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道场现形记”之四:为什么佛弟子好像更容易生气?

这些年学佛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好像佛弟子似乎更容易生气,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翻得更快。

不管你们是否心有同感,反正亲身经历了很多次,并且自己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员;所幸,至少自己还敢承认,并且也希望借此可以真诚地忏悔一下(虽然忏悔也是轻飘飘的口头语一样)。

真的是,不学佛呢,平平常常做人,似乎还可以通过修身养性让自己变得圆融、柔和,而学佛后则就有了一堆“学佛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或许是,当我们看待人事的时候,似乎不自觉地启用了双重标准、两面镜子同时照耀:你不会说话做人、你情商是硬伤+你不够善巧慈悲、没有做到无我利他;我当然要“棒喝”+“加持”一下教你如何做人了。

这两面镜子的杀伤力较之于日常似乎多出了一倍,这使得我们更容易波澜起伏,更容易“金刚怒目”,然后就是那种:“来啊,相互伤害啊,最后在精神上扭打在一起…”——全然忘记了,两分钟前可能大家刚在一起做完早课或共修,“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郎朗弘愿还萦绕耳边没有消散。

甚至,那些看起来修得非常好,说话柔和做事圆融,很有佛相甚至头顶恍惚放光的那种,可能会因为某个小事突然就风云突变了,仿佛戏曲表演里面的魔幻变脸那样,瞬间判若两人;而且,相对于平常人,这些人一旦生起气来好像更加“勇猛精进”,就好比那种平时比较老实的人,一旦发飙会更加的好斗勇狠一样,令人心生战栗。(难道是压抑憋坏了吗?)

而我呢,除了有所有美其名曰的佛弟子有的毛病、问题之外,不幸好像先天有一种“超能力”:让别人生气!以前,凡是听说某个师兄修得比较好,我就坏坏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故意设置某种场景、对境来“验证”一下,通常情况下都可以“攻无不克”、“百战百胜”。

我真的太坏了,不折不扣轮回中的“重病患者”,无可救药的那种。

恶作剧多年之后,终于某一天开始洗心革面了,不再故意“搞事情”,或者说也不敢了,因为这样往往最后两败俱伤、害人害己。再怎么愚痴,也有豁然醒悟的一天啊。

只是不经意间,往往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颤颤巍巍、如履薄冰。暗自总结:凡是那些看起来修得比较好、慈眉善目、法相庄严、如佛微笑,往往要迅速给自己某种警示,悄悄在头顶拉响了警报:诸法空相,如梦幻泡影,愚者空中着相,智者相里悟空。

从前以为红尘热恼,高墙青瓦可以觅得一丝清凉,多年磋磨之后幡然醒悟,用一句接地气、很形象的俚语:“小样,太可爱了,想多了啊,洗洗睡吧!”。

当然,所有的对境都可以“烦恼即菩提”,确实可以观想或者本来就是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棒喝、加持和验证,我们也可以借假修真、借烦恼修菩提心;甚至可以“三轮体空”:没有生气的人、生气的事和被生气的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在没有证得这一境界之前,还是希望可以多一些平心静气,毕竟一念嗔心起,不仅“百万障门开”,而且还“火烧功德林”,最后真的让你所有的功德空空如也,不剩一粒尘埃。

道理都懂(甚至也不要多说,尤其是侃侃而谈各种大道理,否则“后果很严重”),但相爱相杀似乎永无止境,烦恼如恒河沙数无有尽头。

而实际上,每一种烦恼都有解决的途径,八万四千种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对治;只是,我们寻寻觅觅、万水千山、兜兜转转,颠沛流离,走了太久,走了太多的路,而唯一忘记了:走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真诚、认真、老实的、走心的人吧。

共勉。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