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广州“偏僻”的江边村,有最古老的广佛渡口,还有“广州界碑”石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广州有许多旅游的景点,珊珊三丫头一直比较偏爱到古村落中旅行, 浓浓的乡村气息和保存着的传统文化是我所喜欢的,每当置身在这些古村落中,除了能看到美丽乡村风光,还有机会遇见乡间留存的古老建筑,还有机会聆听乡村的历史故事,还有机会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这个时候,会让我们对广州这都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一站,珊珊三丫头来到了一个仍然“偏僻”的江边的村落“南漖村”,想看一看从前广佛两地的水上交通要道南漖渡,这也是广州最古老的“广佛渡口”,同时寻访广州从前的“广州界碑”石。

广州与佛山两座城市的中心距离是非常近,市区直线距离大约20公里左右,坐一趟地铁就可以直达,更有“广佛同城”的概念,现在两座城市之间的往来交通可以说是非常方便,铁路和公路都是畅通无阻。若时光倒流至百年前,两座城市之间的往来就肯定不及今天方便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水路”,其中就包括在广州荔湾南漖村陈永泽堂水埠,即南漖渡口。南漖渡口这个渡口的渡船曾经是搭载广佛两地居民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被视为广州的一扇门户,它是在清朝咸丰元年,即1851年建通,是现存最古老的广佛渡口,历经百年辉煌,从清代到民国期间再到改革开放时期,是广佛两地的水上交通要道,每天上千广佛人在此过渡,一直到2011年,南漖渡口才正式停止营运。那么,到了今天,这个广州最古老的广佛渡口什么状况呢?还能看到昔日的景象吗?

南漖村位于广州东沙街内,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地方,整个东沙街区有着长达7.8公里的珠江岸线,其中的南漖村,隔着长长的珠江岸线与佛山南海三山镇相望。称这个地方“偏僻”,是因为从广州市区过来,目前只有一辆64路公交车进入。当然,如果更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选择自驾,到达玉兰南路公交站的位置,再向江边方向走,到了“丁”字路口位置,往左边拐入去,然后一直往里面走200至300米左右,就到达南漖渡口。

7月的广州,天气是非常炎热的,珊珊三丫头在南漖村的江边向前走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里并没有非常炎热,因为这里会不断地有江风吹送过来,这时,可以一路欣赏珠江风景,一边寻找属于南漖村的故事,只是走了小小的一段路,我就不自觉地喜欢上这个地方。

珊珊丫头一路前行,一路寻找南漖渡口所在。前行的临江道路分了两层,上面是大路,沿路分布着许多的美食店,在晚上,在这些美食店一边吹着江风,一边品尝美食,感觉生活挺惬意的;下面是观光路,看到被村民们种上了一些花草和蔬菜。我再把目光投向江的另一边,对岸有许多楼房。再看江中,有片绿洲,江中央还能见到许多运载着货物的船只在来来往往……连接江的两边,有两座桥,一座是有拉索的东沙桥,另一座是蓝色的广珠快线桥。这里的每处,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珊珊三丫头大约走了十来分钟的时候,看到江岸的马路一边,植了多棵大树,树下建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来这是南漖村涌口的南门楼,又称魁星楼,这个名字寄托着村民们祈求村中的孩子聪明伶俐,学业进步的美好祝愿。南门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它面向珠江水道。现场有人员正在施工维修中,我只能远远地观看了,这座门楼有两层高,第一层是用红砂岩材质建造,正中大理石上刻着“南漖”两个字;第二层是用青砖砌的,正中大理石刻有“天市”两个字,再看墙脊上,有充满岭南特色的彩色雕花。

在南门楼旁边,还有一座小小的武帝古庙,也是施工维修中,没法进入参观和祈愿,根据资料,武帝古庙是从前广州和佛山两地的人往来在这里登船上岸,就来到武帝古庙祈求平安。看到这里,我知道码头就在这一带了,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了江岸边。

在南门楼对出的江面,就是广州最古老的“广佛渡口”陈永泽堂水埠,即南漖渡口,为什么用“陈永泽”的名字呢?珊珊三丫头请教过村人,原来陈永泽是南漖村开村的始祖之一,当年是村中大户,他出资助建渡口,因此南漖渡口又名陈永泽堂水埠。村人还回忆这里从前的景象,这里是南漖村与对岸佛山南海三山镇的水上交通要道,过去人们在南漖渡口乘渡轮,花一块钱,只要几分钟就能到达对岸,那时每天川流不息的船只交错往来,非常繁忙。对岸佛山的市民搭船过来,在渡口上岸,进入广州的工厂打工;河两边的居民相互联姻,许多新娘从平洲坐船过来,嫁进南漖村。广州的居民也会经常坐船过去平洲镇、三山镇走亲访友。最后,村人还告诉我,随着东沙的发展建设,东沙大桥横跨两岸,以往渡江的小船渐渐消失在人们的日常往来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能是因为南漖渡口已不再使用,同时这里的江水在涨潮时,水位比较高,为了安全,所以在河堤的栏杆上加装了铁丝网,透过铁丝网。在铁网下,珊珊三丫头看到了一块被定为“文物保护的牌子”,上面写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界碑。

珊珊三丫头再望向铁丝网外,置在原渡口码头旁的广州市界碑,此时水位不算高,碑的大部分显露了出来,它是用花岗石做成的,呈现四方柱状,顶部是尖尖的,按照我以往见过的广州界碑石,四周应该用繁体字分别刻着:广州市界、 以对河中心线为界、民国十九年立、市区界石毁窃严究。但我在南漖渡口只能看到三面的字体,其中“广州市界”则是对着对岸,我在岸上位置就无法看到了。

眼前的这种从前广州市的界碑石,珊珊三丫头曾在多个地方见过,它是从前划定地区边界的标志物,在1930年广州拓城时,当时广州从番禺、南海两县划出建市,根据当时的《广州市界志图》记录,广州总共树立了46方广州市界碑石,目的是将广州与当时的番禺和南海划分开。眼前南漖渡口这一块,就是46块中的一块,它保存完好,虽然受到潮涨潮落的影响,时而被水淹着,时而露出水面,但它还是最初的样子。

看完在南漖渡口中的广州界碑石,珊珊三丫头就把目光收回到渡口的岸边,出现在珊珊三丫头眼前南漖渡口,看不到船往来的繁忙的景象,也没有上下的乘客。而是一幅“悠闲生活”的画面:江岸边种着几棵大树,大树下建有一座风雨亭,村民或在大树下或在亭子下下棋、打牌、静坐、闲聊、发呆……一阵江风吹过来,真的很舒服,我忍不住在江边的老渡口找个位置,坐下,然后发个呆,感受岁月静好。

魁星楼、武帝古庙、风雨亭、旧界碑石……等等古渡口古迹,与世人一起见证着广州与佛山百年来的交流,虽然它已停止营运,但从现场和周边的,感受到越来越好,同时又有岁月静好的感觉,渡口中村民在阳光下小憩、在大树下乘凉、空地中运动健身,生活如此简单而又自在……珠江、大树、渡口、古建筑,构成这里美丽的珠江风情画,真希望这些画面会一直存在。

那么,你有来过广州这个“偏僻”的江边小村南漖村?你是否想过在这里保留着广州佛山之间往来的最古老的广佛渡口?你知道这里还保留的一块从前广州界碑石吗?假如这个渡口还在,你会来这里乘船到佛山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搜索建议:
热博

 【歌词】春神来了 / 歌手:儿歌...

春神来了演唱:儿童组合春神来了怎知道梅花黄莺报告梅花开头先含笑黄莺接着唱新调欢迎春神施妙法快把世界美化春神来了怎知道梅花黄莺报告梅花开头先含笑黄莺接着唱新调欢迎...(展开)

热博

 2022 OnlyLady美容天...

拥有20年行业积淀的OnlyLady于今年推出重磅IP 【诚意榜单的样子】,在今年6月,我们携手美容行业意见领袖、美容皮肤科医生专家、大数据洞察平台、艺术家和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