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毛刘两家相聚,刘源说王效芝像毛主席,王效芝听后赶忙往后撤

2004年初夏某个特别的日子,北京京都信苑饭店迎来了一场历史性的聚会。

在刘少奇之妻王光美的号召下,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代在此进行时隔多年的会面,在延续交往的同时,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在饭桌上,王光美的儿子指着王效芝对他打趣道,他与毛主席青年时戴着八角帽的那张照片颇为相似,

王效芝听后连连摆手,慌忙向后撤去,他认为自己哪里能跟伟大的毛主席相比呢。

那么,毛泽东和刘少奇两家后人有着怎样的渊源,这次会面又有哪些趣事?这还得从上一辈的情谊开始讲起。

毛泽东和刘少奇二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家乡也离得近,两人在平日里就有很多共同话题,在革命中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相识于1922年,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在动荡的时代里共同为新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拼搏,在相互合作中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谱写了留下了动人的友谊篇章。

在两人去世后,毛、刘两家的后人也并未就此失去联系,依旧保持着美好的友谊。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2004年。

83岁的王光美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不喜热闹,因而平日里也不怎么参与应酬。

但这次,她因记挂着毛、刘两家的后代子孙和情谊,决定举行一次宴会。

王光美将聚会事宜交由儿子刘源操办,不仅邀请了李讷、李敏两姐妹家庭,还有其他后人。

在这次宴席中,众人交谈甚欢,在觥筹交错间回忆起了点滴往事,在岁月洪流里,两家都历经沧桑,但彼此的情感联系却在命运考验之中愈发紧密。

虽然宴会在晚上七点才开始,但两家早就迫不及待想要见面了。

李敏携女儿孔冬梅率先到达。

刘源见到她们来了,立刻热情相迎,嘴里不停地呼喊姐姐,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亲切。

将李敏一家安顿在大厅坐下歇息后,刘源又来到门口等候其他客人。

不多时,李讷及其丈夫王景清也出现在了门口,刘源亲切地上去打招呼,两人都十分激动。

虽然李讷和刘源年纪相差了十几岁,但彼此间却并未因年龄隔阂而感到生分,反倒十分亲密。

刘源从小便喜欢这个姐姐,李讷对他也是照顾有加。

曾经李讷去三峡参观时,听说刘源带领武警水电部队在三峡工地上,立刻找人告知刘源,自己想和他见面。

刘源一听是姐姐来了,也很是高兴,第二天就去了西陵长江大桥边,等着李讷的到来。

两人见面后,都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在一番寒暄过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过去。

李讷称赞刘源道:小时候的毛孩子眨眼间都成大将军了!

刘源笑着回答道:姐姐倒是一点没变,还是一如既往地漂亮!

而这次隔了多年的会面,更是让许多回忆都涌上心头,谈笑间又好似回到了当年。

李敏和李讷是毛泽东的女儿,虽然同父异母,但是感情很好,相处和睦。

王光美也很是牵挂她们。

特别是李讷,由于第一段婚姻的失败,令王光美担忧又心疼,还发动身边的人脉给她牵红线,直到确定李讷和王景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时,她才放下心来,并衷心的祝福二人。

后来,在毛主席去世后,李讷陷入了困境,不仅身患重病,还经济拮据,挣扎在生死边缘。

王光美听说后,马上赶往李讷身边,在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外,还负责照料李讷的饮食起居,和李讷聊天,帮她重燃生活希望。

在李讷没有时间照顾儿子王效芝时,也是王光美照顾王效芝,还教他游泳、读书等。

李讷将王光美的恩情牢牢刻在心里,在王光美晚年时亦常常前去探望,陪她聊天解闷。

就在刘源和两位姐姐叙旧之时,响起了匆忙的脚步声。原来是李讷的儿子王效芝到了。

他刚踏进门,就向大家道歉赔罪,原是因堵车才晚到。

刘源不拘一格,性格幽默风趣,在王效芝、孔冬梅等晚辈面前也十分随和,经常调侃他们,这次王效芝晚来一步,也被他借机打趣,聚会气氛更加活跃。

参加这场聚会时,李讷已经64岁了,早已不是曾经那番青春飞扬的面貌,她的儿子王效芝也已三十多岁了。

不过,王效芝是毛主席孙辈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他为人十分谦逊低调,并且和家中兄弟姐妹所选择的道路不同,因而相关记载也并不多。

早在王效芝青年时期,在北京外事旅游职业学校读书时,他就在学校的组织下,和同学们共同为亚运村服务。

他秉持着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品格,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身为毛主席的外孙,他并不觉得自己特别,反而更加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任劳任怨。

他出色的工作成果和良好品质让师生们和运动员都感到钦佩和赞许。

虽然中专毕业后,王效芝去北京饭店担任礼宾部服务员。

经过短暂的锻炼后,他深感自己知识的贫瘠与匮乏,于是和母亲提出想去大学继续学业的想法。

于是,李讷将王效芝送到了一所民办华侨大学念书。

在这里,王效芝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拓展了眼界,为他日后的下海经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他已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在他学习和生活的岁月中,他一直将毛家人低调、踏实、坚忍的处世理念牢记于心并付诸实践。

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83岁的王光美在女儿刘亭亭的搀扶下走了出来,和大家相见。

一见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晚辈们都纷纷向其送去亲切的问候,李敏、李讷两姐妹连忙站起身去迎接,分别从左右两侧握住了王光美的手表示深切的问候。

王光美笑着看着这和和美美的两家人,内心很是欣慰,叮嘱众人道,就算自己日后不在了,两家的友谊也要长存下去。

这时,本次聚会的所有宾客都已到齐了。

毛家那边有李敏、李讷两姐妹、王效芝等人,刘家人这边有王光美、刘源、刘亭亭等人,大家在宴会上相谈甚欢,一起回忆和感慨过去的情谊。

李敏、李讷围绕在王光美的身边,聊起了一些家常往事。不知不觉间谈到了李敏结婚时的情景。

曾经的妙龄少女在时光的变迁中也成了花甲老人,令人唏嘘不已。

倒是刘源突然对李敏说:冬梅居然不相信我参加过您的婚礼!姐姐,您可得向我作证,我当时可是还表演过节目的呢!

那时是1959年,李敏与孔令华结婚。

为了庆祝女儿的婚事,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为两位新人举办了婚礼,还邀请了自己的一众好友,其中就有刘少奇和他的亲属。

那次,向来秉承勤俭节约的毛主席,除了摆酒席招待客人外,还请众人去观看电影《宝莲灯》,给刘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孔冬梅并不信服刘源的话,她反驳道:如果你真的去过,那合影中怎么看不到你?

李敏不禁笑着解释道:哈哈,那时的他,个头才这么点,大家排队照相,根本照不到他!

这番话瞬间令众人捧腹大笑,刘源也跟着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宴会的谈笑将众人的思绪拉回了渺远的地方,勾起了许多的往事。

不过,很快众人的话题便逐渐拓展开来,聊起了一些时事政治。

其中,刘源和王效芝两人占据了宴会的主场,二人在酒精的促使下都打开了话匣子,

聊天内容也越来越宽泛,虽然他们叔侄两人的年龄差距较大,但是彼此间有着很多共同话题,对某些事务的看法也较为类似,因此在举杯相谈间,两人越聊越投机,越说越欢畅,很快就都面露微醺之色。

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停下口中的话语,处于半醉之下的二人舌头打结,连吐字都不清晰了。

这倒是让一边的孔冬梅,捉住了调侃的契机,时不时地利用他们酒话中的口误来打趣,让众人忍俊不禁。

酒过三巡,宴会气氛也越发热烈起来。

这时,刘源突然拉过王效芝,将他带到母亲王光美的面前说道:你们看,效芝是不是和毛伯伯越来越像了,特别是当年毛伯伯那张戴八角帽子的照片!

听到刘源这样说,王效芝吓得连忙退后了好几步,匆忙摆手否认:不像,不像!

虽然在众人眼里,王效芝的确颇有几分毛主席当年的神采,不过王效芝本人十分谦逊低调,他觉得自己是无法与外公相比的,哪怕是样貌也是不可比的。

即使是玩笑话,他心里也感到惊慌。

王效芝的反应让众人一乐,刘亭亭打趣他道:我看你不是想说不像,是想说不敢像吧。这番话使得众人开怀大学。

倒是王光美笑着说:效芝不用怕,你本来就是主席的外孙啊,像他也是情理之中嘛。

不过,关于毛主席的后人中,谁与他最相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觉得孔冬梅和毛主席最像,因为他们下巴上都有一颗痣,也有人认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最像他,而她的儿子王效芝特别像年轻时毛主席的模样。

他们不仅在外貌上和毛主席有相似之处,在平时的生活作风上也保持着艰苦、朴素、奋斗的精神,这也与毛主席的作风如出一辙。

宴会接近尾声时,王光美看着这些孩子们,以及经历诸多挫折磨难后,两家的友情还是那样坚固,心里涌起无限温暖和欣慰,她反复嘱咐说道:

我走了之后,你们两家一定也要这样友好下去!

众人纷纷祝愿王光美能够长命百岁,不过李敏和李讷对于王光美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关切地询问她的生活。

但是王光美生性豁达,看淡生死。

面对晚辈的关心,王光美很是开心感激,反倒劝她们保重身体,年纪也都不小了,要照顾好自己。

在离别之际,王光美向李敏、李讷两姐妹举杯说道:你们要多保重啊!

随后,她又转向孙辈们,看着孔冬梅和王效芝说道:祝愿孩子们都能出人头地!

最后,大家决定拍照记录这一难忘的珍贵时刻,这场历经岁月洗礼的会面,是毛、刘两家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

三代人的畅谈和追忆在这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聚会里被浓缩成一张温馨的照片,这场宴席承载着他们时过境迁却依旧不变的情谊。

这次聚会,可能在历史上无足轻重,但它却是毛、刘两家革命友谊的记录。

王光美老人的希冀并未落空,在那之后,毛、刘两家的后人也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共同维护他们之间的可贵情谊。

即使在2006年王光美因疾病而与世长辞后,李讷和李敏两姐妹也在第一时间赶过来,满怀悲痛之情给这位给予她们诸多帮助和关怀的前辈送终。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毛、刘两家的来往也未曾中断,抵挡住了时光的侵袭,续写着友情篇章。

这两个红色世家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体现着国家命运的变迁和个人的奋斗拼搏,在这场难得的聚会里,更是折射出历经艰辛却始终赤诚的情谊。

搜索建议:
热博

 治疗发热的秘方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体温高于正常;另一是患者仅自觉发热或手足心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1、组成:柴胡18克,黄芩9克,桂枝9克,羌活9克...(展开)

热博

 胡希恕讲伤寒论271条~300条

第271条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伤寒三日,理应转属少阳,脉不但小而且不弦,只小而不弦是邪已微,那此病是要好的。 这也根据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