后浇在鱼身上,特色小吃雾熘桂鱼就做成了。

三、特色:鱼肉鲜嫩,味入其里,咸甜适口,略有辛辣。

服饰分类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

侗族传统女装

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根据整个侗族妇女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侗族传统女装服饰特点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侗族传统男装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 动作传统男装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

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

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

 

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服饰装饰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颜色特点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搜索建议:刘振阳:侗族的风俗  
热博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94年版《玉蒲...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是由麦当雄监制、麦当杰导演,吴启华、周弘,叶子楣,吴家丽,徐锦江、郑则士主演的古装电影。当年一上映便取得极佳的票房成绩,同时它也是香港最卖座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