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教你在放大镜下观察瓷器

玩收藏的人必备的工具是放大镜,还有不少人根本不用这一必备工具。一部分是外行(新手)和一部分认为自己很内行连放大镜都不用,仅凭目测和个人经验。其实经验主义是靠不住的,可能蒙上两件是对的,但大多数蒙不对、“走了眼”!尤其是经常把真品打成仿品或赝品的走眼者更多。

放大镜对鉴别古瓷尤为重要,三五倍的不行,起码要五十倍以上的,带电光源可调节焦距的才能适用。在放大镜下要看什么呢?可能好多人还不大清楚。要看的东西很多,但不少人目标不明,被误导了,看错了方向。这样即使看也是白看了。下面我教你几招如何正确地观察实物。一误:许多人用放大镜似乎在看“热闹”,只认为放大后很好看。有人看到许多气泡,小小的、密密的,或是大大的、亮亮的,为什么?搞不明白。还有人把气泡分成“活气泡”和“死气泡”,这种分法是一种想象,气泡已经固定在釉下,只是釉这种固体物质形成的一个空壳,怎么个死法?怎么个活法?只能说有完整的与破裂的之分。而完整与破裂又跟气泡的位置有关。处在釉裂纹上的气泡就算是新烧出来的也是破裂的,处在釉层深处又不在裂纹上的气泡,只能一直保持完整的形状。就算破裂气泡的污染程度也是跟环境最有关系,泡在泥水里一年也比馆藏百年被污染厉害的多,不然那些造假的是如何制作?气泡有大有小,这是正常的,釉层厚气泡大,釉层薄气泡小。例如釉层仅一毫米厚,气泡的直径只可能在0.6毫米以下,否则冲破釉层变成一个小针眼。气泡大小是由釉层决定的,不决定真品仿品,看这个意义不大。一正:看气泡关键是看有还是没有。唐宋古瓷基本上看不见气泡,因为那时的工艺不同,都很难发现它有气泡在釉里。而元到现在的瓷都有很多气泡。显然这是一个分界点。当然宋以后的瓷在特种釉的下面也可有不见气泡的,但绝大多数均有气泡。气泡只分有无,不分多少,也不论大小,这才有观察价值。最后的结论是:凡是唐宋瓷的真品应该看不到气泡,如果有气泡则可能是宋以后的仿品。但决不可仅凭一条“没有气泡”就反证它是唐宋古瓷。都应全面分析才能下结论,而否定则只需一条,不符合即可否定。二误:看吃土。有人不用放大镜也能直视有没有土。尤其是表面粘的土很多,许多开片的小缝里也有土,即为“吃土”,吃土便可定为“老货”。这种断定太表面化了,是错误的。二正:吃土不吃土决不可看表面,表面的土可以洗去、擦干净,如果表面的土粘得牢、擦不去这更是人工造的,不可信。真吃土不在表层,是进入胎骨和釉下,它通过微孔沁入釉层,成为点状的“土斑”。土斑很小用眼直接看不到,必须在放大镜下才可见“土斑”。有的瓷器入土时间长,在土内恒温下并不开片,要出土后才会开片,所以真品吃土在不开片的地方,而开片的小缝内并没有土吃进去。这就更证明是自然“吃土”而不是人工做作,当然是老货。三误:看青花上的铁斑。一般认为有黑色小点即为铁斑,铁斑多证明是进口青花料,即为真品。可人工做作的黑色斑点很易显眼,但人工黑斑是浮在青花上,形状是滴珠状,周边圆滑,这不是在原料中自然形成,初学者易把仿品当真品。三正:正确地看要先分瓷器是什么时期的,元代和明早期、中期的青花有铁斑,而明后期、清代和现代的青花没有铁斑。铁斑是不规则形状,边缘呈齿状,表面下凹,上浮一层银色金属光的物质,这才是真正的铁斑。真品有真的铁斑,仿品有仿的铁斑,显然不同。四误:青花上浮与下沉是怎样看?这个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各人体会不一,也说不清何叫上浮、何叫下沉?四正:上浮与下沉是区别真仿青花的一大要点。老品由于工艺上不同,则青花入骨,仿品青花上浮、不得入骨,差别很明显。在放大镜下看,可见青花上布满一层白釉,全是许多气泡(白而明亮)盖在青花上,这是真正的青花老货。而仿品青花上层基本看不到白色气泡,只看到一片蓝色和杂质,或白色结晶点,这是目前造假者还做不到的地方。五误:看色釉。五彩和粉彩都有色釉组成,放大镜下看什么?很多人不明白。五正:彩瓷有一种印刷绘制品,工艺极精,和真的几乎一样。凭肉眼不好区分,用放大镜一看便可见仿品的点状色彩组成,色浓的则点密集,色淡的则点稀疏,这叫印刷贴花彩绘。而真品是手工画法,用笔一笔一笔画成,每处可见笔的涂迹。在中也可用放大镜区别印刷的和手工的作画不同之处。六误:彩料的成分不同,如何显示色彩的构成不一?这个问题好多人不清楚。六正:真正的彩画其色彩在瓷上表现与仿品大有差别,不仅颜色有异,光彩也相差很大。真品色艳、明快,仿品色暗淡、不鲜明,尤其在绿色(嫩绿)、兰色和黄色釉中,真品大多有光彩、玻璃质感,且开细片,而仿品很少见有开片的。现代仿珐琅彩釉虽有玻璃光泽但不见开片。七误:看开片纹。开片是自然的,时间长了(几百年)才出现开片。一般认为凡开片就是老货,殊不知人工开片很好做,仿造者首先就做假开片。但开片不一定是老货,不开片不一定是仿品,清代的很少有开片。七正:用放大镜看的内容很广,开片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到。而通过放大镜要看的除了开片之外,还可看到开片的特点。如唐三彩有极细的开片,很细很细,同时它开片是往上翘的特点,还可见到有反锡的白色物,很大一片一片的白色膜,有时还有腐蚀点。这都是唐三彩的特点,如果这些条件都有则证明是真三彩。八误:蚯蚓走泥纹是肉眼不易看到的,许多传说把蚯蚓走泥纹说成是“因刷釉后釉层开裂,有许多横七竖八的裂缝,当窑烧成时,融化了的釉流入裂缝中,把缝填满了,这缝看起来似断(开)非断(开),所以就叫它为蚯蚓走泥纹。”这种说法太缺少科学常识了。没烧之前如果是刷上的水釉,干燥后是会开裂,但裂缝也不会很多,但是刷的生釉(混合体)只要经高温烧便会全部溶化,变成溶体重新组合成为化合物,此时决不存在原有的裂缝,也不可能缝隙保持原有状态不化,而外部的釉化了流入缝隙来填满它。这里面有一个温度效应下发生的物质结构的重新排列的过程,绝非是上面那种传说中凭空想象的现象。那种结论不可能出现。只有造假者才会生硬地做出这种似是而非的“走泥纹”。八正:真正的均瓷挂釉的方法不是用水调釉的混合物往瓷器上刷,而是将矿石磨成石粉,在高温下融化成岩浆一样的热融釉,然后用手或钳子夹住器物的底部浸入到热融釉中,这叫浸釉法,而不是刷釉法。当浸釉之后便将底部未上釉的地方放置在平台上。此时釉一边冷却一边往下流淌,则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了蚯蚓走泥纹,而且很自然。同时也出现没上釉的地方有留下的半球形的垂流体。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同时有这种现象。附图:图1:(一误)有大气泡出现的青花瓷(真品)图2:(一误)有小气泡出现的青花瓷(真品)图3:(一正)看不到釉内釉任何气泡(汝瓷)图4:(二误)看到开片缝里有土,为人工吃土图5:(二正)点状吃土是呈许多小点状土斑图6:(三正)铁锈斑不规则的边沿,上面一层白色膜图7:(四误)青花上浮时,青花上没有白色气泡,只有白色杂质图8:(四正)青花下沉时青花上盖满白色气泡图9:(六正)绿色釉上的细小开片图10:(七正)唐三彩开极细片以及反银图11、12:(八正)蚯蚓走泥纹

搜索建议:教你在放大镜下观察瓷器  
热文

 一个强者的潜质是什么?

生活中,不乏强者风范的身影。他们到底都有哪些过人的潜质:1、眼界高远,铸就了深邃的洞察力。思维深邃,不按常理出牌,洞察形势比较精准,善于判断时势走向,这是他们很...(展开)

热文

 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厂有厂规,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各种规则很多,比如: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旅游要遵守文明守则、排队要遵守先后秩序、餐馆就餐要遵守公共秩...(展开)

热文

 【歌词】唱不完的情 唱不完的爱 ...

唱不完的情唱不完的爱词曲:王文清眼泪再次滑落到胸口我傻呼呼的看着自己脚下的影子难过爱情似海深爱你的心渺小的比天还大天长地久的话最好不要谈分手唱不完的情唱不完的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