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胆囊炎名方

1变通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18克 大黄9克 白术9克 枳实9克 黄芩9克半夏9克 郁金9克 生姜12克 〔功能〕疏肝利胆。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用法〕日1-2剂,水煎分服。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流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除逆止呕;大黄、枳实泻府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之气药,并有利胆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抗菌、抗炎、利胆、护肝、镇痛等作用;大黄亦有很强的解热、抗菌、抗炎、利胆等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镇痛、抗炎等作用;郁金、黄劳均有利胆、抗菌作用,故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故于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2变通一贯煎 〔组成〕生地12克 首乌9克 拘杞9克 茵陈12克 虎杖12克 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 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 玫瑰花3克 佛手6克 绿萼梅6克。 〔功能〕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足者。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燥,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苦,脉弦细为特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方解〕方中生地、首乌、构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梅胃消食化滞,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诸药合用,共为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剂。 〔按语〕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实证,加之医者多困于炎症,每以清热利胆之剂统治,故收效不尽如人意。顾老则另辟溪径,既辨证又辨病,针对西医之炎症和中医肝阴不足之病理特点,创制是方。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承,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 3金钱利胆汤 〔组成〕金钱草60克 平地木30克 板兰根30克 枳壳9克 柴胡3克 赤白芍各9克 生军3克(后下)生甘草3克硝矾丸 4. 5克(分吞)。 〔功能〕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方解〕方中金钱草功擅清热利湿,利胆、溶石、排石为君。硝矾九、生军利胆排石、溶石为臣。板兰根、柴胡、枳壳疏肝清热解毒;赤白芍、平地水养血、凉血、活血为佐;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效。 〔按语〕胆囊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性,胆囊结石不易排出,目前尚无特效中西药物。临床上将炎症消除(暂时),即算收效。处方,不在排石,”重在溶石(金钱草,硝矾九均有很好的溶石作用),冀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更小),最后“了”随胆汁入肠排外,以收全功。思路之新,用药之巧,足可师法。 4加味五金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 10克 川郁金 10克玉米须 15克。 〔功能〕清热利胆,化结排石。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胆囊炎、肾炎、肾孟肾炎、膀肌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方解〕方中金钱草为大金钱草苦酸凉,入肝胆肾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排石;海金砂甘淡寒,入小肠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鸡内金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脾胃、消食滞、止遗尿。化结石;郁金辛苦寒,入心肝肺经,行气活血,疏肝利胆;金铃子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玉米须甘平,利胆、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消炎排石之效。 〔加减〕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后入);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按语〕中医认为,饮食厚味、劳逸失宜,则湿热内蕴,郁于肝胆,不通则痛,内灼胆汁,炼液成石,或湿热蕴于下焦致淋,煎熬尿液则成石淋等。本方即针对湿热内蕴、炼液成石这一病理特点,而采用清热利湿、化结排石的药物配伍组方。验之临床,疗效颇著,不但病情能得以控制,而且结石也多随之而化。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尼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有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其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桅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患者服30剂后,又作B超检查,胆囊未见结石,右胁胀痛亦除,小便黄色消失,患者喜甚,登门道谢。嘱其原方带往印尼,如有发病,可照原方再服。 5金钱开郁汤 〔组成〕金钱草30克 柴胡9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3克 郁金9克 乌贼骨9克 浙贝母9克 〔功能〕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方解〕本方取柴胡疏肝达郁;枳实理气污浊;白芍缓急止痛;甘草益胃缓中;郁金解郁止痛;大贝母化痰散结;乌贼骨中和胃酸;金钱草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其有利胆,并能促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内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还能使小便变为酸性,而促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综合全方,具有利胆、消炎、排石之功。 〔加减〕若兼脘痛者,加公英、甘松、天仙藤;若明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者,则去柴胡,加焦山桅、决明子、旱莲草;若兼瘀血者,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 〔按语〕乌贼骨与浙贝母相伍为一有名的乌贝散(青海王药雨制),专治溃疡,疗效颇著。魏老移用于胆囊炎、胆石症,让人匪夷所思,想必魏老定有所本,否则不会随便移用。考历代本草,唯《本草纲目》谓“乌贼骨,厥阳血分药也,其味咸而走血也;厥阴属肝,肝生血,故诸血病皆治之”入肝的记载;治疗结石、胁痛均无记载。乌贝治疗结石、炎症可能与下列二个因素有关:一是其味咸,能软坚散结,软化结石。二是肝主酸,”酸主收主敛,结石因酸生焉;乌贝制酸胜酸,肝之酸收、敛性被遏,结石不复聚敛。究竟机理何在,有待探究。 6舒肝汤 〔组成〕香附10克 郁金10克 枳壳6克 赤芍15克 枇杷叶10克 藕节15克 川芎9克百合15克 〔功能〕舒肝理气,行气活血。 〔主治〕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等。证属肝气郁结、肺气怫者。临床以胸胁闷痛或呼吸迫促等气机不得舒畅之症为特点。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方解〕方中主以香附行气之中兼能理血,辅以郁金,破血之中兼能理气;主以枳壳入脾、肺而理气消胀,辅以赤芍入肝经而活血散瘀;杷叶专入气分,、降肺胃之气逆;藕节专入血分,宣经络之瘀滞;川芎活血兼能行气;百合养阴柔肝以润燥,并防诸气药辛燥伤津之弊。诸药相伍,功能行气解郁,舒肝理气,使气行血运,源洁流清。 〔按语〕胆囊炎尤其慢性者治疗颇为棘手,目前多以疏利肝胆、清热解毒利湿之剂统治,有效有不效。盛老舍柴胡、茵陈、金钱草等品不用,另辟溪径,从肺肝论治,从气血入手,创舒郁汤,疗效颇著。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畅,诸气愤佛;肺气一调,诸气皆畅。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肝气郁结,肝病(包括胆囊炎)乃生,故肝病应以调气为主。又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反之亦然。所以,调气不忘活血,理血不忘调气。气血同调,肺肝兼治,故顽症可愈。 7金菌茶 〔组成〕茵陈 金钱草(等分) 〔功能〕清热利胆、利湿。 〔主治〕胆囊术后综合征、单纯性胆囊炎。 〔用法〕上药适量,开水浸泡当茶饮用,一日数次,长期饮用不再复发(症状完全缓解后再坚持服用二周停药)。 〔方解〕方中茵陈苦辛微寒,入肺胆脾经,功擅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金钱草苦酸凉,入肝胆肾膀胱经,功擅清热解毒,利尿排石。二药皆入肝胆,均有清肝利胆之功,且都含挥发油,开水泡茶较易保存其有效成分,放疗效卓著。 〔按语〕胆囊术后病人部分出现有上腹痛、向肩背放射、发热、恶心、食欲不振等症,西医称之为“胆囊术后综合征”。对此,无法再行手术,抗生素使用治疗效果不著且易复发。鉴此。刘老立此方,简便易行,患者乐意接受,并有药到病除之效。值得推广,可以师法。 8利胆解郁汤 〔组成〕柴胡15克 茵陈50克 马齿笕15克 元胡15克 银花15克 川楝子15克 〔功能〕疏肝理气,利胆解郁。 〔主治〕适用于慢性胆胀病。症见胆区疼痛,并向右肩背放射,纳呆口苦,胁痛腹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者。 〔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方解〕方中柴胡、川谏疏肝理气止痛;茵陈清利湿热;银花、马齿觅清热解毒;元胡理气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利肝胆、理气止痛之功。 〔加减〕偏少阳证加黄芩15克、胆草15克、清半夏10克,水煎服,并同服紫金锭;偏湿热加水通15克、滑石75克、郁金助克、青皮15克,水煎服,并送服紫金锭一锭;见胆郁证者,减银花加砂仁壳10克、香橼15克,水煎服。 〔按语〕本方虽为慢性胆胀病而设,但从组成来看仍为一首祛邪之剂,故病虽为慢性,但证当属实,对于虚证胆胀,则不宜之。

〔典型病例〕何某,女51岁,1986年11月10日初诊。3年来,阵发性有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放散,曾多次用西药治疗,时好时犯,反复发作,常因食脂肪后诱发。近日来疼痛加剧难忍,症见有上腹部疼痛,可向右肩背放射,身热、身重,心烦口渴,纳呆不欲食,皮肤微黄,尿黄沙、大便于,青红苦黄、脉弦滑而数。B超示:胆囊壁欠光滑,提示胆囊炎。中医诊断:胆胀湿热证候,投利胆解郁汤加水通15克、滑石75克、郁金30克。青皮15克,水煎服,同服紫金锭一锭。共服11剂,症状大减,B超正常,再取6剂,诸症皆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照常参加工作。

搜索建议:胆囊炎名方  胆囊炎名方词条  
热文

 片仔癀泡沫破了

吃片仔癀不能长命百岁,但是买片仔癀的股票却有可能血压升高。曾经炒作到最高1800元/粒的“神药”片仔癀跌落神坛,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目前片仔癀的售价已经与建议零售...(展开)