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走进黎族之琼中篇:与黎族人文之美的初相遇

高山绿水,雨露温润,郁郁葱葱,在琼之中。位于海南中部山区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文化名家走访黎族的第一站。一台歌舞,一场迎亲,一次与黎家村寨的深入交流,当他们走进在海南岛生息繁衍了三千多年的黎族,传承千年的民俗带来文化的碰撞、心灵的震撼,为文化名家们打开了通往黎族人文之美的大门。

将劳作变成艺术 黎族人民把生活过成诗

“慢悠悠的生活,乐天的生活态度,每天都积极地生活,很朴素的人生,这是我对黎族的印象。”这是散文家胡竹峰第二次来到琼中,感受黎族人的乐天和热情。沿途中,云雾环绕中的黎家村寨释放出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令他忍不住感慨:琼中之美,在日常之中又在日常之外,可称之为诗意。

黎风乡韵美如画,欢歌载舞迎客来。步入琼中什运乡光一村这个黎家村落,在村道两旁等候多时的黎家儿女,唱起欢快的黎歌,真诚而热烈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黎家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高高的槟榔树,房屋外墙的黎族图腾,听不懂大意的黎歌、灿若云霞的黎锦服饰……在一个近乎陌生的环境中,文化名家们和黎族的相遇开始了。

一场歌舞会上演。簸箕舞、背水舞、跳锣舞……黎家歌舞源自现实生活,往往从劳作中取材。将枯燥的劳作场景转换为愉快的舞蹈动作,由此构成黎族舞蹈的一大类别——生产劳动舞蹈。“我们劳动辛苦时跳舞,丰收喜悦时也跳舞。”光一村村民大都能歌善舞,椰勺、玉米秆甚至锅碗瓢盆都能成为表演道具。跳舞,不仅是黎族人民消解疲劳、自娱自乐的方式,更是族人在特殊的节令时辰不可忽略的一种仪式,是黎族人民的生活智慧。

黎族民歌(琼中黎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琼中历来被誉为“黎族民歌之乡”,黎族的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唱。对于没有文字的黎族人来说,民歌是重要的心灵交流方式。黎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妚大的弟子王进明,一首接一首,将黎家传统歌谣唱进了文化名家的心中。

“大家都知道劳作很辛苦,但黎族同胞把劳作化作音乐、舞蹈。”胡竹峰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真的应该向黎族同胞学习,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选择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舞至尽兴,黎族同胞热情邀请文化名家一起上台,欧阳江河接过王进明手中的鼓槌,跟着音乐的节奏敲起了鼓,沈念、黄梵加入舞蹈队伍,有模有样地模仿着黎家妇女的动作。

“跟他们一起唱歌、跳舞、敲锣打鼓,让我感到非常的快乐,同时也有一份感动。”欧阳江河说,要把此刻的快乐带到生活里,“带到我的写作中,带到我的思想里面去。”

于特色婚俗之中 感悟黎族人的礼仪智慧

从穿上黎族纹样红底对襟马甲的那一刻,欧阳江河、林雪、黄梵、冯晏、沈念、胡竹峰等六位文化名家,就走进了黎族文化带来的仪式感中。如果说观看歌舞表演时,文化名家们还把自己当成客人。接下来的一场黎族婚礼仪式表演,则让大家真正走进了黎族。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意随风起,就有多少黎家男女真情相依。2007年,黎族传统婚礼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聘、送娘、接亲、迎亲、入门、婚宴、回门等7个环节喜庆热闹,承载着黎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重要信息。

当遇见新郎和陪郎的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时,文化名家们也加入到了迎亲的队伍中。新郎拜见女方家长,新娘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待到太阳落山,迎亲队伍才能返回男方家村口。“开寨门”仪式已等待多时。主持仪式的长老念起平安词,祈祷后用尖刀斩碎鸡蛋,割开芭蕉叶,点燃稻草堆。此时,迎亲队伍在旁人的粉枪或鞭炮声中,“过火山”进村,寓意驱除邪恶,吉祥如意。

早已筹备好的长桌宴,也是黎家一大特色。众宾客共饮福酒,欢歌笑语,满是热闹气息。席罢宾客若要离开门口,还会被拦下再喝上一杯,可见黎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仪式上,黎族人的待客风俗,令诗人黄梵很受触动。一排黎族妇女坐在客人对面,每唱完一曲,就举杯向客人敬酒,客人喝完以为可以坐下时,她们已把夹着肉或蔬菜的筷子,伸到客人嘴边,示意他们张嘴吃下去。黄梵顺从地接下好意,却忍不住在心里发问“我怎么这么快就和陌生的黎族人愉快地成了熟人?怎么熟悉到像是她们的家人,可以相互喂食了?”

“走进琼中,我看到黎族是一个传承了古代礼仪智慧的民族。”当晚,黄梵在《仪式之力》一文中写道,黎族仪式中隐着天下人该亲如一家的思想。

来访的每一位文化名家,都对黎族婚俗印象深刻,将见闻和感受写在日记中。与都市生活的对比中,黎族人没有恐惧和焦虑的热情好客,一言一行中的松弛感和安全感,令诗人冯晏心生向往,“他们深处绿色环境,山峦被薄雾环绕却给人一种透明的空气质地,所表述的方言有些费解却让我完全信赖对方的真诚。”

神秘的文化传承 琼中可成为精神的远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期两天的琼中之行,诗人林雪注意到的,是黎族图腾的多样,黎锦纹样的复杂以及黎族文化的传承。黎族没有文字,却创造了一系列的文化符号,成为民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黎族是一个神秘、美丽、勤劳、勇敢的民族。它正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创造出新的神秘,新的收获和新的精神。”林雪认为,黎族用独特的文化,为华夏文明贡献了自己的风格、物产、传说。

在琼中这片热土上,黎族儿女的坚毅勇敢代代相传。1943年,黎族首领王国兴带领饱受国民党迫害的黎族、苗族群众揭竿而起,发动了震撼全琼的白沙起义。这一壮举不仅为琼崖特委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和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开启了黎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的革命新路。

当然,琼中从来不缺乏新的传奇。享誉全国、惊艳世界的琼中女足就在这里诞生。十多年来,凭着吃苦耐劳、纯朴坚韧、敢打敢拼的特质,这支主要由当地黎族姑娘组成的足球队,不仅成了一张靓丽的体育名片,也帮助很多黎族姑娘走出大山,改变了她们的命运。采风中,文化名家们被琼中女足的故事深深吸引,称从中看到黎家女儿精神的传承。

“琼中有景正长成,养在深闺待人识。”沈念化用白居易的一句诗,表达在海南琼中采风的感慨。心有所感,以文述怀。在文化名家的笔下,琼中之美、黎族之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生向往。

诗和远方是人们精神的向往。冯晏认为,琼中,可以成为人们精神的远方。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